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二、三性的沉沦

[日期:2012-11-15] 来源: 作者:文珠法师讲述 点击数:

 

 

二、三性的沉沦

眾生本具佛性,原可作佛,可惜迷而不觉、不知,未能提高理性,追求真理;更未能净化感性,亲证觉性;加以外界物质的诱惑,以致丧失理性,恶化感性,迷失觉性。沉迷财色,贪恋五欲尘劳,心為境转,身為形役,或為满足个人的慾望,明抢暗偷,强夺巧取,破坏社会秩序,触犯国家法律。生前既要受法律裁判,死后更要受因果报应。所以佛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财:指世间一切金银财宝,人生於世,衣食住行,在在需财。虽然,金钱并非万能,但金钱可解人困苦,可供给人日常生活所需,更可壮人胆识,推砌人的地位,提高人的声誉。所以世人无不喜爱金钱,甚至刻意搏取金钱,愿意被金钱俘掳,作金钱奴隶。或因财迷心窍,作奸犯法,危害他人。结果财富日多,事业日隆,而罪业亦随之俱增。一旦无常到来,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实在可惜。

佛教并不排斥财富,但劝人勤苦积财,用於布施。所谓「勤苦」,显非侥倖,非不劳而获;更非投机取巧,或强夺巧取,而是辛勤从事正当职业,争取应得的利润,过著正常合理的生活,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非义之财,不苟取」。稍有积蓄,应用於布施,与他人分享,切莫慳贪不捨。

因為世间财富,五家所共有,实在不坚牢。唯有布施修福,才能久享,若能将自己勤苦所得的财富,散播於三宝福田,或人间悲田,恩田,当感福报随身,永绝贫穷困苦。

色:指有形象、有实质的东西,可分内色与外色。内色指人眼等五根,包括男女色情之爱欲。外色,指外在色、声、香、味、触等五欲尘境。人之初,大都努力积财,谋求致富。但一旦佔有金钱财富,又想娇妻美妾,以及一切高尚物质享受。古人言:「饱暖思婬欲」,又说:「万恶淫為首」。可见色欲之為害甚大。

名:名是名闻,包括名誉、地位。人既佔有财色,随之而来的欲望,便是名誉、地位。但古人好名,则立德修身,积极行善,使自己名声昭於时,利泽施於人;甚至生有益於世,死有利於后;做到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但今人好名,却不择手段,沽名钓誉,甚至妒能害贤,想尽办法击倒对方,抬高自己,致使名枷利锁,束缚身心,现在身心苦恼,死后报堕三涂。

食:食能滋养身心,增长气力,保持生命。是以一切眾生,皆依食住。杂阿含经言:「有四食资益眾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為四?一粗搏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粗搏食即段食,是有分量,有色质的食物,可直接供给人体需要,间接令人精神饱满。

细触食:指人六根对六尘境象接触时,眼以色為食,耳以声為食,鼻以香為食,舌以味為食,身以触為食,意以法為食,皆能滋补人的身心,使人心生喜乐,情意愉悦,助长健康,是名触食。

意思食:指人的思想、意志与情欲,能令人精神兴奋,心意欢畅,有益身心,谓之食。

识食,指第八阿赖耶识,能执持人的命根,令得生存,特别是无色界及地狱中眾生,皆无需饮食营养,但由识心执持业果,延续性命,谓之识食。

增一阿含经更於前四种食外,加禪悦等五种食。谓修行人深入禪定,摆脱烦恼,内心悦愉,能长养诸根,名禪悦食。修学佛法,身心充满法喜,能资养身心,长养慧命,是法喜食。行菩萨道,发弘誓愿,广修六度四摄,忘飧废枕,仅以愿力支持生命,谓之愿食。修心圣道,恆念出世善根,能资益身心,无需世间粗食,亦可延续生命,谓之念食。小乘圣人,精勤办道,能断烦恼,证真諦理,得涅槃解脱乐,以维持身心,名解脱食。

段食、触食,纯属物质;思食、识食以及禪悦等食,皆是精神食粮。物质饮食,使人生理健康;精神食粮,令人身心正常,慧命增长。可惜世人,只识追求物质饮食营养的享乐,不知精神食粮的重要,致使人心失常,精神枯竭,一切心理毛病随之而生,非常可惜。

