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Part 6 平等心

[日期:2012-11-18] 来源: 作者: 海涛法师编著 点击数:

Part 6 平等心

正见的根本意义是:没有分别,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平等心

◎永远别浪费时间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健全的心灵,胜过强壮的外表。

◎贪欲、憎恨和无知是疾病的三大要素。

◎正见的根本意义是:没有分别,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阳光与雨露,对世间的一切生命都一视同仁。

◎平等必须先放下我见。

◎打破对一切顺逆境的分别,就是在修苦行。

◎眼见不生分别,耳听不生分别,是為「自净其意」。

◎我们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阳光一样,对万物一视同仁,无物不照。

◎好也笑笑,坏也笑笑,好坏是分别出来的。

◎远离爱憎,住平等捨。

◎执相心著魔,离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观,无取亦无捨。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萨。

◎不畏贫从富,不捨贱从贵,大慈平等,都无选择。

◎治瞋心重者,教修慈悲观;治散乱心重者,教修止观;治业障重者,教修念佛观;一切如来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不可思议,不得於此中有所偏轻偏重。

◎心能平等,我们就能处於一个和谐的世界。

◎真正的苦行是修平等心。

◎圣人的伟大,在於他的平等心。

◎智慧是平等心,聪明却是分别心。

◎「自大」是心灵的毒药,「平等」是心灵的乐声。

◎不分别诸境,是真调伏心。

◎好和坏,苦和乐,皆因自己的分别心而来。

◎观自在者:於法无取无捨,於根尘境识无障无碍,得大自在。

◎无量功德,即是一心。

◎道心者,无一切心。

正觉之道

◎佛教是一种理性的、深奥的探讨人生之道,它不著重外在事务(物),而强调个人对内心发展的责任。

◎我们的处境充满希望:解脱的种子就在我们心中。

◎佛陀说:「你是自己的主人,一切全依你而定。我是老师,就像医生一样,我能给你良药,但你必须自服,必须照顾自己。」

◎佛教的基本法教:对他人仁慈,减少自私,分担他人的痛苦。

◎佛陀始终强调「悲智双运」;好头脑与好心肠应携手合作。

◎我们企求制心,能制心的修行就是「法」。

◎佛教的主旨是:基於悲心与爱心的利他。

◎培养悲心以及希求证悟最大的障碍──瞋恨他人。

◎「我愿皈依佛、法、僧,直至成就开悟之境经由布施及种种善,愿我终成佛,以造福一切有情。」

◎菩萨所持之戒主要是「戒自私」。

◎修道三要:(1)解脱轮迴的决心──出离心。(反復思惟、业因、业报、轮迴之苦)(2)对空性的正见──般若空慧。(力求悟缘起之法)(3)為利他而愿成正觉──菩提心。(因果七要义)

◎「贫有二种:一者财贫,二者功德法贫。功德法贫,最大可耻。」

◎有什麼能比奉献和清净的一生更為高尚呢?

◎宗教导师的力量就在於──忍辱。

◎当知归依有四正行。一者亲近善士,二者听闻正法,三者如理思惟,四者法随法行。若有成就此四正行,乃名归依。(瑜伽师地论)

◎对菩萨来说:度化就是快乐、快乐就是度化。

◎善知识十相:戒、定、慧、教量、证量、德增上、善巧说、具悲心、具勤勇、不怕厌烦。中等五相:戒、定、慧、证量、具悲心。下等三相:德增上、以佛法為重、重后世。

◎弟子之根本要件:(1)正直往(2)具智慧(3)强大希求(4)恭敬。

永恆的生命

◎自在、无碍才是学佛的目的。

◎如来──如如不动来度眾生。

◎学佛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恆的生命。

◎人活著,唯一的任务就是净化自己,发觉生命的唯一真实。

◎修行要有耐性,甘於淡泊,乐於寂寞。

◎佛法就是唤起生命觉醒的一种方法。

◎修行人应当「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一个人寧可死上千百次,也不可以在无知的状态,卑贱的活著。

◎真正的开悟就是认知、肯定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完成了生命的觉醒。

◎真实的悟,只是生命的觉醒,只是认知了原本自心,即原本的自己。

◎眾生皆有佛性,所以我们要信佛、学佛、念佛、成佛。

◎学佛,就是要指引你认识原有的智慧与真实的心。

◎甘於淡泊,乐於寂寞,功到自然成就。

◎修行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為。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不见一物是名见道。

