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勇於承担 1996/9/16~1996/9/30

[日期:2012-11-14] 来源: 作者:星云法师著 点击数:

勇於承担 1996/9/16~1996/9/30
 
■九月 十六日  星期一

上午九时起,為臺视「星云说喻」节目录影,今天譬喻中的故事,部分内容,旨在说明––

◎世间上拥有的一切,都是辛勤耕耘下的结果,不会平白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只要经过十年寒窗的努力,必定会有所得。

◎同样一件事情,境界、心情不同,则感受就不会一样。世界不时的在变化,但只要内心有主张,有认知,就不会受外境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喜欢、不喜欢,并不重要,不能肤浅的只看外表,要深思其内在涵意,感受自然不同。

◎人与人之间相处不要只想到自己,老是标榜「我」最辛苦、「我」最伟大,这样是不会有人缘的。人虽要无我相,但要有人相,要常常想到,人家给我们多少?多為人设想,并常以他人為中心,自然就会受到别人尊重。

◎无论做什麼事,一定要自度度人、自利利人,因世界非只有一个人的,是大家共生共存的。人只要自己肯吃亏,必定能达到皆大欢喜的世界。

◎学习过程中,风霜雨露都会遇到,要有面对承担的勇气,才能如苍松翠柏般屹立不摇。不要為一句话、一件事而失去信心、尊严,有為者是争千秋非争一时的。

◎有的人很会读书,也拥有很高的学歷,但却不会做人。為人寧可没有学问,也不要不会做人,因做人比学问重要,不要心心念念只知道「我要」、「我想」、「我希望」、「我认為」,為人子女者要讨父母欢心;為人属下者,要讨主管欢心;為人媳妇者要讨公婆欢心;与朋友共事要讨朋友欢心,唯有让别人欢喜我们,才是会做人的人。

◎要让人尊重,不外谦让、礼貌、低下,因「敬人者人恆敬之」。要先尊重礼遇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敬重。

◎有远见者不要只知道看眼前,而要看未来的希望。佛光山有目前的成就,皆是因应大眾的需求而建设,以信眾的需要為需要,故能适应各种眾生的需要。

◎人只要活著就要动,因「动」是人生的意义,「动」是表示没有「死亡」,要将自己动起来︰动眼看好书、动口说好话、动脚行好事、动手做善事、动耳听好话、要动心将心中的宝藏发掘出来。

◎人与人相处之所以会有摩擦,是没有「讲清楚、说明白」,军中教育之所以进步,就在於这六个字,此六字真言是人我相处最好沟通和交流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免去不必要的误会与计较。

◎读书若不留心,不懂得运用,读再多的书又有何用?三藏十二部经典,不论如何深入,没有用在生活中就失去它的价值。故有用的一句话、一句偈,能在日常中运用,受惠必定良多。

◎人在情绪下,最容易起无明,也最容易发脾气,动情绪之际,不忘要慢一拍,冷静思考了解真相后,就不会发生误会,也才不会做出后悔的事。

◎做事情有没有力气并不是重点,重点在於愿不愿意发心,这才重要。做事只要心甘情愿,就会有力量;不发心,举手之劳亦不会去做。所以,只要发心立志,则无事不成。

◎说一句好话,就会有深远的功德,行一件好事,就会积一点阴德。一个人起心动念,不管是善念或恶念,都是业,皆会有报应,所以為人必须要多结缘、多给人方便,自会有所收穫。

◎母女、婆媳、夫妻、兄弟姊妹,每一层皆有其伦理亲情关係,是不能替代的。故在相处上,彼此要有体谅对方的心,自然就不会有争执。


--------------------------------------------------------------------------------

■九月 十七日  星期二

清晨六时,到如来殿,看臺北道场徒眾上早课。

七时,早餐,并「催」促要到花东之行的徒眾集合。

八时,由道场出发,往宜兰。

十时,抵礁溪圆明寺,并午餐。

十二时,巡视宜兰仁爱之家,依融、绍觉到臺北开会。

下午三时,巡视正在工程中的月光寺。

七时,於臺东的日光寺,巡视即将完工的工程。

九时,连夜赶往屏东。

今天的行程,绕了半个臺湾,所到之处,对徒眾的安定、发心,都很肯定,但在為人处事,待人接物上,实在有待加强学习––

◎记得我到臺湾弘法时,当时的环境条件都没有现在的完善,每天忙著弘法、写作、讲经、开示,忙得不知道什麼叫「烦恼」?现在的年轻人,在客观完善的环境下,不仅不懂得珍惜,反而轻易就起烦恼。人起烦恼时,要找出原因,否则在烦恼上计较,会很辛苦的。

