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大方广忏悔灭罪成佛庄严大乘经(中)

[日期:2018-03-10]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尔时。佛告信相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向自说。过去有佛名宝胜。苦恼[一]众生。一闻名字。命终生天。今复请我。说诸佛名。使诸众生。离苦出世。是故我今。为汝及众。具说三宝。理是一宝。随顺说三。若人闻者。至心忆念。欲寿[二]终时。值善知识。教令三称。三宝名字。作如是言。

  南无佛陀 南无达摩 南无僧伽

  如是唱已。其人命终。不到三涂。随意所乐。十方世界。皆得往生。应奉诸佛。见诸菩萨。文殊普贤。宣说大乘大通方广。即闻法已。应时获得。无生法忍。善男子。若人旷劫。广修诸行。深种善根。今得闻此。三宝名字。

  尔时。信相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三宝。一相耶。二相耶。三相耶。如其一相。即是一归。如其三相。即是三归。如其三归。佛法别体。僧亦如是。若是三归。众生见三亿劫行道。不会一乘。唯愿世尊。利益众生。为我说之。我闻是已。亦为众生。分别解说。于佛灭后。若有闻者。即得住于。三菩提道[三]。

  尔时。佛讃信相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问佛大事。问佛大事者。非一地二地三地七地八地。唯有十地。法云大士。乃能问佛。如是大事。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之。善男子。一切众生。旷劫以来。无明所蔽。三界牢狱。生死流转。众怖交集。六道往来。无归依处。是故归命天神。投身外道。自缚手足。害生求命。无免[四]时患。兼复避火投渊。俱不免患。是故大埾如来。哀从定起。愍彼长迷。开演三宝。为[五]眞依处。初为始末学二乘之人。说于梯橙[六]别体三[七]宝。后为久修梵行大士。说于究竟一体三宝。于一佛宝。即有法僧。善男子。何故名宝。譬如世间七宝。可以济命。是故三宝在世。导养法身。能续行者。智能身命。谓之宝也。别相三宝者。佛现王宫。二应法身[八]。言是菩萨。为度众生。修行苦行。道场树下[九]。现[一○]成正觉。自觉觉人。故号为佛。佛名觉者。僧名受化。弟子从教得理。故名为僧。僧有二种。一者和合。得名为僧。二者无为。亦名为僧[一一]。得无为者。以[一二]眞空解慧。性空无为。迷惑[一三]相续。证结尽无[一四]。为已灭诸结。圣众共住。和合不诤。以此二义。故得名僧。善男子。法者一切善恶之法。有为无为。诸佛道理。恶法可离。善法可崇[一五]。并为心轨。皆是法宝。是故佛僧二宝。人异体别。法与僧佛。体同难别。何以难别[一六]。或有人言。佛僧二宝。但取假名行人。行人所得五分法身。诸善功德。泮为法宝。此义不然。何以故。今因以此诸善功德。得成于人。离法无人。何得别人。并为二宝。今释人法。有同有异。以法成人。法属于人。是以故说。五分法身。十力无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诸波罗蜜。无量三昧。以为佛宝。小乘五分。说为僧宝。此诸功德。有为无为。法相道理。可为轨用[一七]。复名法用[一八]。此则同体。虽说二义。亦有法体[一九]。异佛法僧。如是法宝。已说此三。众生归依。得免三界。生死怖畏。一切行人。虽得免麁[二○]。细苦未尽。是故为说。至极三宝。明昔日三宝。言佛有苦。法是无常。僧亦无常。是苦。非眞依处。今说常住行者。觉了法性理空。永离八倒[二一]。无有生灭。动求之苦[二二]。为眞依处。名为佛宝。所得常法。轨用至极。名眞法宝。常住行者。会眞法性。证常住无为。故名为僧。亦以八倒永尽。与九圣众。一切和合。永无诤讼。故名为僧宝。昔日三宝。异人别法。今之三宝。于一佛一体。分为法僧。以是义故。我为法说。一相三宝。今诸众生。趣向一乘。