◎时势创造世间的英雄;觉悟诞生出世的大雄。

◎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

◎信而不解,增长无明,解而不信,增长邪见,故知信解相兼得入道矣。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以爱来奋斗

◎我们出生来到世上,是要為人类的幸福与快乐而努力的。

◎要发挥强烈的人类爱,与眾生界共苦,与所有生命界同悟。

◎唯有爱心才能对治瞋恚。唯有慧剑才能斩断无明。唯有慈爱才能克服仇恨。唯有教化的心灵,才能拥有快乐、健康的举止、言语和想法。

◎修行的要领是观察动机、审视心灵。从心开始、从心出发、过心生活。

◎世界和平唯有靠人格的完成。以完成人格為目标的宗教则是佛教。人格的完成,唯赖智慧、慈悲与勇气三者之调和方可达到。

◎唯有透过心灵和平的开发,才能达成我们个人及世界的真正和平。

◎血跡不能以血洗净,怨恨不能以怨恨止息,唯有忘掉怨恨才能止息怨恨。「不可久看,不可短急,怨恨唯独以无怨恨才能消除。」(长寿王对长生王子所说)

◎不必太在意死后的事,只需重视眼前所发生的事,然后一一克服,如此也等於在解决未来的事。

◎将觉醒放入心中,如果心是觉醒的话,它将安住於平静之中。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爱惜自我,是一切苦难之源;爱惜他人,是所有功德之本。要多修习自他相换法门。

◎繫住这一颗心,就繫住所有老虎、狮子、象、蛇、仇敌、地狱的守卫、巫魔。(寂天菩萨)

◎一旦降服了内心,心中不再有瞋恨,就不会有外在的仇敌。

◎人生真正的快乐,始於爱惜其他眾生。一旦你开始為其他眾生过活,在你把关心的对象,从自己转换為其他眾生的时候,内心顿时放下自我爱惜,便解脱自私心的束缚,内心便获得真正的解放、自由及满足和安寧。

出离红尘

◎《大宝积经》云:「满设恆河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有為有漏,无解脱分。无為法是无漏。出家以修寂静為主,其它是副。出家修寂静,远离爱瞋二苦。

◎世间人终身忙碌奔波,祇是不愿意放弃欲望所產生的乐受,而甘愿作牛作马,因為不知道出世间的快乐、三昧乐、涅槃乐。

◎修行人在我空智慧未生起之前,訶责很重要。訶责惭愧為修行之主,崇重贤善,轻拒暴恶,对恶法永远生起轻视的心。訶责自己為什麼生起如此之心,怎可不护己灵。烦恼的现前,主要是靠惭愧心对治。

◎当做徒弟的自己準备好了,老师──该出现的老师──就会立刻出现。

◎如果对自己的恶法,没有生起惭愧心,没有訶责,就是不深信因果。尊重善法,轻贱恶法,修行才能上路,否则没救。

◎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它就有一股正念的力量,来对治自己的烦恼。放逸的人,就不容易对治自己的烦恼,所以菩提心的发起很重要。

◎以一念归依弥陀的心忆念弥陀,一心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的愿力光明会摄持你。忆念弥陀,即是眾生心投大觉海。我们烦恼不能自主的心,与弥陀清净大悲心就接触了,可得佛力加被。