◎脾气大,并不表示有力量或能降伏对方,做人要有施无畏的慈悲,不要让对方怕我们,要做到人家不怕我们,才是会做事的人。

如何让信眾有欢喜心,是每一个弘法者的责任。因為有「欢喜」,才能将欢喜布满每一个角落。

◎一个人心量若小,两人在一起,两个人不欢喜,三个人在一起,三个人不欢喜。心好,则处处都好,心不好,则没有一个地方是好的。与人共事,要先改变自己,要求别人是不可能的。

◎当有不好的念头兴起时,心念要马上纠正过来,要想是自己错了。常常过滤自己的心念,也是一种净心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為事务性的事起烦恼是很不值得的,為理想弘扬佛法才重要,其他的没有什麼了不起。

◎活在希望裡,人生就很美好。在美好的人生中,要尊重自己的纪录,自己的歷史,不要轻易自我破坏形象。

◎出家人的形象,不外柔和、慈悲、包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有理就损人,也不要凡事责怪别人,或老说别人的不是,「你对我错」是处事四字真言,也是化解纠纷的不二法门。

◎一个人的生命,要在歷练挫折、痛苦和辛劳下,才容易成长。


--------------------------------------------------------------------------------

■九月 十八日  星期三

上午十时,巡视正在装潢中的屏东讲堂,中午,并在屏东讲堂用餐。下午二时回到佛光山。

每期发行三十万份的《觉世》旬刊,自从改版成月刊后,负责编辑的满光、满祥、觉荣、觉兆、妙有、张美红等工作人员,都很用心的要将此刊物的人间化、艺术化、以及其生活性、趣味性、可读性的特色呈现给每一位信眾读者。

满光等人今向我报告,依信眾的希求,《觉世》的内容,将再增闢几个专栏,如「袖珍语汇」、「人间佛教禪」、「艺文天地」、「法相」、「每月论坛」等。其中「法相」是由慈庄法师执笔的佛学名相解说,精简扼要,很适合学子们的需要,部分内容如下︰

◎六成就

佛教讲因缘,凡事必须因缘具足、眾缘和合方能成事。此缘起法為佛陀所证悟,这是放诸四海皆準的真理,即连佛陀说法,也必须具足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眾成就等条件,才能开演法筵,此称之為六成就。

今诸经之通序「如是我闻」等语,即具足这六种成就––

一、如是︰為「信成就」。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受如是之法是佛所说而不疑,并依之而奉行,故称信成就。

二、我闻︰為「闻成就」。即阿难自闻,阿难亲闻佛之说法,故称闻成就。

三、一时︰為「时成就」。即指说法之时间,法王啟运嘉会之时,眾生有缘而能感者,佛即现身垂应、感应道交,不失其时,故称时成就。

四、佛︰為「主成就」。即指说法之主,佛是世间、出世间说法化导之主,故称主成就。

五、在某处︰為「处成就」。指说法之处,佛曾於忉利天為母说法,除此,皆於人间之印度的摩揭陀国、舍卫国等处说法,故称处成就。

六、与眾若干人俱︰為「眾成就」。指闻法之眾,菩萨、声闻、缘觉、天、人等诸大眾云集听法,故称眾成就。

以上六缘具足而教法兴,故称之為六成就,如果缺乏其一,即不能有正法流传,故知成就道场说法,非一人所能為,须待信、闻、时、主、处、眾等因缘具足,方能开演法坛。因此今之说法者,应当秉著恭谨虔诚之心,宣说法要,令大眾菩提增上,蒙受法益;而闻法者也应心怀稀有难得、难遭难遇想,并且发愿护持正法、成就道场,如此方能使佛光法水,源远流长。

◎一心二门

《大乘起信论》為了说明心的性质,遂将含摄诸法的眾生心,分為「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以显其体用,称為「一心二门」。「佛是已觉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觉悟的佛。」「心、佛、眾生,三无差别。」这都是说明眾生与佛本具同一心性,只因无明妄想而呈现生住异灭、迷悟染净之相。

一、心真如门︰心的本体,没有生住异灭、迷悟染净等对待差别之相,為绝对平等之理体,此理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真实如常。

二、心生灭门︰心的动相,随缘生灭,故呈现生住异灭、迷悟染净等对待差别之相。

心的本体為生起万法的第一因,然凡夫偏於妄情,故不见平等之理体,若除妄情,则真如之体自现。故知真如、生灭二门,实则不一不异︰约义来说,真如门是绝对平等的本体,不生不灭的实在;生灭门则是相对差别的诸法,生灭变化的现象,二者截然不同,故说不一。约体而言,非真如本体之外有生灭现象,因此真如即生灭,生灭即真如,故说不异。以水波的关係為喻来说,水是静的,波是动的,此為不一;离水则无波体,此為不异,故知不一不异是一体之二面。

