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一、正释经题

[日期:2012-11-15] 来源: 作者:文珠法师讲述 点击数:

 

 

一、正释经题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是本的总题,前八个字是别题,后之一字是通题。现在先解释别题,可分三段来说明。

「佛说」二字,显示此经,不是菩萨所说,亦不是声闻、缘觉二乘圣人,或诸天、或化人所说,而是「佛说」。佛是教化主,「菩萨」是接受教化的人,「修行四法」是佛教导我们修行成佛的基本方法。

佛是甚麼?佛是已经觉悟的圣人,梵语佛陀,华言觉者。佛在世时,有一天偶然离开精舍,步向森林,最后,在一棵大树下静坐。当时有一个婆罗门教的信徒路经此地,看见佛印在泥土上的足跡,出现千辐轮相,心想,这是人的足跡吗?於是循著佛的足跡走去,看见一个相好庄严,慈威兼备的人,在树下静坐,於是上前问:「你是天神吗?」佛很亲切的回答:「我不是天神。」又问:「你是天龙八部吗?」佛答:「都不是。」「那麼,你是人吗?」「我也不是人。」「那你究竟是甚麼呢?」佛说:「天龙八部,人与非人,都是由烦恼业力所生,困居三界的苦恼眾生,而我,是已经断尽烦恼,解脱生死,超出三界的觉者,我应该被称為「佛陀」。

正因為佛是已经断尽烦恼,解脱二种生死,超出三界的觉者,所以不同於凡夫的不觉,不同於外道的邪觉,不同於二乘的偏觉,也不同於菩萨未圆满的正觉,而是三觉圆,万德备的大觉圣者。因此,佛字从人从弗,表示佛是从人修学而成的,但佛并不是普通的一般人。

佛在未成佛之前,虽然也是和我们一样,同是在六道生死轮迴中受苦的眾生。后来因為接受因善知识的教导,觉悟自己本具佛性,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本觉),於是开始发菩提心,「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始觉),如是不断进修,直至断尽无明烦恼,福慧具足,圆成佛道(究竟觉),因此佛字,又含有本觉、始觉、究竟觉的意义。古人将从人道开始觉悟、修行、直至成佛的过程,分為六个阶段,名之為六即佛;并有人用偈颂说明六即佛的境界。六即佛是:

(一)理即佛

理是理性,又名佛性,眾生原本具足的佛性,与十方诸佛所证的法身理体,无二无别。如华严经说:「善哉!善哉!大地眾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不能証得。」楞严经亦说;「一切眾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受轮转。」可知眾生之所以轮迴六道,沉溺生死,主要原因,是迷真起妄,随著妄想分别执著,起惑作业,以至迷失理性。古人颂言:「动静理尽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正是形容眾生迷真逐妄,不知反妄归真的境界。

(二)名字即佛

眾生本具佛性理体,虽迷而不失,若得善知识的开示教导,觉悟佛性本具,谓之名字即佛。例如:在楞严会上佛告阿难:「汝与眾生,宝觉真心,各各圆满。」阿难因此发现自己的佛性,虽迷之亦不失,即用无限感恩的心情,讚佛希有,能令他「销除亿劫颠倒想,不歷僧祇获法身。」这就是从语言文字方面,得来有关於佛性本具的消息,古人颂言:「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意思是说:眾生歷劫沉沦,不知反妄归真,而今因学佛闻法,始知佛性不生不灭,「但除妄念,即如如佛。」反而悔恨自己一向迷真逐妄,蹉跎岁月,枉受生死。

(三)观行即佛

既然已经得知佛性本具,就应该发菩提心,勤求佛道,谋求亲証本来具足的真如自性。若想契証此真如自性,非从闻思修不可。由於多闻佛法,了解佛法,依理起行,精进不懈,念念反观自性,不贪恋诸法幻有的现象,也不执著诸法的空性,自然止息妄念,可以契証中道妙理。古人颂言:「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四)相似即佛

修学佛法的人,由於持戒修定,观行力强,就会引生无漏智慧,破除见思烦恼的障碍,依稀见到若隐若现的真如自性。古人以:「四住虽脱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裡见花红。」的偈颂,形容已断见思烦恼的圣人,虽証我空真如之理,但法执依然存在,未得法空。犹如眼中有毛病的人,看见虚空之中,有狂花乱舞。在菩提觉道上,位在十信。

(五)分证即佛

在修行的路途上,十信位满,进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直至等觉,位位深入,破法执、断尘沙,进侵无明。若能断一分无明,即证一分法身。所谓:「无明分分断,法身分分证。」修行至此,己经转凡成圣,亲见常住真心,事理圆融,贯通无碍;但仍未断尽最后一品无明,犹如隔纱观月,朦陇不清,故古人偈颂说:「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矓。」

 

(六)究竟即佛

等觉菩萨,由於无功用道,断尽最后一品生相无明,即修学圆满,二利究竟,福慧具足,三惑尽,三智圆,三德显,深入妙觉果海,究竟成就佛果菩提。故颂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是真;但復本时性,更无一法新。」此颂说明觉悟成佛,不过是反妄归真,恢復本来具足的真如自性而已,在真如自性之外,更无另一法可得,所以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正如佛在金刚经所说:「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

学佛的人,由凡夫开始修学,直至究竟成佛,於其中间,经歷以上六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背尘合觉,朝著菩提觉道迈进,因此,名之為六即佛。现在经题中的「佛」字,是指六即佛中的究竟即佛。