◎成功的人,很少抱怨,抱怨者很少成功。

◎没有人与你做对,只是角度不同。

◎真正的快乐是没有欲望的束缚,真正的幸福是内心有智慧的真理。

◎感恩、反省、转念。

◎纵然不能入空观,若能深知五欲是罪,心常觉照,则能不随妄转。

◎紧张什麼?没有什麼过不去的,以平常心看待人生中的无常。

◎有些事情你明明知道不对,你也不可以说,很少人会承认自己的过失,除非你有能力度人。

生命之歌

◎生命之美,在於开啟心灵;人生之最,在於心灵教育。

◎迷信和无知,是觉知事物本然(真理)的巨大障碍。

◎「精神的解脱」是所有人类的职责所在。

◎人世间最美的事是「信心」。

◎人对生死大义有所了解,就能活出庄严的人生;对信仰有所体认,就能活出希望。

◎宗教的主要目的,不在於让人进入天堂,而在於让天堂进入人的心中。

◎高级的宗教,在引发一个人实践爱和智慧,在随缘之中不断省觉,并领悟自性世界的伟大。

◎彻底调伏「我慢」是无上的喜乐。

◎保持觉醒与观照,脱离「我」、「我所有」的念头,就能解脱苦。

◎信仰带给人生力量,也带给生命希望。

◎自在、解脱才是真正的佛法。

◎佛法的真正精神,并不是外在的宗教仪式,而是来自於内在的自我觉悟,内观自省。

◎金钱化妆你的外表,佛法啟悟你的内在。

◎如果有人认為学佛是一件辛苦的事,这样是不对的,因為六道轮迴比学佛更辛苦。一个人无论寿命多长,都应该学而不倦,以学佛為乐才对。

◎学佛是让我们认识人生的真理,从我们的心裡彻底去觉悟,进而透视境界,於一切时空当下皆放得下。

◎信仰是理智的延续,不是感情作用。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託,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佛陀的伟大,在使人从生命的根源上,得到彻底的救度、解脱。

◎佛是感性与理性昇华到最高点。

◎信仰──如实的接受生命的本身。

◎有信仰的人最富贵,具道德的人最安乐,肯修行的人最安心,有智慧的人最可敬。

◎渴思甘露,飢思美食,病思良医,眾蜂依蜜,我等亦如是,愿闻甘露法。

◎医生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尽之人;佛能度一切人,不能度不信之人。

◎暮鼓晨鐘,惊醒红尘机裡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中人。

◎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法大海唯信能入。

◎忧道不忧贫,為法不為名。

◎生命的真諦是在於心灵的开啟与昇华。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种树培其根,种德培其心。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就是心灵的空间。

生命共同体

◎如果自己的心灵没有足够的和平,那也没有办法把和平带到他人的心灵。

◎我们需要在自己身上灌溉和平、喜悦、快乐的种子。

◎情,维繫著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与存在,宛如是润滑剂,使人活的更有意义。但是情爱的执著之所以会造成烦恼,主要是因為其中只有感性,缺失了理性,表现出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要求。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逆境,逆境是增上的助缘,是成长的助力;所以在遭遇到逆境时,应以欢喜心来积极面对处理,对给我们阻碍、打击的人,应心存感激与感恩。

◎ 年轻人跟我说,父母亲给他们的礼物,最珍贵的便是父母亲自己的快乐。如果做父母的自己感到快乐,孩子的意识就会收到快乐种子,当他们长大后,他们也会知道如何让别人快乐。反之,便是战争的根源。如果孩子不快乐,他们就会寻找和战争一模一样的东西,像是酒精、毒品、赌博,某些电视、电影节目,以及其它暴力的「文化產物」。

◎体悟「生命共同体」的真实感受,发挥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

◎对於心外的空间不必去争执、佔取,重要的是,必须去体会内心的空间。

◎发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立愿,做事才有目标。

◎真正的幸福其实不在於财物的多寡,亦不在於地位名誉的高下,而在於我们是否能珍惜每一个当下,疼爱每一个与我们今世有缘相聚的眾生。

◎布施,是自己发财之道;持戒,是自己平安之道;忍辱,是自己做人之道;精进,是自己成功之道;禪定,是自己安心之道;般若,是自己明理之道。

◎眾生身心上的苦,即是菩萨心中的悲。

生命课本

◎人生最大幸福事,半夜挑灯读藏经。

◎要学习「事忙人不忙,人忙心不忙」,要藉事鍊心,但不管多麼忙,书总是要读。

◎《金刚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子,以七宝恆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其福不及此经,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说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為有佛!」转述四句偈的功德胜过财宝的布施。财富是有限、有為的。佛法的慈悲、般若、忍辱、结缘是无限的。

◎人生最妨碍读书时间的就是俗事太多;最妨碍养生之道的就是欲望太多;最妨碍处世之道的就是话语太多;最妨碍立德之道的就是奇智多谋;最妨碍治家之道的就是开销太多。

◎要按时用功,日日温习,如同吃饭,每日三餐!

◎能不念旧恶宿怨,才能化阻力為助力来成就大事业,这也是身為领导者最根本的风范、气度。

◎有错误,别人敢指责你,敢说你的缺失,你才会进步。没有人敢指摘你的不如法,那将永远在错误中轮迴。要虚心接受人家的批评,才会成长。

◎世上应没有「运气」这回事,至多只有顺境或逆境,顺境是我们努力的成果,逆境是未能预见的情况,故我们要以平常心来接受「顺逆皆一半」的未来。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事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集体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成就愿望,期望每一个人都能懂得融入大眾,以壮大自己的力量。

◎一个好人,不管他做得再怎麼好,一半的人讚美他,另一半的人还是要诽谤;一个坏人,不管他做的再怎麼坏,一半的人不屑理睬,另一半的人仍要為他说好!