从以上的詮释得到一个结论︰宇宙万有之本体為一心,眾生与佛同具此心,然此心有觉与不觉之分,故析為二门,觉者称為心真如门,不觉者称為心生灭门。由心之本体而言,具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等性质,為绝对的无差别相,称為心真如门;由心之动相而言,具有生、灭、增、减等性质,為相对的差别相,称為心生灭门,此二者為一体两面之关係,即称為一心二门。若以禪宗公案「慧可安心」来说,未安之心就是心生灭门,已安之心就是心真如门,因此凡夫只要识心寂灭,泯除妄想动念,即可见性悟道。


--------------------------------------------------------------------------------

■九月 十九日  星期四

传灯会和丛林学院,这两天都有不少人要求剃度。為让这些青年学子,能真正了解出家内涵、意义、仪式、出家追求的是什麼、以及出家后前途在哪裡?今特集合全山徒眾「师徒时间」,大家彼此交换意见––

◎人生追求的是快乐,出家快乐在哪裡?在真理法乐禪悦中,為眾生服务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快乐。

◎出家是「出小家,入大家」,出家捨家家更大,捨亲辞亲亲更多。

◎出家后,可从事文化、教育、慈善等各方面的事业。出家是人生道路上的另一种选择,将自己更扩大、更提升。

◎出家是将自己奉献给佛教及一切眾生,非只為自己了生脱死,而是要為广大眾生的了生脱死和消除烦恼痛苦,从中得到自己的安顿与自在。

◎在多元化的社会,就是休閒、嗜好或读书,也可以有所选择,何况是终身大事。婚姻不是人生唯一的选择,现今很流行单身贵族的生活,出家也是一种单身贵族。

◎出家只是一种人生方式的选择,有了佛法就不会再在意功名利禄这些事,能超脱,就能自在逍遥。

◎人生最高的快乐是信仰,无求、慈悲、奉献、欢喜,是人生的真正开始;出家具有未来性、广大性。

◎出家是要找寻自己内心的世界,不要老怪外在世界的不如意,只要有佛法,自然能转境。

◎在佛门只要能安住,信仰可以净化我们的人生、大眾可以肯定我们的地位、歷史可以带给我们成就、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

■九月 二十日  星期五

今天继续和大家谈「出家」––

◎出家即捨弃旧的观念,建设新的思想。

◎出家的「閒」,不是没有事做,而是一种放下,放下烦恼杂念,提起菩提慈悲。

◎虽是出家,也要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对他们仍有孝养的责任,故自己要争气,父母才会认同。

◎对父母来访,常住、职事,师兄弟要互相帮忙招待,天下父母皆是我们的父母,要互相关心。

出家的快乐是忧道不忧贫,出家人若钱太多或人情太重都是一种负担,人在没有负担下,才能洒脱,才能拥有更宽广的世界。真正有钱的人,是「富有恆沙界」。

◎出家性格如何培养?

 不為一句话或一件事起烦恼,

 对人我是非不比较、不计较,

 看淡世间的享受娱乐,将嫉妒心化為发心,

 喜与大眾共处,不喜独居,

 喜共修,不喜自修,有喜悦的性格,常给人欢喜,

 有常住观念、师门伦理观念者。

◎什麼时候较适合出家?

如果想出家,必须要有三至五年的预备期,但并不一定每个人都如此,根器不一样,有的三年的适应期仍不够,有的三天就很有用。要看个人的成长如何?我主张要先过一段学法女(式叉摩那)的时间。

◎什麼条件才能出家?

出家唯一的条件是不还俗,以佛光山為家,包容师兄弟的好与坏,接受常住的制度规定,自己的「家」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受持戒法,不后悔最重要。

◎对父母应持何种态度?

对情执重的父母要花多一点时间沟通,要让父母觉得出家并没有失去儿女,且要看自己的信心是否坚强?父母也才会放心。

「出家」割爱辞亲很难,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也不容易,发心能公而忘私,出烦恼家,出生死家,此毅力非将相发心者就能出家,故「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為也。」


--------------------------------------------------------------------------------

■九月 二十一日  星期六

对即将到嘉义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就读哲研所的徒眾,在他们报到前夕,特抽空和大家举行「师徒时间」︰

◎人不和的原因?不外是讲话没有节制,不知婉转;不要用责备或问号的口气讲话;讲话也不宜用太多的惊叹号。对治的方法是要替对方设想,要多讚美他人,要有感谢的心。

◎到南华管理学院就读,南华和大家的关係是色身的家庭、读书的乐园、理想的天堂、心裡的净土。「金角落银角落不如自己的穷角落」,南华即是色身的家庭,没有什麼好不好?自己的家,什麼都好。