  信相菩萨白佛言。世尊。当观何事。求于大乘。佛言。善男子。当观三界无常。以求大乘。

  信相菩萨复白佛言。云何名为。观于无常。佛言。欲观无常。除其烦恼。当行正念。慈悲为首。说法度人。而不取证[二三]。是名菩萨。不舍众生。为求大乘。善男子。譬如一城。纵广一由旬。多有诸门。路险黑闇。甚可怖畏。有入[二四]此城。受于快乐。复有一人。唯有一子。爱之甚重。遥闻彼城。受乐无穷。即便舍子。欲入此城。是人方便。得过险道。到彼城门。一足已入。未举一足。即念其子。寻作是念。我唯一子。来时云何。竟不将来。谁能养护。令离众苦。即舍乐城。还向子所。善男子。菩萨慈悲。亦复如是。为怜愍故。修集五通。既修集已。垂得尽漏。而不取证。何以故。愍众生故。舍漏尽五通。乃至行于凡夫地中。善男子。城者。喻于大解脱乐。多诸门者。喻于八万四千诸三昧。路险难者。喻诸魔道。到城门者。喻于五通。一足入者。喻于智能。一足未入。喻诸大菩萨未证解脱。言一子者。喻于五道一切众生。顾念子者。喻大悲心。还子所者。喻调众生。实得解脱。不取证得。即是方便。善男子。是故菩萨摩诃萨。大慈大悲。救摄不舍。不可思议。复次。善男子。菩萨大士。从初发心。必至菩提。常为众生。受十善法。何等为十。一不杀[二五]生。二不偷盗。三不淫逸。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囗。七不无义语。八不贪嫉。九不瞋恼。十不邪[二六]见。菩萨如是。慈悲具足。慈能教善。见世所乐[二七]。悲能济苦。地狱度之。见诸众生。求涅盘门。不能知处。菩萨应当。于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为诸众生。开大涅盘门。显示安隐处。使得大乘果。是名菩萨摩诃萨行。

  信相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正念。当行不生不灭法。世尊。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善男子。使恶法不生。善法不灭。若修此行。行于三界。清习五欲。无能为污。善男子。欲行三界。济度众生。应以十法。游于三界中。顺世俗文字。说有三世。无上菩提。不在三世。究竟菩提。不堕众数。何况三世三界众生中。何者为十。一者于誉于毁。心无增减。二者若闻善恶。心无分别。三者于诸愚智。等以悲心。四者见上下众生。意常平等。五者于轻毁供养。心无有二。六者于他阙失。莫见其过。七者见种种乘是一乘。八者若闻三恶[二八]。亦勿惊怖。九者于诸菩萨。生如来想[二九]。十者佛出五浊。生希有想。菩萨如是。具足十法。断除愚痴[三○]。烦恼结习。无能为障[三一]。菩萨大士。游三界中。以大悲为本。处此秽土。和光不同尘。是名难思议。若人于净国。持戒满一劫。此土须臾闲[三二]。行慈及大悲。身语及意业。悉皆获清浄[三三]。应堕三恶道。现世受得除。菩萨生此土。不应怀忧怖。设有恶道罪。头痛则得除。所以者何。若人欲断缚。灭除诸烦恼。虽生此恶土。护法增智能。亿劫在净土。常受净戒行。不如生此土。从旦至明日。我见阿閦佛国。西方安乐土。二国甚清净。亦无苦恼名。于此作功德。未足以为奇。若人于此土。能忍不可事。亦教前人[三四]忍。其福最为胜。是故菩萨。行于此恶土。济度诸众生。勿懐烦恼忧。坚固菩提心。必得无上道。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我等今者。欲问菩萨菩提因缘。若佛听许。当敢发问。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无量劫。百千佛所[三五]。种诸善根。久达菩萨。所行方便。为诸菩萨。问于坚固菩提之道。随意决问。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时虚空藏菩萨已蒙许可。白佛言。世尊。何谓菩萨。其心坚固。而不疲倦。何谓菩萨。所言决定。而无中悔。何谓菩萨。增长善根。何谓菩萨。无所恐畏。威仪不转。何谓菩萨。成就善法。何谓菩萨。善知从一地。至于十地。何谓菩萨。善知方便。何谓菩萨。善化众生。何谓菩萨。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谓菩萨。能一心而无雑行。何谓菩萨。善求法宝。何谓菩萨。善出毁禁犯律之罪。何谓菩萨。能障[三六]烦恼。何谓菩萨。善能随顺。入诸大众。何谓菩萨。善开法门。何谓菩萨。得先因力[三七]。不失善根。何谓菩萨。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何谓菩萨。能舍禅定。现生欲界。何谓菩萨。于诸佛法。得不退转。何谓菩萨。行于三界。教化众生。使增善根。不断佛性。

  尔时世尊。讃虚空藏菩萨言。善哉善哉。能问如来。菩萨之事。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唯然。世尊。愿乐欲闻。领纳听受。

  佛告虚空藏菩萨。复有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何等为四。一者于诸众生起大悲心。二者精进不懈。三者生死如梦。四者正意思惟佛之智能。菩萨有此四法。坚固其心。而不疲倦。

