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自序(2)

[日期:2012-11-18] 来源: 作者:朱翔非 点击数:

自序(2)
  尽管如此,以永恒真理来看待孝道,构成了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部分。明末的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以后,发现中国人虽然没有普遍的宗教信仰,但却能做到社会富足,秩序井然,绝不亚于同时代的西方。他们从中国人对祭祀祖先的态度上找到了答案,认为这便是中国人的信仰。不过,他们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个信仰属于偶像崇拜,是低等的、原始的,最终还得皈依西方宗教才行。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些西方传教士观察力的敏锐,因为他们发现了孝道是中国人生活中的绝对价值,具有信仰的功能,但也不能不说他们还是误解了中国人。实则,中国人并不是把祖先当作偶像来崇拜的,而是通过祭祖表达对永恒天道(一种理念,而不是人格化的神)的敬意。天道(体现在人身上就是孝道),才是中国人的信仰。这个信仰,论高度,超越了偶像崇拜的初级宗教,也比西方的神教更具有理性的特点。

  再有,近百年来为人诟病的大家长作风,《孝经》并不认同。相反,在经文里,孔子激烈反对无原则地服从家长(或君主)的命令,明确要求,在父亲(或君主)的要求不合理的时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这才是儒家的真正主张!这里哪有后世传言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影子?我们尽可以严厉批判这些传言,控诉这些传言造成的危害和悲剧,但我们不能说这是儒家的教导所致,更不能说这些传言宣扬的就是孝道。

  还有,古代历史书里面提到孝子,往往说他们“哀毁骨立”,意思是这些子女悲伤得已经严重伤害了身体,已经到了只剩下皮包骨的地步了,可见他们多么孝顺!我不知道这些记载多大程度上助长了那种以损害身体的方式证明自己是孝子的风气,但肯定的是他们成了很多人学习的榜样。很多仿效者变本加厉,做了很多如“割股事亲”之类的蠢事。过度尽孝的人,一部分是沽名钓誉,很多人则是真诚相信这才是孝道。这是不折不扣的悲剧。实则,《孝经》里写得明明白白“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孝经?丧亲章》),教导孝子对亲人的哀悼要有限度,用损害身体健康的方?来悼念逝者,是不足取的,也是违背孝道的。

  还有,《孝经》里谈到了父教。一般人也许知道母教,但未必了解父教。教孩子既要有对亲情的爱还要有对社会的责任,这是父教的内容。这对今日很多为人父者也不无启发。

  还有,《孝经》指出亲情是孝道的基础。它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圣治章》)”,既保证了品德的养成,也杜绝了其他力量对亲情的僭越。20世纪,如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也许能少走不少弯路,避免很多人性撕裂的惨剧。

  所有这些都是我在读《孝经》的时候感悟到的。?阵阵直面经典带来的震撼,让我的心思变得开阔起来。这些认识与古代流行的对孝道的理解不同,与20世纪以来的主流认识更不同,姑且称之为“新孝道”。

  “新孝道”不完全是个概念,它主要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实现生命价值的路径。具体说,“新孝道”的实践者相信孝道具有永恒的价值,从当下的亲情入手,即以家庭为开端履行孝道。也许有人认为今天很多家庭已简化为三口之家了,与古代的宗法社会相差甚远,因此孝道难以推广。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孝道,它虽产生于宗法社会,但不仅仅属于宗法社会;作为真理,它不会因为家庭形态的变化而?弱。套用一下宋代理学家的理论,这叫“无其事,而有其理”。古代的大家族不见了,但孝道却是常在的,小家庭也一样可以培养出孝道来。

  践行孝道,感悟永恒的真理,延续祖先的精神血脉,做个地道的中国人。孝道同时也拥有一种超越国界、种族的精神境界。这也是我们走向世界的自信,是我们可能贡献给世界的普世价值。

  最重要的是,践行孝道是我们做人的本分,不是哪种理论设计出来的。它自然而然,源远流长。

  惟其自然,所以真实;惟其长久,所以可法。

  道无新旧,人有智愚。愚者可以转智,旧见可以日新。

  ?为新孝道。

上一页:引论      下一页: 自序(1)返回作者目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