◎要抱著发心耐苦的心态来此磨练,受教育本就要如此,年轻人不受苦,则一事无成,何况在呵护下的教育是成就不了人的。

◎一个人若满肚子的贪瞋痴,是讲不出好话的,故内心的道种要发扬光大,多用好话与人结缘。

◎能干的人,自己可以创造天地,建立自己内心的净土,即能拥有一切。

◎每到一个新环境,要将自己「有用」的部分提供出来成就事情,建设我们的理想,并点亮心灵中欢喜的灯、平安的灯、圆满的灯,孝亲慈幼、敬天顺地。

◎参与活动有何助益?从中可以学习到对事件的见解、看法,和不同意见的处理方式、吸收他人经验、新知,及训练意见的发表。

◎人非生而成伟人,是经过努力后,才成為伟人。同样的,并非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但只要努力,人人皆可成為人才。

◎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除逆境外,也难免会有错失。只有贤者与善人,才能在自己所犯的错误与失败中,学习将来处世的智慧。怕的是常与错误「妥协」,而不知改进,那就失去学习的意义了。

◎面对新环境、新学期的功课,要有新的心态,即︰「学不成功誓不回,道不成就不罢休。」如此方能有所成就。


--------------------------------------------------------------------------------

■九月 二十二日  星期日

九时,於如来殿大会堂,為二千多名前来朝山礼佛的信眾开示。

「朝山拜佛」,山在哪裡?佛在哪裡?「山」在佛光山;「佛」在大雄宝殿,但此佛不只是形相上的佛。朝山拜佛一定要用心与佛的功用契合。佛的功用很多,如––

1.佛的庄严威仪︰在家庭中教育子女,平常举止要威仪、身口意念要庄严不邪思,并进而将佛的威仪、庄严散发到社会大眾身上。

2.佛安详不讲话︰「不讲话」有时也很重要,佛如果在大殿上向信徒讲「不可这样」、「不可那样」,信徒以后都不会来拜佛了。佛之所以伟大、了不起,就在於不讲话;為人父母者,有时会让儿女不喜欢,就是因為话讲太多。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餘会,也是在讲话,但都是讲有用的话。故学佛要学「不讲话」,话不要太多,除非能讲出有益他人的话。

人与人相处、夫妻相处、与子女相处、与朋友相处,不一定要靠讲话,人之相处,贵在相知,只要能心心相印,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用心来表达更加珍贵。

朝山礼佛,要将心中的佛拜出来,心中有佛,用慈悲的眼神看人,即是「佛眼」;讲信心的话、欢喜的话、慈悲的话、佛的法语,那嘴就成了「佛口」,语言就成了「佛语」;用慈悲的心、平等的心,表现在双手上,去做善事、行礼,就成了「佛手」。念佛、拜佛时,要用六根来表现佛,让自己眼、耳、鼻、舌、身意通身是佛﹗

佛在哪裡?在慈悲裡,所以有慈悲的地方就有佛,佛是全世界无所不在;「大地」是佛身,要轻声慢语,不要把佛踏痛了;讲话不要太大声,以免把沉静的佛给吵醒了;林木花草如同佛的毛髮,任意砍伐摘折,会把佛身弄痛。

体现佛在我心裡、脑海中,与佛合而為一,交流在一起,能如此朝山功德必定无量。

祝福大家拜出健康、信心、慈悲和功德来。

看到桌上母亲的照片,想起出家时,母亲才三十七岁,印象中她老人家很瘦,尤其在夏天,老是有病躺在床上。我到臺湾的前二十年,尚未与母亲取得连络时,总以為她往生了,没想到她竟然可以活到九十五岁。

我觉得人生最高寿是八十岁,若太老了,不想吃、不想看、不想听,人生的意义趣味皆无。故八十岁是人生理想之终年,若非恶疾,在油尽灯乾,人死亡是很美的。


--------------------------------------------------------------------------------

■九月 二十三日  星期一

徒眾今日先后到法堂来请示,我就大家的问题,给予一些意见––

◎夫妻相爱,朋友相处,要彼此相容,有包容的心不去计较,久之,心量自然就大,也就是平常所谓的「有容乃大」。

◎对人要尊重,「敬人者人恆敬之,爱人者人恆爱之。」自我尊重外,也不忘要尊重别人,如︰在上位者要尊重属下,父母要尊重子女的尊严。不尊重别人,做起事来就会到处碰壁;不尊重别人,自然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与人相处,必须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对我错,很多事情不必占有,只要享有,世界会更美好。

◎禪,不单指打坐或老僧入定,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穿衣吃饭,都是禪。禪如花,如画,如味素,可以增加我们生活中的情趣。一个人生活中有禪,就懂得幽默、洒脱、自在,如此境界就会不一样。禪,以打坐為基础,是向内看非向外看;是看内心,非看外境;有了禪,就不会為外境所缚,因禪的境界是宽广无限的。

◎佛教的境界,是在追求真善美,心要「真」、要「善」,表现出来的举止必定会很「美」。在佛门中,一扬眉、一瞬目,举手投足间,都可以表现出美感,尤其是常常面对庄严佛像的潜移默化,人的气质也会因而改变。