  复有四法。所言决定。而无中悔。何等为四。一者决定说法。了知无我。二者决定说诸生处。无可乐相。三者决定常讃大乘。四者决定说罪福业。不失果报。是名为四。

  复有四法。增长善根。何者为四。一者持戒。二者多闻。三者布施。四者出家。是名为四。

  菩萨复有四法。无所怖畏。威仪不转。何等为四。一者失利。二者恶名。三者毁辱。四者苦恼。是名为四。

  菩萨复有四法。成就白法。何等为四。一者教人令信罪福。二者布施不求果报。三者守护正法。四者以大智能。教诸菩萨。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能了知一地。至于十地。一者久种善根。二者离诸过咎。三者善知方便。四者懃行精进。回向菩提。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知方便。何等为四。一者顺众生意。二者于他功德。起随喜心。三者有罪悔过。四者劝请诸佛。转大法轮。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化众生。何等为四。一者常求利安众生。二者自舍己乐。三者和柔忍辱。四者能除髙慢。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能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等为四。一者常忆念十方一切诸佛。二者所作功德等。以施之于一切众生。常为菩提。三者亲近善知识。四者称扬大乘。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能具一心。而无雑行。何等为四。一者离声闻心。二者离辟支佛心。三者求法无厌。四者如所闻法。广为人说。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求法宝。何等为四。一者于大法中。生宝想。以难得故。二者于大法中。生救药想。疗众生病故。三者于大法中。生财[三八]利想。以不失故。四者于大法中。生灭苦想。至涅盘故。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出毁禁犯律之罪。何等为四。一者得无生法忍。以诸法无来故。二者得无灭忍。以诸法无去故。三者得因缘忍。知诸法因缘生故。四者得住忍。无异心相续故。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障烦恼。何等为四。一者四忆念[三九]。二者障诸根[四○]。三者能得善法力故。四者独处远离[四一]故。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能随顺。入诸大众。何等为四。一者求法不求胜故。二者常生恭敬。心无憍慢。三者唯求法利。不自显现[四二]。四者教人善法。不求名利。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开法施。何等为四。一者守护正法。二者自益智能亦益前人。三者常行善人之法。四者不示人分别垢净之法[四三]。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等为四。一者见他人阙。不以为愚。二者于瞋怒人。常修慈心。三者常说诸法因缘[四四]。四者常念无上菩提。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罗蜜。何等为四。一者常以法施。施导与人。二者不说他人毁禁之罪。三者善知摄法[四五]。教化众生。四者解达深法。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能舍禅定。现生欲界。何等为四。一者其心柔软。二者能得诸善根力。三者不舍一切众生。四者常能善修。智能方便之力。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于佛法得不退转。何等为四。一者于无数生死中。不生厌离[四六]。二者常能供养。无量诸佛。三者修行无量慈心。四者信解无量佛慧。是名为四。

  善男子。复有四法。不断佛性。何等为四。一者为诸众生。不退本愿。二者受信施行[四七]。三者大欲精进。四者常能深心。行于佛道。是名为四。菩萨摩诃萨游于三界。行种种行。利益众生。常修出世。不断佛性。

  说是大乘四法之时。四万天人皆发三菩提心。二万五千人得无生法忍。四万八千菩萨得达法界忍[四八]。善入[四九]佛慧。

  尔时。佛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汝今应当。受持是经。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当何名之。云何奉持。

  佛言。此经名为。大通方广。能破魔境。坏外道军。消除烦恼。能解五欲邪见系缚。破三界狱。放诸生死。向涅盘舍。润益久涸正因种子。雨大因缘六度法雨。增长众生三乘芽华。成就一乘菩提极果。善男子。汝问经名。我说如是。汝当受持。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从过去。无量佛所。无量会处。无量众中。闻种种法。种种事。种种相。种种乘。未曾闻此。希有之法。希有之事。希有之相。希有大乘。我常受持。使不断绝。世尊。如来常住。法僧不灭。三界众生。自生自灭。不见如来。及以法僧。唱言灭度。我等今者。承佛威神。游于三界。顺从时宜。假唱灭度。世尊。我等今者。于佛灭后。当与八万久达佛慧法身大士。流通此经[五○]。使法界众生。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一时成佛。犹不放舍。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灭后。浊恶世中。若有受持读诵。书写经卷。得几所福。