◎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气质;人多一分器量,便多一分人缘。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佛经上说:「菩萨求法,当於五明处求。」五明,就是五种技艺: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和内明。菩萨勤学五明,是為了利益眾生。

◎人生应有福,可惜不知足:思量事累苦,閒静便是福;思量挥霍苦,节俭便是福;思量孤独苦,亲友便是福;思量老病苦,健康便是福;思量多疑苦,有慧便是福;思量挫折苦,结缘便是福;思量计较苦,放下便是福;思量嫉妒苦,包容便是福;思量烦恼苦,欢喜便是福。

◎「心中无事一床宽」,经常保持一颗无事的心,必能享受没有梦魘的寧静。

◎作百佛事,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无量。

◎人不能自伏意,反欲伏他人意。能自伏意,他人意悉可伏。

◎养量的方法──意自满者,其局量必不大,所以要戒骄满。见人一善,要忘其百非。若是只看见别人缺点看不见别人优点者,无法有器量。不為不如意事所累,不如意事来临时,能泰然处之,不為所累,器量自可养大。

◎「心」──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 面对社会人情冷暖,我们要用智慧慈悲、忍耐、柔和去克服;只要我们心中能包容一切眾生,就不会斤斤计较荣辱得失;只要我们心中蕴藏富贵法财,就不会汲汲营营於蝇头小利。心中有力量,不计较、不比较,自然超然於称讥毁誉之外,昂首於富贵淫威之上,快乐地过著奉献服务的人生。

◎心常随人,人莫随心,心者误人,心杀身。心取罗汉、心取天、心取人、心取畜生虫蚁鸟兽、心取地狱、心取饿鬼作形貌者,皆心所為。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掌握生命

◎在现实人间,虽然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成功有失败,有圆满有缺憾,有舒服与不舒服的时候,但是在我所行走的每一步,都有我的思想、我的意志、我的选择。

◎一个人若能不被世俗羈绊,就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一个人若能从忧虑和困扰中静心,就能得到究竟的解脱。一个人若能处在空的状态,就能得到完全的无碍。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是失败的主要因素。

◎你的想法,决定你的生活和人生。

◎ 「好情境」和「急性子」是矛盾和相反的。最高级的餐厅,上菜总是缓慢的,这样舒缓的气氛,才能品出食物的美味。最好的艺术馆和博物馆,总会让人忍不住放慢步伐,去享受空间和品味艺术。最美丽的花园,会使人不自觉的轻轻散步,怕惊动花木,和花上的彩蝶。最好的生活,应该也是舒缓的吧!有深度的品味,有宽广的空间,有细腻的觉察,有安静的思维,因此,要学习每天有一段路,要慢慢的、轻轻的、静静的散步。

◎龙树菩萨在他所造的四百论中:佛法是心法,主要不是在於展示语业或身业,而是在於心,因此如果能够调伏心,就是修法,如不能调伏心,就不是修法。

◎无我不是说我们不存在,而是存在於不断的在改变,因為是无常,不要有自我中心,常想到别人。

◎ 「无所住」是没有自我中心,不為我要怎麼,不要怎麼对自己。「生其心」是随类希求,随缘救济做过即放下,不放在心上。「实相」即是「无相」、「空」。空是无常,无常变化叫做「空」,而无常变化的本身就是实相,因為经常在变化,所以叫「无相」──没有不变的一个现象。无常的本身叫空,空的本身就是无相,无相的本身就是实相。

◎一个大修行人,临终时是欢喜自在的,因為身心是苦恼的境界, 正好离开五浊升净域,何有一丝掛恚?

用行动去爱

◎人可以凭著他的意志、决心及今生的行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才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他要单独的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是他使自己的命运变好或变坏。

◎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因為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容易。事后要能把消极的仇恨抱怨,转化為积极的检讨自省,学习宽恕与包容,化逆境的绊脚石為快乐成功人生的踏脚石!

◎人必须依凭他自己的努力,去克服所有的问题和困难,而不是透过诸天鬼神、星宿和算命的媒介。

◎以意志战胜疾病!