更令人可惜的是,人类迷信肉食滋补,肉类营养,而杀害生物,供给口腹之欲。殊不知「我肉眾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体性,祇是别形躯,苦恼纵他受,甘肥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应如何?(黄庭坚诗)何况有命尽贪生,无分人与畜……。更何况肉食带菌,肉食有毒。因為动物与人无异,常患各种疾病,人将患病动物血肉,送进体内,直接传染病菌,自然引生疾病。即使健康动物,被杀害时,由於内心的恐惧、怨恨、悲愤种种情绪,使细胞產生毒素。人将含有毒素的肉类,吃入口中,藏在体内,日积月累,人体细胞,自然含有大量毒素,引生各种疾病,势所难免。还有动物被杀,体内细菌立刻开始成长,细胞开始腐烂,再经屠场冷藏,储存,运送,解冻,分割,销售,购买,烹飪,然后进食。在一连串操作过程中,其细胞组织,不断败坏,细菌不断增长,而產生大量危害人体的毒素,科学家名之為「马儂那他」细菌,将之浓缩涂在老鼠表皮,三星期内,就引起癌肿。人类竟愿意长期不断吸取这种毒素,储藏体中,难怪祸从口入,百病丛生了。

佛教根据因果定律,说杀生食肉之人,必招多病短命之报。因果报应经言:「今世多病,前身杀孽重」。杀孽重之人,不是多病,便是死於非命,所以云愿大师说:「千百年来碗裡羹,怨深如悔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可知今日世界战祸频生,皆与人类食肉有关。是以為了健康,為了世界和平,最好提倡素食,停止杀业。只要在五谷瓜果蔬菜,以及各种果仁吸取均恒的蛋白质,其营养成分,较之肉类,尤為丰富,而且安全可靠。

现代人讲究卫生,不但提倡素食,还提倡生食或断食。佛在二千多年前,已经提倡素食,制止佛弟子一切肉不得食。因為「食肉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眾生,见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见梵纲戒经)佛不但主张素食,还要人节食,但不同意绝食。如苏悉经云:「一日一食,不得再食,不得断食」。实则,饮食之道,当因应时代环境,及根据个人体质所需而定。既不可大饮大食,导致脑满肠肥,血管闭塞;亦不可不食,使血气衰退,营养不良,影响健康及作业。此外,还要注意精神上的饮食营养,以促进身心健康,增长慧命。

睡:不食不动而无知觉,谓之睡。寝息於床,止息分别曰眠。睡眠原是调息身心方法之一,属生理需要,但应作息定时,不可贪睡。若然贪睡,多睡,势必形成懈怠放逸,荒废正业,浪费生命,便成过患。佛教视睡眠為烦恼,属十缠之一。贪睡之人,心识昏沉,闇昧无知,有碍精进办道,缠缚眾生,於生死苦海,不得解脱。

以上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情慾,皆是眾生染爱尘境的烦恼执著,能盖覆觉性,麻醉理性,丑化感性,使三性沉沦,因而作诸恶业,枉受生死轮迴之苦,故增一阿含经言:「欲生诸烦恼,欲為诸苦本」。法华经亦言:「诸苦所因,贪欲為本」。眾生不知贪是苦本,对财色名食睡等五欲,贪恋不捨,终日营营役役,策动机谋,贪多慕得,苦苦追求,固然身心苦恼,不得自在。即使追求成功,名成利就,富甲天下,但又為保管财富,扩展营业,维繫感情而操心、而搏斗,身心更不得自由自在。

何况世间事物,总是无常,半生奋斗,一生积蓄,所得的财富,若一旦投资失败,或一旦毁於风灾、水灾、火灾、地震、或政变,一夜之间,尽失所有,固然悲哀;或子孙不长进,沉迷赌博,倾家荡產,更加苦恼……若然奋斗失

败,难免愤世嫉俗,陷於悲观懊恼。所以佛说:「多欲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而劝世人,寡欲知足,修心圣道,以提高理性,净化感性,开发觉性,使三性不断提升而趋於统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