  佛言。善男子。若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以用布施。不如闻此经名。福胜于彼。复置是事。若人以十千世界。满中珍宝。以用布施。不如有人。摄持经卷。福多于彼。复置是事。若人以十方世界。满中珍宝以用布施。不如有人。书写大乘方广经典[五一]。乃至一字一句。或复一偈。福多于彼。复置是事。虽施无量国之珍宝[五二]。不如至心读诵一偈。复置是事。虽施十千世界。满中众生命。不如至心解义一句。为人说一偈之义。福胜于彼。所以者何。财食布施。是世间布施。长养性命。不出世间。大乘法施。长养众生。菩提道根。能续三乘。智能常命。善男子[五三]。读持是经者。本虽恶人。今是善人。本虽苦人。今是乐人。本虽缚人。今是脱人。本虽未度。今是度人[五四]。本虽无智。今是论师。本虽有漏。今是无漏。本虽凡行。今是圣行。本虽失道。今入圣道。身虽凡夫。读持是经。智同圣慧。本虽烦恼。读持是经。共诸佛如来。同有涅盘。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本是凡行。今是圣行。本是烦恼。读持是经。共诸佛如来。同有涅盘。破戒五逆。诽谤正法。读持是经。断除烦恼。同得涅盘。此义难明[五五]。唯愿世尊。当为说之。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善问。我能善答。一切众生。以不值佛故。邪见犯戒。诽谤正法。若佛在世。终无犯戒。诽谤正法。何以故。譬如长者。唯有一子。爱之甚重。若父在时。日夜教令。事事顺之。其子孝顺。受父教令。都无所犯。若父远行。不时来还。其子忘误[五六]。多有所犯。以不时来。唱言死灭。悲啼[口*睾]哭。复似起逆。愁愦失心。忘父本教。似若不顺。谓如谤法。其父久时。远行来归。而子欢喜。忆父本教。受持不犯。以得见父。信知不死。不名堕逆。捉父本勅。顺教而行。不名诽谤。善男子。长者即是如来。一子者即是一切众生。令者即是教戒。远行者即是余化。不见父故即是唱灭。愁恼故即是障弊。不持故即是犯戒。唱灭故即是逆罪。迷理故即是诽谤。如来世尊。余化回来。众生见之。即生信心。知佛不灭。佛为说法。还得本心。不名犯戒。以知不灭[五七]。不名堕逆。顺教而[五八]行。于理得解。不名谤法。

  善男子。读持是经者。即能消除无量生死烦恼重恶之罪。闻是经名。即得闻佛。见是经者。即得见佛。持是经者。即持佛身。行是经者。即行佛事。说是经者。即说佛事。解是经者。即解佛义。若行佛事。善解佛义。如此之人。永无烦恼。何以故。得值是经。断除烦恼。

  善男子。若八万劫以为一日。以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以此岁数。过百千万亿[五九]劫。得值一佛。复过是数。得值一佛。此经难值。复过于是。得值此经。即值十方三世诸佛。是故智者。受持读诵。书写解说。能除邪见无明烦恼结漏重罪。住于福田。能除[六○]世间。无量供养。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辟支佛尚不能消世间供养。何况凡夫得消[六一]供养。

  佛言。善男子。辟支佛不消供养。无有是处。虽不能说法度人。入禅三昧。从三昧起。现大神通。度诸众生。得消供养。

  尔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经中所说。邪见破戒。不得共一国同住。一河饮水。说戒布萨。忏悔自恣。此人名为。退失圣道。不入众数。云何而言。得消供养。若消供养。即与诸佛。同受应供。过于罗汉。辟支佛等。唯愿世尊。分别说之。我闻此已。亦为众生。如佛解说。令得度脱。

  佛告虚空藏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今者。慈悲具足。哀愍众生。而问此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此经境界。非声闻缘觉所知。亦非诸魔外道。凡夫思惟境界。唯佛能知。汝亦得达。善男子。我常为行菩萨道者。说施行檀[六二]。不观好恶。福田成就[六三]。

  而说是言。布施畜生。得百福报。布施阐提。得千福报。善男子。断善根者。死趣阐提。无惭愧者。死趣畜生。畜生阐提。果报熟者。尚能受供。种人福田。何况此人。以是义故。今此大乘。大通方广。威德力大。不可思议。能使破戒五逆。诽谤正法。邪见烦恼。悉得除灭。能受供养。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不可思议。大通方广。威神之力。亦不可思议。受持经者。其人功德。亦不可思议。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得不可思议无边功德。