◎儿童是国家的栋樑、未来的主人翁。在家庭中从小就要培养儿童的慈悲、道德、结缘等观念,对人有礼貌,懂得尊重别人,肯与人结缘,常做小小布施,以培养感恩的心。长大后,才会是个正人君子。

◎宇宙间,每一样东西的存在都有其相关的因缘,所以要学佛道,先结人缘,有了人缘,助力自然会很多。

◎出家人,没有什麼优越感,只有一颗服务奉献的心。一个人肯吃苦,比较容易成就。与信徒接触,重点在是否有佛法给人。

传灯会长依严,送了一份这几个月徒眾五堂功课的出席状况,為表扬全勤的徒眾,我特為每一个人写一张毛笔字,如「精进」、「正勤」、「正念」、「正精进」、「进步」以做為鼓励。得到的徒眾,分别是依辉、永明、永进、永本、永勤、永登、永瀅、满持、觉齐、觉阅、觉任、觉持、觉菩、妙性、妙顺、妙信、妙福、妙峰、妙和、妙湛、林淑惠等人。

希望懈怠的徒眾,要引以為戒,道业是要靠自己修持的,对自己的道业不要以轻心慢心来看待。


--------------------------------------------------------------------------------

■九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二

為人子女,给父母最大的回馈,是欢喜和放心。所以在修行道上,要自我精进、自我肯定,对自己在佛门的发心要无怨无悔,且要心甘情愿。人常常不能持续自己的理想,最主要是忘失菩提心。

在修行道上没有把持力,失败的只有自己,能对自己的工作、信仰、佛法肯定,才会有未来。什麼事情都可以随缘,但唯有在道业上,非要用心、认真的下一番功夫,否则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偶看到一则「问君歌」,颇有醒世作用,提供大家参考︰

问君找什麼?尘世何物堪永恆。
问君得什麼?生死未曾带手中。
问君急什麼?若是定数总难逃。
问君谋什麼?报应总在儿孙头。
问君算什麼?千笔不如天一勾。
问君贪什麼?蝶蛾扑火為此字。
问君赌什麼?筹码未及心先输。
问君求什麼?福德总降在善宅。
问君谣什麼?不劳刀剑人自伤。
问君刁什麼?螃蟹横行有几时。
问君傲什麼?风水十年各东西。
问君喜什麼?千金阎王不卖寿。
问君卜什麼?為善者昌為恶殃。
问君存什麼?常嘆分產动干戈。
问君谤什麼?三寸能造三世业。
问君怨什麼?种瓜由来总得瓜。
问君慕什麼?寿喜德禄总有因。
问君忧什麼?儿孙自有儿孙福。
问君苦什麼?眼前还有更苦人。
问君嘆什麼?今作孽时善来补。
问君瞋什麼?世尘如意本无多。
问君留什麼?豹留皮来树留根。
问君躲什麼?古来何人躲无常。
问君等什麼?夜敲五更该醒时。


--------------------------------------------------------------------------------

■九月 二十五日  星期三

上午前往斗六立法委员廖福本先生府中,在其令堂的告别式上诵经、上香。

中午转往嘉义,巡视下星期即将开学的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校区。

南华管理学院位於嘉义县大林镇,从高速公路大林交流道前往,约二十分鐘车程可达,未来距南二高梅山交流道约十五分鐘车程,在交通上非常方便。

南华管理学院占地二十四公顷,地势高耸,可以远眺嘉南平原。

「全国最高师生比」是南华管理学院,落实人文教育的第一步。今年开办有一所两系(哲学研究所、资讯管理学系、传播管理学系),共有一百名学生,但专任教师就有三十多位。在课程设计上是採精緻化、经典化、全人化,目的希望教育学生在专业领域上,能有突出的成就;在待人处世上能有通达博雅的风度。

佛光山今年有十四名徒眾,就读南华管理学院的哲研所,这几天也都在学校帮忙整理环境。中午用餐后,特勉励大家––

◎读书是要靠自己读,而非坐在课堂上等待老师讲解,故没有事先準备和预习,是没有资格进教室。

◎身為学生若不懂得体会老师的包容和辛苦,当然就不会懂得感恩。

◎功课没有做完是自己的事,凡事要以公务為重,寧可没有读书,也不要失去出家人应有的作息(可以一天不读书,但不能一天没有上殿)。

◎学生最大的缺失,不外乎向外求。想名利、求功名,而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惯,不知要树立自己的形象、风格。在大眾中能被人接受,比什麼都重要。

◎在生活中要律仪化,在思想上尽可自由化,不要光以读书為职志,要将人「读」好。上等的老师是教学生做人,中等的老师是教学生做事,下等的老师是教学生读书。希望南华管理学院的老师都是上等的师资。因為要成佛,第一步就是先将人做好,所谓「人成即佛成」。