◎人是自己监狱的狱卒,他為自己盖了一个监狱。

◎我们大多数的人在财富、奢侈、高级职位和上流社会中找寻幸福。我们把影子当成实质。人必须从内心的幻梦中觉醒,所有世俗的幸福皆是一种幻觉。

◎要了解生命真正的目的,人必须转向宗教。佛教是奋斗者的表现,是人们最伟大的力量,它逐渐领导人去完成自我。它使卑贱者变得崇高;使自私者变得无私;使自大者变得谦逊;使傲慢者变得节制;使贪婪者变得慈悲布施;使残忍者变得善良;使主观者变得客观。

◎「整个世界是以心為先导。」心是世界的製造者;工作室就在你的内心。

◎一切幸福都源自善心;所有痛苦都源自恶心。让心回到自己美丽的家。

◎唯有教化的心灵,才能拥有快乐健康的举止、言语和想法。

◎為他人的福祉牺牲自我。史怀哲医生说:「只有知道如何奉献的人,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德蕾莎修女说:「不管人们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弘一大师说:「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将自己奉献给眾生,愿眾生早成佛道。」寂天菩萨说:「祇要哪裡有苦难,我就在那裡降生。」

心好命就好

◎做事要有恆心,做人要有爱心。

◎记人好处,能忘恨;记人坏处,会生怨。爱心生,百恨消;邪念动,万恶来。

◎不想坏事,心乐;不说坏事,意乐;不做坏事,身乐。

◎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快乐一辈子。困苦是激素,能吃苦才能有成就。

◎以德為富,以道為贵;以安為福,以仁為寿。

◎只要怀有慈悲心,人人皆是观世音。

◎说话的方式有五种:实际的或不实际的;真实的或不真实的;柔软的或不柔软的;有意义的或无意义的;慈悲的或愤怒的。

◎人活著要能為家人服务,為邻居、朋友及社会上的人做些事。否则,我们為谁而活?当然,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别忘了要為自己而活。

◎保持微笑是最好的良药。微笑的人做事舒服,大家都喜欢他。每天要计划今天我要微笑,不笑的话,精神会分裂。佛教徒是最快乐的人!

◎一个不快乐的修行人,对眾生是没有利益的。

◎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倒掉,用别人的想法。

◎我们要当「心」的主人,带领心,降伏心,而不為心所降伏,不要做心的奴隶。

◎人和人相处,常常借用对方的眼睛看彼此的世界,可以去掉我执。

◎所谓高品质的快乐,就是「自在」。

◎微笑是一种真理的火花。多微笑较容易接近真理。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把从过去到现在的苦都交给无常,让苦在无常中转化掉。

◎人总是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做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继续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但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以坚定的意志处世,用柔软的心情待人。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於一旦,但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但是如果你帮助了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但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苦难与不平,需要我们付出善心的爱与温暖的手。

◎爱是一种关係,而爱如果没有他者来爱是不完全的。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但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录自印度加尔各答的儿童之家墙上(德蕾莎修女)

◎爱你的邻人如爱你自己一般。

◎你要别人对你做什麼,你也要对他们做什麼。

◎「我找到了我自己!」人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任何恶事是本於以「我执」為中心的贪、瞋、痴。

◎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智者每天检讨他自己的言行。

◎懺悔包括改过!

◎痛苦的根源是私慾、佔有、控制。

◎寧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往往跟你最亲密的人,却常常让你痛苦、掛怀;反倒是一些忤逆你的人事,却成了砥礪的利器。问题全在於你用那种心态面对。

◎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不执著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能真正拥有一切,整个宇宙都是他的财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忍是天地间最宽大的包容能量。

◎智者失去财富,尚能继续生存;富者缺乏智慧,生不如死。

心的修行

◎苦有两种:导致更痛苦的苦和导致苦止息的苦。

◎别去做会造成苦的事。接受它→去除它→不造作它。

◎快乐是痛苦的偽装。

◎如果你在不稳定(无常)中看见稳定(常),你就必定受苦。

◎你是你自己的老师,审视你自己去寻真理──真理在裡面而不在外面。认识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的思考而没有智慧是极痛苦的。

◎戒就是惭愧心。所谓清净,就是超越一切的疑惑。

◎解脱是智慧与慈悲的根源,也是佛陀教法的真实动机。

◎正精进和持戒,是不间断地持续你内在的觉醒与收摄。

◎有毒的香蕉,你会去吃它吗?当佛陀告诉我们,感官的快乐是有「毒」的时候,我们為何还去「吃」它呢?