究竟即佛必証法身、报身、应身。佛的法身,名毘卢遮那,译名遍一切处。在有情界言,即眾生本具的佛性;在无情界言,即诸法实相。古人言:「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就是依据佛的法身而言。佛的报身名卢舍那,译名光明遍照。是由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烦恼尽,智光显的自受用身;因歷劫修行的果报而得,名為报身。佛的应身,名释迦牟尼,译名能仁寂默。意思是佛综合慈悲与智慧於一身,佛以慈悲故,悯怜眾生,不住涅槃,而应身无量,广度眾生;佛以智慧故,不住生死,虽应跡三界,而能超越三界,如是悲智双运,永劫往返於生死与涅槃之间,说法利生。现在此经,是应身的释迦牟尼佛,对弟子们说的,因名「佛说」。

佛说此经之目的,是欲令当时修行已得善利,証小乘极果的大比丘们,回小向大,弘法利生,续佛慧命;同时也希望末法时代,佛弟子们,能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自利兼他,亲証佛道,令佛种不断,以遂自己入世教化眾生的本怀。

「菩萨」,又名菩提萨埵,华语是:大道心眾生,又名觉有情。是一类发菩提心,追求佛果菩提的修行人。所以菩萨,并不是指佛教寺院中,所供奉泥塑、木刻、或纸画的形像,而是指自己觉悟,又能教化眾生,令眾生觉悟的人。可以说:菩萨就是实践佛教精神的救世者,也是续佛慧命的接班人,有凡位,贤位,圣位,因位与果位,各种不同的等级。

凡是归依三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学习大乘经典,广修大乘法门,愿意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人,都可以被称為「大道心」眾生——菩萨。但这只是在开始学习阶段的凡夫菩萨而已。一定要修学至十信位满,才算是外凡位菩萨。再由十信位最后阶段,开始实习,经歷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心,始名内凡位菩萨,亦即是贤位菩萨。再从十回向最后心,加功策进,断无明,证法身,登初地,始可以转凡入圣,正式开始菩萨利生的事业,实践十度,由布施的利生行业,究竟到达彼岸,然后登二地;再由二地持戒功德,究竟圆满,到达彼岸,然后进升三地;…如是忍辱、精进、禪定、智慧、方便、愿、力、智等十度次第修,十地次第证,地地断无明,証法身,继续晋升,直至十地位满,进等觉,断最后一品无明,入妙觉,圆成佛道极果,皆名圣位菩萨。等觉是因位,妙觉属於果位。果位菩萨,亦即是从佛道中再来的菩萨;如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等,皆是果位菩萨。地前菩萨,是浅位菩萨,地上菩萨,才是深位菩萨。

今经题中所说的菩萨,是指最初发心的凡夫菩萨,以及实习中的浅位菩萨;因為深位菩萨,早已証得无生法忍,无需再劝其修学本经所说的四法。

「修行」,修是修学,修改,行是实行,是进取。我们学佛,不但要了解佛法,还要如法修行;在解行并进中,运用佛法来修正、改善自己不良的行為。例如:改恶行為善行,改邪行為正行,改自私自利的行為,变為大公无私的行為;一方面努力修改自己的坏习惯,一方面积极修学大乘法门,本著慈悲济世的精神,去利己利人,谓之修行。

「四法」,是指佛劝导弟子们,要学习的四种修行方法。因為我们学佛,欲想成佛,非发菩提心,勤求佛道不可。然若想保持菩提心不失,当亲近善友,接受善知识的教导与劝勉。若想精进修行,成就道业,当修忍辱柔和行,不应轻易远离善友。特别是初发菩提心的凡夫菩萨,信心未坚,善根末深,更要一方面亲近善知识,以助长道心;一方面修忍辱柔和行,不致因逆境当前,退失道心,或因善知识的忠言逆耳,或因日久生厌而远离。同时还要严持佛戒,止心禪定,令自己身心寂静,身心清净;然后运用清净寂静的身心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所以菩萨修行的四法,该是由凡夫通往佛果菩提的管道。

「佛说」,是果上施化的圣者;「菩萨」,是因中修行的人;「修行四法」,是学佛、成佛的基本方法。佛是人,四法是法,故本经的别题,是从人与法立名。

「经」之一字是通题,梵语修多罗,译名契经。凡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教,无不上契诸佛所证的真理,下契眾生的根机。以其契理故能导人心於正轨,传诵万世而不变;以其契机故可垂范天下,不因时代的转变而被淘汰;所以佛的言教或身教,皆名之為经。

又经字含有常轨与法则的意义,因為佛所说的经,不止是趣向菩提觉道的常轨,亦是开示人天正道的法则。此常轨,此法则,是经古今而不变,歷万劫而常新的。不因人类思想的转变而被遗弃,不因科学的进步而被淘汰;反之,人类思想愈进步,科学愈发达,物质愈文明,愈须要佛教的真理与慈悲,来瀰补人类精神的空虚。所以面对新世纪将要来临的我们,担心的不是因科学的进步,会给佛教带来被淘汰的危机,而是担心佛弟子们,今后是否能运用佛法来领导科学,走向至善,以取消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厄运。

我认為本经所说的四种修行方法,不仅是学佛人进趣佛道的指南针,亦是一般人建立理想,啟发正智,走向和平,创造幸福的指路碑。如果一般人都能发菩提心,追求佛道的真理,终必建立理想的人生,不致迷失自己。一般人若肯远离恶友,亲近善知识,就可以拋弃邪恶,止於至善。一般人若能忍辱柔和,不瞋不暴,不思报復,自然可以止息战争,导致和平,又何必要发明征服对方的武器?一般人都能够持戒修定,开拓智慧,则明天的科学,必然朝向造福社会,利益群眾方面发展,不致人类发明科学,科学反而毁灭人类。因此,佛说此:「菩萨修行四法」,不但是修行成佛的法宝,亦是适应任何时代的金石良言,因名之為: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