做人比读书重要。


--------------------------------------------------------------------------------

■九月 二十六日  星期四

今天為中视「星云说」节目录影,部分内容有––

「般若之威德,能动二种人;
 无智者恐怖;有智者欢喜。」
––《大智度论》

「常自观察己所行,不见他人所闕失;
 与眾和顏无违諍,由持如是三昧故。」
––《月灯三昧经》

「懺悔能延金刚寿,懺悔能入常乐宫,
 懺悔能出三界狱,懺悔能开菩提华。」
––《心地观经》

「劝君修道莫生瞋,法中无我亦无人;
 欲识西方求净土,今是尘中不染尘。」
––《懺愿仪》

「悲心施一人,功德大如地;
 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
––《大丈夫论》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餘。」
––《六祖坛经》

「栴檀等诸香,所薰少分限;
 唯有戒德香,流薰上昇天。」
––《杂阿含经》

「恆说真实清净语,慎勿妄言及恶口;
 常说可爱美妙言,能得最胜佛菩提。」
––《月灯三昧经》

「其言柔软諦审实,舒顏和悦先慰问;
 见诸眾生常含笑,以持胜净三昧故。」
––《月灯三昧经》

「心依邪见,破贤圣语;
 如竹生实,自毁其形。」
––《大智度论》

晚六时,和一百四十二位明天要参加剃度典礼的徒眾於开山寮庭院聚餐。


--------------------------------------------------------------------------------

■九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五

上午九时,於大雄宝殿為来自臺湾各地及美国、澳洲、香港、印度、印尼、尼泊尔等国前来乞求剃度的一百四十二名徒眾举行剃度典礼。

十时,在如来殿大会堂和前来观礼的家长、记者们,举行座谈。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為。

出家,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

佛光山每次的剃度典礼,我们都用平常心看待。很感谢家长们,今天上山来观礼。佛光山是提倡人间佛教,子女出家并不是出国,只是在人生的跑道当中,和一般人想法不同,换了一个跑道,而这一个跑道裡,可能更宽广、更平坦、更方便。

中国过去的青年,為争取婚姻自由,不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的离家出走,有的為爱殉情,造成很多不幸事件;现代知识青年慢慢提升,要宗教自由、信仰自由。我觉得家长和子女要沟通,自由欢喜必定是好事。我们教育部的官员说,大学生出家是教育的失败,这是错误的观念,大专学生出家可以提高社会宗教的境界,这是教育的成功,而不是教育的失败。

出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一个出家人,尤其要做一个孝顺的儿女。本山有一个规矩,不管哪一位徒眾的父母来了,都是我们的父母,要尽心接待。像我自己个人,就有一个心愿,要把天下人的父母,当作我自己的父母,所以我觉得我的父母很多。

在座谈会上,几位刚圆顶的徒眾,也发表了他们的心声––

妙益︰「今天我终於出家了,内心感到很欢喜,日前回俗家拿家长同意书时,父亲对我说︰『如果父母不答应的话,你是不能出家的,但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尊重你的选择,出嫁是一条路,出家也是另一种选择。你以后要好好学习,家中的一切不要担心。』

父亲的感觉是出嫁的女儿是别人的,只有出家的女儿永远是自己的。」

妙益的母亲表示,女儿选择出家这一条路,家中的人都以欢喜心来祝贺他。他姊姊也说︰「妹妹选择出家我很欢喜,因為我们平常人到现在还是茫茫渺渺,未来的路怎麼走也没有目标,但妹妹已有明确方向,我觉得比我们俗家人还好。」

觉周︰「我真的很欢喜我的主管潘维刚立委和家人来参加我的剃度典礼。出家、在家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今天的出家只是转换另一种身分,来完成我未来人生要完成的目标。」

觉周的姊姊︰「带上一份祝福的心,能够参加妹妹圆顶的典礼,虽然对妹妹依依不捨,但在菩提道上,相信这个大团体大家庭会更爱护他,真心的祝福妹妹的出家。」

妙希︰「在巴黎我有很好的职业,家庭也很幸福,但在感觉上还缺少了什麼?所以我想学道,就自己一个人毅然回佛光山出家,父亲一直都很欢喜我这个决定,要我好好做一个出家人,跟随大师的步伐,弘扬佛教,我很高兴回佛光山来出家。」

慧禪(大陆一级画家)︰「今天对我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感觉上像是再生一次,大家知道我是一个画家,在绘画上我经过多年的奋斗,多年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做一个出家人,我今天才成為沙弥。

很多人知道我要出家,都觉得很奇怪,因為我的家庭、事业,各方面都是正值黄金时期,為什麼会捨得放下?其实很早,我就对佛教有特殊的感情,尤其在学画画以后,很嚮往做一个画僧。

