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大本经之大意 本经为称赞佛陀之智德,而藉七佛之诞生、出家、修道、降魔、成道、转*轮、涅槃,以明佛陀观之经。首先举出1.每位佛陀降诞时之人寿。继之说明2.七佛之种姓。 ...
(二)游行经{二-四} 游行经(初)佛陀在世时,常常游行到各地去教化众生,去解除人家的困惑。佛陀以游化各地时,所遇到的很多事情为机,对出家的诸弟子,以及在家的信徒, ...
(三)典尊经{五}大意里面以执乐天的般遮翼子(奏乐神)亲闻帝释天之谈话内容,向佛报告之记事为始。佛陀听完其报告后,即对般遮翼子开始说教。佛陀说:记事中之大典尊确为释 ...
(四)阇尼沙经{五}大意:经中叙述佛陀对于十二大臣之预言,说他们命终后,得不还果(三果),五十余人得一来果(二果),五百人得预流果(初果)等事。又对于十六大国之民众 ...
(五)小缘经{六}大意:此经叙述佛陀破除婆悉咤,及婆罗堕之二婆罗门之对于种姓观的憍慢心。佛陀说四姓中之任何一姓,如能行持善行,就会受到清而白的善报,反之而行不善行, ...
(六)转轮圣王修行经{七}大意:此经叙述如游行经里所说的「自炽燃,炽燃于法,切勿炽燃于他。自皈依,皈依于法,不皈依于他」。教人须修四念处观。为说明其义,而举出过去世 ...
(七)弊宿经{七}大意:此经叙述迦叶童子(鸠摩罗迦叶。经文说童女迦叶,为童子迦叶之误),对于弊宿婆罗门之恶见邪说-断见论。举出十二譬喻以攻破,而说有他世,有业果之存 ...
(八)散陀那经{八}大意:散陀那居士到乌暂婆利梵志女林(梵志之园),拜访尼俱陀梵志,及其五百名梵志弟子。在相互论议的场合时,梵志们曾对他夸言而说:欲论破佛陀之说,是 ...
(九)众集经{八}大意:佛陀在波婆城,庵婆园(芒果园),觉得背痛,欲调身心,故以舍利弗代佛说法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说法的对象为诸比丘,说法的缘起是尼干子(六师外道之 ...
(一○)十上经{九}大意:此经和上面之众集经之形式类同,是佛陀叫舍利弗代佛说法的。内容是以法相之分类法,而以1.成法,2.修法,3.觉法,4.灭法,5.退法,6.增法,7.难解法 ...
(十一)增一经{九}大意:此经是以佛说的方式,以法相之分类法,而依1.成法,2.修法,3.觉法,4.灭法,5.证法,各增一至十之增一之法,而其法相的内容,即和十上经并没有甚么 ...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