  尔时世尊。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念往昔。过去有劫。名曰清净。我于此劫。供养九十二亿那由他诸佛如来。以行小乘。多诸过罪。犯戒无量。是诸如来。不见授记。复过此劫。劫名乐见。我于此劫。供养四十二[六四]亿诸佛如来。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复过此劫。劫名梵音。我于此劫。供养二十二亿诸佛如来。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复过此劫。劫名心喜。我于此劫。供养八万四千诸佛如来。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复过此劫。劫名救苦。国名庄严。佛号大施如来应供正遍知。十号具足。我于此劫。供养四十亿诸佛如来。得闻此经[六五]。烦恼永除。自犹未覩。我于尔时。皆以一切不可思议供养之具[六六]。而供养之。是诸如来。亦不见与我授记。善男子。我于往昔若干劫中。供养若干诸佛如来。尊重赞叹。烦恼得除。具足声闻威仪禁戒。净修梵行。学行布施。一切持戒及行头陀。离于憍慢瞋恚愚痴。忍辱慈心。如闻能说。懃行精进。一切所闻。受持不失。独处远离。入诸禅定。出禅定已。随所闻慧。读诵思议。是诸如来。亦不见授记。何以故。所受禁戒多毁犯故。深着声闻二乘行故。不闻大乘方广经故。以是义故。若诸菩萨摩诃萨等。应当远离二乘之行。修集大乘方广经典。则得授记。若我从一劫至另一劫[六七]。说是佛名。不可得尽。善男子。我过是后。得见定光佛。为无量大众。说是大乘大通方广。我于尔时。得闻得见彼佛所说[六八]。受持读诵。思惟其义。即得无生法忍。定光如来。即授我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是故。善男子。受持是经。疾至佛地。况消世间。人天供养。善男子。是故。大乘经典力施宝藏不可思议。惠施破戒贫穷依仪[六九]宝珠。善男子。大乘如大海。小乘牛[七○]迹水。大乘如须弥。小乘蚁子城。大乘如日月。小乘打失星[七一]。是乘名大乘。不可思议乘。容受诸众生。犹如虚空中。一切诸乘中。此乘为第一。如是大乘者。超出一切乘[七二]。小乘有限量。不能度一切[七三]。唯此无上乘。悉能度众生。若行此无量。虚空之大乘。虚空无有量。亦无有形色。大乘亦如是。无量无障碍。一切诸众生。乘于此大乘。当观是乘相。广博多容受。若于无量劫。说大乘功德。及乘此乘者。不可得穷尽。一切诸乘中。大乘最为胜。至心受大乘。得趣菩提树。无缚无障碍。今此无上乘。能胜下劣乘。坐于道树下。观于十二缘。哀愍众生故。为说大乘经。十方诸众生。若乘大乘者。亦复[七四]无增减。容受如虚空。大乘叵思议。神通大智能。是故诸众生。当懃修集之。一切诸天众。天魔及外道。欲除烦恼缚。归依于大乘。具足六神通。三明三达门。能坏魔外道。并及诸邪见。大乘最为要。能破诸烦恼。具足诸善根。是故大乘力。其实难思议。一切世间法。及以出世法。有学无学法。摄在大乘中。若有众生行恶道。亲近邪见恶知识。远离此事归大乘。若人不乐求大乘。不能破坏烦恼结。欲求解脱学大乘。若有大人解大事。闻说大乘心欢喜。当知即是大乘人。得心寂静具神通。皆由大乘自庄严。若人有能行大行。是则不断三宝种。若有趣向大乘者。是人即得无量福。能到十方诸世界。供养十方无量佛。如是大乘方广经。世间诸乘无能胜。具足威德破生死。是故大乘难思议。得于[七五]色力得自在。具足成就常法身。若有乘此大乘者。是人受于无上乐。舍身自施修慈悲。是故得此无上乘。持戒精进修梵行。能以神通障日月。皆由久修大乘行。自心懃修常精进。是人则得于大乘。应有无量苦恼报。修集大乘得除灭。若能安住大乘典。长受快乐如诸佛。具足正念懃精进。获四如意神通力。依止正法及真义。皆由久修大乘经。具足十力无所畏。相好庄严三十二。金刚三昧一切智。皆由修于大乘久。善男子。若有持此大乘经典。一字一句乃至一偈。永脱诸苦难。终不堕恶道。得到安乐处。于后恶世时。若得是经者。我皆与授记。究竟成佛道。若持此经者。佛常近是人。是人常近佛。是人护佛法。诸佛护是人。获大神通慧。能转大法轮。度诸生死趣。能破坏魔军。我于定光佛。闻此方便经。住忍得授记。号为释迦牟尼。于我灭度后。若有学是经。我亦与授记。若人来世中。能解此经义。为诸愚者说。佛虽不在世。不断于三宝。亦如佛现在。所以者何。我从无量佛受持此经。于末劫中为人广说。是以获得三十二相。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一切诸佛皆亦说此三十二相。佛今复说三十二相。是何业因之所成就。唯愿世尊。当为说之。