我画的题材都跟宗教有关係,画了将近二十年宗教题材,今天真的如愿出家,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我心裡的感受。弘一大师的『悲欣交集』是我现在的心境,希望今后,能对佛教的艺术有所贡献。」

有几位家长,对子女的出家,发表他们内心感受––

蔡朝丰居士︰「我有三个出家的女儿满维、觉宽、如志以及还在就读丛林学院的蔡孟樺,我感到非常高兴,女儿要出家是很好的事情,出家不是说出了家就忘了家。大师在开示中也提到,出了家也可以时常回家探望父母,更可以照顾父母,将来佛光山还要闢建僧眾父母养老的精舍,真感谢大师為我们设想得如此周到。」

谢仁兴居士︰「今天我的大女儿妙瑜能够出家,最欢喜的是我们全家大小,他的弟妹们,没有一个反对的,我的同修还特地插了一盆花来祝贺他剃度,希望在大师的教导之下,好好学习佛法,并在菩提道上精进,将来能负起弘法利生的工作。」

曾金亿居士︰「觉穆是我最小的女儿,国中一年级时,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将他送到美国读书,结果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出家,我们夫妇两人心裡难以接受。於是就问他,是否因為感情的事,想不开才要出家?是否在经济上不够用,才想出家?是否在美国住久了,亲情疏离,无法沟通才想出家?他的回答都是『不是』﹗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想出家。那时候和大师通电话,大师说要他继续把大学唸完,并尊重他已成年的决定。三个月后,我们夫妇俩到西来寺看他,对出家人的生活才有初步的了解,对人间佛教也很相应,一颗掛念的心,终於放下了。

去年觉穆在奥斯汀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就回臺湾,目前在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负责工程部分,很高兴他能学以致用。希望佛光山的弟子们,都能在大师的领导下,把人间佛教,弘扬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今年分别拿到博士学位的慧开、依法,也诉说了他们出家的心路歷程。

慧开︰「早在臺大数学系二年级的时候,我就有出家的念头,后来担任晨曦社社长,参加佛光山的夏令营,开始跟佛光山结缘。毕业后,刚好普门中学需要一位数学老师,所以就上山任教。五年后,家中的弟弟都大学毕业,也準备要成家了,身為长子的我,减轻不少责任,在父母的默允下,就决定出家了。

师父有一句话,是我最佩服的︰大家学佛都在讲了生脱死,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师父说他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发愿生生世世再回到这个世间做一个和尚。能讲出这样的话,是要极大的勇气。所以我在美国也常常跟信徒说,我们凡夫是醉生梦死,罗汉要了生脱死,只有真正行菩萨道的是出生入死。所以,如果我的人生再走一次的话,我仍然会选择出家的道路。」

依法︰「教育部提到大专生学佛出家是教育的失败,我以十七年前,还是一个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就出家,经过佛教的栽培,拿到夏威夷比较哲学的硕士学位,跟耶鲁大学博士的身分来做一个见证。

在我进大学时,对佛教根本没有概念,在大学教育中,并没有提供我们对人生意义的答案。我常觉得,人生在世,工作就是為了生活,生活就是為了工作,如此循环不已,我如何找到人生的答案?

佛教在一般人心目中是一种迷信,但我在书本上得知佛教的义理是一种智慧。為了寻找这之间的差异,我上了佛光山,才发觉佛光山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僧团,也才能真正代表佛教,我也从中找到究竟真理,更受到大师精神感召,故决定把自己奉献给佛教。

我出家时,全家都上山来,父亲只问我一句话︰『国家、社会、家庭栽培你这麼大,给你这麼多教育,你若出家如何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回报家庭?』我回答父亲︰『其实出家不是出了家就忘了家,也不是到深山裡面修行,而是以后更能够全心全力為国家贡献、服务更多的人。』

记得在大学时,有一位杨日南教授也问过我︰『要出家,还是要继续大学教育?』我说︰『大学的教育只有四年,只是人生的一点,而出家可是我生命的全部,是值得去追求的。』」

除慧开、依法外,在印度留学多年的依华,也為佛教创立了不少「第一」––第一个到印度留学的中国比丘尼,第一个在印度梵文大学的中国比丘尼,第一个在印度国际大学的中国比丘尼,第一个在西藏辩经佛学院的中国比丘尼,第一个会见达赖喇嘛的中国比丘尼。

整个座谈会中,在欢喜、感动、肯定、发愿的气氛下圆满,最后由我做总结––

為什麼要出家?

