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三、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日期:2012-11-18] 来源: 作者:耕云先生讲述 点击数:

 

 

三、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们该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这里有四点要留意:

(一)知心

如果连自己的心是什麼都不知道,那就无从著手了,你又从何修起呢?心是什麼都不清楚,说修心那岂不是谎话吗?所以,首先要认识自己的心。古人说「人贵自知。」连自己都不知道,侈言瞭解别人,岂非谎言?要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心呢?

第一要反省、要剖析。像剥香蕉树,一层一层地剥,看我们的表面意识是如何形成的,一层一层地剥到最后,你就会发现是什麼,就看到了真实。

要想「如实知自心」,要有方法,最直截的方法就是参禪;参禪包括观心与看话头。

我们对禪下过太多的定义,定义多了,就不定义了。禪是什麼?不懂禪的人,觉得禪很神秘,钻也钻不进去,古人讲的话也看不懂。自己参了两天,觉得淡而无味,就不去参了。观心呢?观来观去也观不住,这个心很难观,就不观了。我们要想如实认知自己的心,首先就必须作一番由衷的反省。

第二要参禪。参禪必须有亲切感,如果感觉很陌生,觉得格格不入,很不耐烦,那是不会成功的;因為你不具亲切感,等於缺少了媒触剂,没有媒触剂,它是不会融结成一体的。要想与法相应,首先要认知参禪是在参个什麼?

禪,不是别的;禪就是你自己。如果不是自己,又何必去参?参禪的目的,在於认识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这样讲,各位一定说,那太简单了。其实,除了领悟自觉,发觉自己以外,没有什麼。而禪的目的,就在於完成生命的觉醒。

洞山走到水边,看到自己的影子,悟了。他说「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这麼会,方可契如如。」

古人对洞山所悟,拈唱、下语很多,这几句话,我们一看就懂了;但是看了古人的拈唱、下语以后,反而糊涂了。何以不加解释反倒明白,画龙点睛之后,反而糊涂呢?因為他所叙说的只是心的原态,别人从道理上寻觅,从线索上去找,是找不到的。我们很通俗的把这几句话解释一下,当不难理解。

「切忌从他觅」──「他」不是你我他的「他」,「他」就是自己以外的东西,不要离开自己去找自己。

「迢迢与我疏」──远得很,向外去找自己,遥远得很,而且毫不相干。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叫「独」,去掉这些根尘就「独」了;既然「独」了,就是不二,不二,则一切无非自己,岂不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渠」字是无相、无思、无為的,「渠」是指真我。

「我今不是渠」──「自他不二」、常住不迁的真我,不是那外在的、有相的、相对的、二元的、因缘所生的幻我。

「应须恁麼会,方可契如如」──你要这麼去体会,才能与真如吻合。

洞山悟道,只是悟了自己,并没有悟出什麼大道理。所以真正的开悟,就是认知、肯定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完成了生命的觉醒。

因此要修心,第一要知道什麼是心。参禪人彻始彻终,从开始到最后,都只是在认知自己,除了认知自己,就没有修行的正确目的。

(二)制心

佛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

就世间法来说:如果你肯把自己的全部感情、理智、精力投入某一件事、某一问题、学问或工作上,让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点上就会迸放出智能的火花,就会使生命发光发热。

章太炎夜读,他姐姐送了一盘炸年糕和白糖,结果他用年糕沾著一盘墨汁吃光了而不自觉;这就是食而不知其味。如果你不能心无二用,把心力集中到这种程度,你就不可能发挥出生命的潜力,而你也就辜负了自己,埋没了自己。你本来有很大的力量,但是你没有集中。任何人只把理智投入,把精神投入,而不投入情感的话,那是无效的,那会做得很辛苦,对你来讲是一种惩罚;如果投入「情感」,那便是一种享受了。

瓦特在实验室,家里人给他两个鸡蛋,叫他饿时煮来吃,到想吃鸡蛋时,一看煮的却是怀錶。

爱迪生纳税时忘了自己的名字;蜜月旅行丢了新婚的太太;专心研究不看时鐘;养两隻猫开两个洞……看起来好像智商零蛋,实际上他心无二用,他把精力、智慧和感情,全部集中到他酷爱的工作上了。

王冕是个放牛的孩子,没有读过书,他画的荷花成一时之珍品,王公大臣争相拥有,因為他画的荷花,赋予了纸上荷花以生命。

佛法讲「情生智隔」,情执一生,就形成般若智能的阻隔;但是,如果你是情生於智,就会產生慈悲,而拥有无比的动力。

制心一处,在世法上会產生创新的作用,对修行而言也是同样的。佛法有所谓方便,什麼叫做方便?如十六观经里,叫你全神贯注在一件事物、一个景象上。密宗叫人观种子字。五祖叫人观月轮。练习瑜伽的叫人观蜡烛、观香火、观四大。道家炼丹,叫人守窍──观想丹田那一点。像这些,都是一种方便,目的都在教人「制心一处」;把心力集中成為一个焦点,然后才能发挥心的力量,也才能完成自我突破──自我解脱。

对禪来说:它的特色,就在不二法门──自他不二,生佛平等,色心不二……,能够不二,便能消除一切相对,消除一切二元的谬见,以契合真实。

(三)常惺

指月录上有个和尚(师彦),常常自言自语「主人公!(自答:有!)惺惺著!他时后日,莫受人谩。」惺惺著即是提起精神,保持清醒。大家能把这小故事搞清楚,对参禪很有帮助。他的意思是说:主人公!自己要当家作主,要保持清醒。他时后日,莫受人谩,即是说,以后莫受人愚弄。谩即是愚弄,什麼是愚弄呢?

打你一棒,是愚弄。「不要动舌头,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说一句看!」也是愚弄你。对一个真正的禪者来说,这都是多餘的玩意!用不著说空说有、说神说鬼,这都是愚弄。修行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头脑常常保持清醒,常常保持警觉,不要迷糊。圣经上也说「不要睡觉!不要做梦!」

(四)能捨

不少人学佛法走错了方向,搞反了,一心只想获得;就像梁惠王一见孟子就问「你来了对我有什麼好处?」

佛法要能捨:大捨大得,小捨小得,不捨不得。有些人去拜拜:向佛求富、求贵、求平安、求健康……佛则只捨而不求获得什麼。本师释迦牟尼佛,捨江山、捨权势、捨娇妻爱子、捨锦衣玉食……统统都捨,全部放弃。深恐别人妨碍他捨弃,而偷偷地逃走、摆脱。

古德说「放下即是。」我们若是放不下名、利、肉体、恩爱,是没有办法学佛的。须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春天不捨,那来的秋收?我们迷失,是因為贪财贪色,贪生怕死……因「贪」而迷失!而堕落!所以必须靠「捨」才能得到清醒、解脱。

赵州说:「老僧十八岁上便解破家散财。」破家散财就是捨。庞蕴居士进士及第,官不做,连万贯家财都沉入江底,带著老婆孩子编竹篓维生过日,他為什麼不去庙里供养?因為拿钱给别人,不一定是功德。

捨得彻底,便是放捨身命。宗门有句「悬崖撒手」的话,一切都捨啦!所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你自己肯捨,是由於你自己肯承当,承当个什麼?承当宇宙即我!肯定这一点,你才肯撒手,没有肯定宇宙即我,你肯撒手吗?绝后再苏──一个新生命呈现,从此以后任凭别人再讲什麼道理,什麼佛法,都骗不了你,「欺君不得」之故。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