  佛告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如来成就无量功德。是故得成三十二相。我若广说。穷劫不尽。今当为汝。略而说之。善男子[七六]。如来至心护持净戒得足下平相。修种种惠施故得手足千辐轮相[七七]。不欺一切诸众生故得足跟佣[七八]相。护正法故得指纤长相。不破坏他故得指间网缦[七九]相。以妙衣服[八○]奉施故得手足软相。以净食施故得七处满相。喜闻法故得鹿王膊相。覆藏他罪过故得马阴藏相。修十善法故得上身如师子王相。常以善法化众生故得缺骨[八一]平满相。救护怖畏故得臂肘佣相。见他造三宝业[八二]乐佐助故得手摩膝相。常修万善法故得清净身相[八三]。常施病者药故得所食之物至味[八四]悉现相。按时说善法[八五]故得师子颊相。于诸众生心平等故得四十齿相。喜和合诤讼故得齿密相。以珍宝施故得齿斋相。身口意净故得二牙白相[八六]。护四口过[八七]故得广长舌相。成就无量功德故得味中上味相[八八]。于诸众生常以软语故得梵音相。修集慈心故得细长目相[八九]。至心求于无上菩提故得牛王[目*妾]相[九○]。赞叹他人所有功德故得白毫相。恭敬供养父母和上阿阇梨师故得肉髻相[九一]。乐说大乘法故得身柔软相。喜施敷具房屋[九二]故得金光明相。远离聚说世间故得一一毛孔右旋生[九三]相。乐受善友师长教勅故得一切支分汗毛上旋相[九四]。不以恶事加众生故得髪色精相[九五]。常劝众生修三昧故得圆满如尼拘陀相。所生之处喜造佛像故得那罗延力相。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获得如是三十二相。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观诸法。都无相貌。又观如来。亦非是行。云何而言。广修诸行。我观诸佛法僧。苦集灭道。阴入界等。十二因缘。诸波罗蜜。内外因果。空无相愿[妨六]。不见出生。不见灭没。如幻如化。如炎如响。如水中月。龟毛兔角。如空中之花。如石女之子。如着影衣。乘幻化象[妨七]。如有如无。及以有无。非有非无。非常非断。非生非灭[九八]。非内非外。非见非识。犹如虚空。云何而言。我修诸法。我观如来。亦非众生寿命士夫。亦非眼非色非眼色相行[九九]。非耳非声非耳声相行[一○○]。非鼻非香非鼻香相行。非舌非味非舌味相行[一○○]。非身非触非身触相行[一○二]。非意非法非意法相行。非识非色非识色相行。非色非苦非色苦相行。非我非愿。非行非阴[一○三]。非实非虚。非聚非散。非出非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非去非来。无有住处。无心意意识。无有身口意业。非一非二。非去来现在。非垢非净。非我众生寿命士夫。非常非断。无生无灭。无修无行。无舍无受。毕竟常住。云何而言。广修诸行。

  尔时。佛赞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过去世时。曾已供养。无量诸佛。久达大乘。无上空义。了知万法。皆悉空寂。亦知如来。毕竟常住。善男子。譬如清净琉璃宝珠。虽在泥中。径历千年。其性常净。出已如本。汝等今者。亦复如是。了知法相。本性清净。汝等今者。虽在三界五浊泥中。助佛扬化。亦复不为泥之所污。以不污故。能问此义。善男子。汝今复听。当为说之。一切万法。实无相貌。有文字故。说言有法。法中无字。字中无法。为流布故。说有文字。文字之中。亦无菩提。菩提之中。亦无文字。第一义谛。虽无文字。世俗道中。说有文字。众生佛性。无上菩提。不离文字。善男子。实如所说[一○四]。如来无尽无生。不修不行。离诸修行。不入正位。亦不退转。一生不生兜率陀天。不从天下。不处世胎。于一切法。心无所住。亦不说言。我已过去于生老病死。亦不四维七步而行。亦不自言。我是世间无上之尊。不处中宫婇女娱乐。不习世间伎乐之事。亦复不学盘马角力。欲度众生入涅盘故。示现老相为坏贪身。示现病相为坏贪寿。示现死相为坏贪欲及我我所。示现沙门相为令众生不求梵天帝释之身。懃求出世无上之法。踰出宫城示现出离三界牢狱。及显此非终极之果故示现无瞋爱。是故三十二相庄严其身。为示众生良佑福田剃除周罗弃舍璎珞。遣马令还放阐陀罗示现远离一切烦恼。现剃须髪示现无贪着于一切法。受持袈裟示现调伏众生。从欝陀伽阿罗边谘问受法示现破坏自高之心。六年苦行为调伏外道。现受饮食随世俗法。现受藁草示于知足。坐草褥上示壊憍慢。诸天龙神赞叹恭敬示现功德庄严果报[一○五]。降伏外道示勇猛力。右手指地示作福力。大地震动示报恩故。修无相愿。获得无上菩提之道。示现了知一切法相。观法平等。名之为佛。佛之智能。无能胜者。所说法要。知去来现佛[一○六]。以是义故。名为如来。了了见知。三世之事。善不善法。名萨婆若[一○七]。真实语故。名天人师。若有学者。能作是观。是名菩萨。若作异观。不名菩萨。则名欺诳一切诸佛。善男子。一切诸佛。不出不入。不生不灭。为度众生。唱言出世。为度众生。唱言灭度。

  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实久知。法相理空。诸佛如来。无出无没。不生王宫。双树不灭[一○八]。毕竟常住。为度众生。修诸苦行。而入涅盘。实无动转。诸佛如来。真实常存。应身三界。现五种法身。何等为五。一者实相法身。二者功德法身。三者法性法身。四者应化法身。五者虚空法身。所以名为实相法身。超越实相胜果。恒住法界。是故名为实相法身[一○九]。所以名为功德法身。为度众生[一一○]。施功积行。万善备足。是故名为功德法身。法性法身者。达悟一切法相。理无不周。从境[一一一]生于空解。空解满足。从境得名。称为法性法身。何故名为应化法身。如来出世。备应五道。善恶悉现。物无不济。从化物得名。是故名为应化法身。所以复名虚空法身。虚空无边。法身无边。虚空不可度量。法身亦不可度量。如来之身。犹如大虚。为度众生。应身五分。故知如来。无生无灭。诸法亦尔。为度众生。佛现法兴[一一二]。