◎在佛法裡,我们不為任何收穫而做事。我们练习不去得任何东西,只是让心平静下来,这就够了。

◎一颗「空心」的意思,并不是说裡面空无一物,而是指空掉恶的,但却充满智慧。

◎提醒医生,「小心,因為死也将要找上你。」佛陀才是唯一的生命医师。

◎「我是為什麼而生的?」為生而哭?如果没有生,就不会有死。

◎我们是為了不要再生而生。死,是紧紧地挨著呼吸的。

◎「觉知者」清楚地知道,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都不是牢固的,他不会去追逐迁变的因缘。住於当下,与当下的真理同在。

◎身体会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知道吗?」。诸行(和合事物,有為法)都不属於我们,它们会随顺自己的自然法则。我们所能提昇和美化的,就是这颗心。

◎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恆常自我」的东西存在。

◎时间就是我们当下的呼吸。禪坐就是你的呼吸。

◎什麼是法?无一不是。「法」必须藉由内观自己的心而得。必须阅读自己的经验。

◎只有一部书值得一读,那就是──心。

◎心是愉悦的,在任何地方都会是快乐的。当智慧在你的内心中觉醒时,不论你看哪裡,都会见到真理。

◎佛教是心的宗教,如此而已。為了净化心而修行的人,就是修习佛法的人。

◎强化心不是健身般,只要动一动就好,相反地,是将心带到一个「止」的状态,使心得到休息。

◎用你的「心」来听闻佛法,而不是用你的耳朵。

◎「向内挑战」,「战胜自己」。只管衡量自己,别去评论他人。

◎诸行(和合事物)是透过无常变迁而存在的,怎样也阻止不了它。想一想:你能只呼出而不吸入吗?我们希望事物都恆常不变,那是没办法的!

◎圣者的语言,「一切事物都是不稳定(无常)的,不要去执著任何事物!」

◎如果你真实而清楚地看见不稳定(无常),你将会见到稳定(常)。所谓的稳定(常)是:一切事物绝对是不稳定(无常)的,而且不会有其他意(例)外。

◎看佛教古跡圣地时,看到龟裂了;即看到佛陀教的法了。

◎业──以為别人看不到,自己却看到了,业在看著我们。善有善报。

◎如果他不修行(禪坐修习),纵使他就睡在佛陀身旁,也看不到佛陀。

◎所谓稳定的修行,是在每一刻中,不论行、住、坐、卧,都保持正念──莲花心。

◎所有的禪坐,就在当下你的内心;当下的你,内心裡就有生、老、病和死的存在,我四处追寻,停下来时,才发觉我一直在寻求的,就在自己的心中。

◎我们不是為了见天堂而禪坐,而是為了要结束苦。

◎我们必须先学习才行(禪坐)。唯有当我们嚐过柠檬后,才会知道它是酸的。

◎我教导弟子们去审视自己的心境,去和他们自己面谈。

◎理论和实践──草药的名称;亲自去寻找它,使用它。

◎禪坐有很多法门,最后都回归到一点──让一切随其本然。迈向清凉之地而远离斗争。试一试吧!一切事物到最后,不过只是生、灭罢了。

◎修行基础的第一点是:诚实、正直;第二:要留意恶行;第三:内心要谦虚,要出离并少欲知足。如果我们善於寡言、满足一切,我们就会看见自己,也不会受到干扰。心将会具备戒、定和慧的基础。

◎戒、定和慧一起促成了「道」,是佛陀真理的外表,它是导引我们到达这个真理的道路。当我们增长了这三个因素时,其结果是最完美的平静──涅槃。

◎切记!我们不是為了「得到」而禪坐,而是為了「捨弃」。我们不是以欲望来禪定,而是以放下。放下爱恨,然后顺其自然。

◎我们必须学习放下所有我们的欲望──即使是觉悟的欲望。惟有如此,我们才会解脱。

◎平静就是烦恼止息。平静,是在我们内心裡的烦恼和病苦中找到的。

◎我们真正的归宿,就是内心的平静。不是房子、车子、感情,那是世俗的家,会随顺世间的法则──无常变化。

◎往自己以外看,是比较和分别,这样是找不到快乐的。如果你花时间去寻找一个完美的人,或完美的老师,也一样找不到平静。佛陀告诉我们去看「法」──真理,而不是去看别人。

◎声音──鸟鸣声与车子吵杂声。放下声音吧!去注意「主题」——你的修行。

 

 

上一页:返回列表      下一页: Part 5 智慧语录返回作者目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