  尔时。佛告虚空藏菩萨言。善男子。汝与如来。同解法相。一切境界。无障无碍。善男子。未来有劫。名曰清净。国名快乐。彼国悉以诸大菩萨论议大乘[一一三]。初不闻二乘之名。况余恶道。汝于此劫。当得作佛。号曰清净庄严佛如来应供正徧遍知。他方大方。皆往诣彼。听受大乘大通方广。是故一切众生。若闻虚空藏菩萨名者。礼拜供养。皆得生彼快乐世界。若有众生。求于大乘。未得无生[一一四]。受持是经。当知是人。不过十佛。使得授记[一一五]。

 大方广忏悔灭罪成佛庄严大乘经 卷中 终

中卷备注 

 中卷以大谷大学藏敦煌本为底本,经题为大正藏后加,首缺三千多字。二○○○年三月该三千多字于北京法源寺房山石经编委会所藏之拓本中发现。注释中除注明出处的外,其余皆依于胡老师根据拉卜楞寺版藏文经文的校注。

[一]原文为:惚,依藏文义应为恼。以下文中恼.原文皆作惚,不再一一注出。

[二]原文为:受.依藏文义改为寿。

[三]藏文为:无上菩提,依丁氏辞典,二者意义基本一致。

[四]原文为:勉,依藏文义应为免。以下文中免,原文皆作勉,不再一一注出。

[五]此处房山石经原文为「开演三宝□真依处」,留有一字空缺未刻,依藏文,特补「为」。

[六]橙:椅前放脚之凳。

[七]原文为:二。

[八]二应法身:依丁氏辞典,小乘谓王宫所生之身为生身,戒定慧等之功德为法身。大乘谓理智冥合之真身为法身,随粮现生之应化身为生身,即合法报应三身中法报二身为法身,应身为生身。藏文为佛于王宫。示现化身。

[九]藏文为:菩提树下。

[一O]原文为:始。

[一一]原文为:亦名僧。

[一二]以:依靠之义。

[一三]惑:原文为或。

[一四]证结尽无:藏文为漏尽已灭。

[一五]崇:藏文为增。

[一六]难别:原文为取别。

[一七]轨用:藏文为行道之义。

[一八]法用:藏文为法宝。

[一九]法体:藏文为法宝。

[二○]麁:同粗。

[二一]八倒:原文为八到。

[二二]动求之苦:藏文为皆为缘起。

[二三]取证:藏文为究竟之义。

[二四]入:原文为八。

[二五]杀:原文为煞。

[二六]邪:原文为耶。

[二七]见世所乐:藏文为安立到乐处之义。

[二八]三恶:指三恶趣名字。

[二九]想:原文为相,依藏文义应通想。以下文中想原文皆作相,不再一一注出。

[三○]「菩萨如是。具足十法。断除愚痴 」:为依藏文经义后补,原文为「菩萨□□□□□□□□□□□」。

[三一]原文为:无能为□。

[三二]闲:间之异体。

[三三]「行慈及大悲。身语意罪障。悉皆获清凈」:为依藏文经义后补,原文为「行慈□□□□□□□□□□□□」。

[三四]前人:他人对方之义。

[三五]原文为:□佛所。

[三六]障:藏文为灭。以下同。

[三七]得先因力:藏文为依靠前世因缘之力之义。

[三八]财:原文为则.藏文为财利之义。

[三九]四忆念:即四念住。

[四○]障诸根:即令惯用守护根门之义。

[四一]独处远离:藏文为独处静处远离喧闹。

[四二]此处至中卷首文字为本次发掘整理过程中在房山石经拓本中所发现,大正藏经文原缺,且与大正藏衔接部为「□无憍慢。三□□□法利□自显现」,现依房山石经补上。

[四三]原文为:四者不示人垢凈青白。藏文义为不示人分别垢净之法,一律平等。

[四四]原文为:诸因缘,房山石经拓本此处为:诸法因缘。

[四五]摄法:指四摄法。

[四六]依此段文义取藏文义,指菩萨慈悲不舍众生,为救拔一切有情出离苦难而现受六道轮回生死之中毫无怨言之义。原文为:一者离受无量生死。

[四七]受信施行:藏文义指受持信奉布施之道。

[四八]法界忍:藏文此处为忍波罗蜜。

[四九]入:原文为人。

[五○]「当与八万久达佛慧法身大士。流通此经」:此处依房山石经校正,原文为「当与八万久远慧法身大士流通此经」。

[五一]藏文此处特指此经,原文为:大乘方广经典。

[五二]藏文指无量国土的珍宝,原文为:无量国珍宝。

[五三]原文为:「能续三乘智能。常命善男子」。疑断句有误。

[五四]度人:藏文指度别人的人。

[五五]此处依房山石经校正,原文为:此义虽明。

[五六]忘误:此处依房山石经校正,原文为忘悟。

[五七]此处依房山石经校正,原文为:以不知灭。藏文亦为信之不灭之义。

[五八]原文为:人,藏文为:入;房山石经为:而,此处依房山石经。

[五九]此处依房山石经校正,原文为:百千亿。

[六○]除:藏文为消受之义。

[六一]消:藏文为消受之义。

[六二]檀:藏文指檀波罗蜜。

[六三]「不观好恶。福田成就」:藏文为不分别有情善恶的布施,则布施的福田圆满之义。

[六四]藏文为:四十。

[六五]藏文为:得闻此经名字。

[六六]原文为:一切供善之具。

[六七]原文为:若我以一劫若灭一劫。

[六八]原文为:彼佛所,语义不详,故依藏文。

[六九]依仪:藏文为赞颂.指法宝。

[七O]牛:原文为中。

[七一]打失星:打铁时的火星。

[七二]原文为:如是大乘者□□□□乘。

[七三]「小乘有限量。不能度一切」,藏文此处无此数字义。

[七四]原文为:亦,为对仗整齐易于读诵,故依藏文。

[七五]原文为:得,为对仗整齐易于读诵,故依藏文。

[七六]藏文此处有善男子。

[七七]修种种惠施:藏文详指供养寺庙塔及法;手足千辐轮相:原文为千辐轮相。

[七八][月*庸]:康熙字典亦无此字,疑为臃之异体。

[七九]绸缦:原文为同缦。

[八O]炒衣服:原文为妙眼。

[八一]缺骨:即锁骨。

[八二]造三宝业:藏文详指建造大殿与塔。

[八一]清凈身相:藏文详指身材宏直。

[八四]味:原文为鸣。

[八五]原文为:常发庄严修善法。

[八六]二牙白:藏文为牙白。

[八七]□过:藏文指语过。

[八八]藏文无此句义。

[八九]细长目相:藏文为目中无翳视物黑白分明相。

[九O]牛王[目*妾]相:眼睫毛象牛王的那样修长美丽,保护眼睛不进尘埃。[目*妾]:依康熙字典,音洁,睫毛之义。

[九一]和上阿阇梨师:藏文为上师堪布阿阇梨等;和上:即和尚;肉髻:原文为内髻。

[九二]原文为:喜敷具。

[九三]原文为:得一一毛孔生相。

[九四]原文为:得身毛上靡相。

[九五]藏文无此句义。

[九六]指主、无相、无愿。

[九七]原文为:多乘白鸟。

[九八]非:原文为无。

[九九]原文为:非眼色非色相行。

[一OO]原文为:非耳非声非声相行。

[一O一]原文为:非舌非味相行。

[一O二]原文为:非身非触相行。

[一O三]愿:藏文为我所;阴:指蕴界。

[一O四]实如所说:原文为实如说。

[一O五]此处依藏文之义重新断句,原文为:欲度众生示现老人。为坏贪身示现病苦。为坏贪寿示现死相。为坏欲及我我所示现沙门。为令众生不求梵天帝释之身懃求出世无上之法。踰出宫城示现出离三界系缚。及示非果前后故。示现无嗔爱。是故三十二相庄严其身。为示众生良佑福田。剃除周罗弃舍璎珞。遣马令还放阐陀罗。示现远离一切烦恼。现剃须发。示现贪着于一切法。受持袈裟。示调众生从欎陀伽阿罗边谘问受法。示现破坏自高之心。六年苦行为外道现受饮食。随世俗法现受藁草。示于知足坐草辱上。示懐憍慢诸天龙神赞叹恭敬。示现功德庄严果耜报。阐陀罗:世尊的马名。

[一O六]知去来现佛;藏文指了知三世诸佛如何成佛之义。

[一O七]萨婆若:指一切智。

[一O八]双树不灭:藏文指佛不于双树林入涅盘.

[一O九]藏文此处有:「超越实相胜果。桓住法界。是故名为实相法身」,手抄本校:「超越实相胜果。恒住自性。是故名为实相法身」。原文此处无数句,疑为遗漏,依藏文增补。

[一一O]藏文为:为利众生入涅盘。

[一一一]境:原文为竟,依藏文经义,指境界,以下同。

[一一二]兴:藏文为兴盛之义。

[一一三]论义大乘:原文为论义大耳。

[一一四]无生:藏文作无生法忍。

[一一五]中卷后有:开皇十年(公元五九○年,隋炀帝时。校勘者注。)十一月二十日清信女董仙妃稽和南十方一切三宝令谨亡夫曾雅造此经一部流通供养愿亡夫泳此善因游魂凈土面覩诸佛永虽(疑为离)三途(亦多写为涂)长超八难耳飡法音心悟智忍普共六道同向菩提。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