為弘法也    為行万里路也
為断烦恼也   為结万人缘也
為扩大也    為读万卷书也
為度生也    為做万种事也
為离生死也   為更富有也
為昇华也    為更能觉悟也
為安身立命也  為做文化也
為证悟永恆也  為做教育也
為报父母恩也  為做慈悲事业也
為牺牲奉献也  為做人上人也


--------------------------------------------------------------------------------

■九月 二十八日  星期六

上午十时,於员林讲堂為本山功德主赖义明先生的公子赖国津先生和王碧瑛小姐,主持佛化婚礼。

勉这一对新人,今日的欢喜是一生而非一时的,过去是三心二意,现在要一心一意,心有所依皈要互相尊重爱护,「一念」的心甘情愿,就要维护一生,更要一心一德同甘共苦,将爱昇华,敬爱家庭、社会;将欢喜扩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夫妻相处能如跳探戈(有进有退),必能彼此包容,生活和谐。

下午一时,前往陈荣进、张雅娃夫妇府上家庭普照。

晚七时三十分,於丰原禪净中心共修会上,和信眾开示︰人生是在追求快乐,而快乐的先决条件便是要少烦少恼,安住身心。道场是信眾的加油站,从听开示中,佛法给予我们精神加油,是我们的学校;与信眾接触中,学会待人处事和各方新知的传递;更是诸善人上聚会之所,因為大家都是為佛法而来。以下提供四点让大家参考––

一、要有信仰︰信仰是道的根源,功德的宝藏,有信仰才有力量。我出家五十多年来,佛陀不曾跟我讲过一句话,也没有现身给我看过,但对佛陀的信仰我不曾改变过。佛存在我心中,自然就会有力量,此力量来自无形,来自自然,从礼佛中,拉近与佛的距离,加大心的力量。

信仰的最高境界是无分别,人情好坏、是非善恶皆是一如;学佛不光只有布施,如何让佛法常驻心中,才是学佛本意。一个人有了信仰,那是世上最大的宝藏﹗

二、要肯发心︰发心的方法很多,非单指布施金钱,也可出力服务、出口说好话、出心来祝福、出时间当义工。人心如田,要去开发心田,播功德种结功德果。想求家庭平安,事业顺利,子女聪明美丽……若没有播种,如何有收成?

三、要能安住︰想把心安住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并不安稳,因「尘」是不清净的,容易有是非、烦恼;要将心安住在慈悲裡、感恩中、福慧上、禪悦间,才是真正的安住。

四、要念住佛号︰一句「阿弥陀佛」佛号,没有念住,没有念好,没有念熟,人心就易散乱。念佛能念得心开意解,念得心花怒放,自然就会有法喜。人的「欢喜」要自己去製造,自己去开发,发心快乐,再不顺遂的事,都能欢喜接受。

晚,抵圆福寺安单。


--------------------------------------------------------------------------------

■九月 二十九日  星期日

上午十时三十分,前往嘉义县大林镇主持佛光山南华管理学院开校啟教典礼。

今前来参加典礼的贵宾有︰连副总统夫人方瑀女士、高教司司长余玉照先生、国策顾问余陈月瑛女士、立法委员萧万长先生、嘉义县县长李雅景先生、辅仁大学校长杨敦和先生以及由俄罗斯学者耿义尔先生等六人组成的代表团,和来自全省各地信眾及佛光会会员们,共约二万多人,使整个校园洋溢著欢喜、热闹的气氛。

开校啟教典礼的全部过程,均以古礼进行,并有北管乐团伴奏,在典礼中,我致辞道––

「多少年前,前高雄县县长余陈月瑛女士,得知我有心想办大学,就非常支持,并以行动来表示。有一年春节的大年初一,没在家过年,反而带著我在高雄县附近四处看地,选择校址,由於那时教育政策对私人办学尚未开放,故迟迟没有著手。直到民国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宜兰礁溪乡公所有一块土地,要我们办大学,在非常欢喜下,等不及未办好的手续,就举行了动土典礼。犹记得动土的地方还有清泉涌出,当时许多报纸都有报导此事,这瑞相增加了我们不少信心﹗

动土典礼上,我曾允诺在两年后,佛光大学就能开学,虽然校地都已经合法准许开发,但土地变更手续非常不易,使得进度一再延后,令我耿耿於怀。后来,在巧妙的因缘下,接办了南华管理学院,这距离我承诺开学只剩半年时间,於是立刻全力以赴的著手工程,今天终能如期兑现开学,实在要感谢多方因缘的成就。

在臺湾这三、四十年来,我一直从事佛教教育、文化的工作,建了一百多个道场、十六个佛学院和九个美术馆,让宗教所表达的真善美世界,真正遍布在人间。為了贡献国家社会,所以进一步筹办了佛光大学,希望能為现代的大学教育开创新领域。

感谢各位今天来参加开学典礼,和我们结了很好的因缘,尤其是连副总统的夫人方瑀女士,更是我们的不请之友,谢谢各位贵宾给我们指教,希望我们在座的第一届学生们,将来毕业后,能在社会上以佛光大学管理学院為荣。」

副总统夫人连方瑀女士︰「我代表先生连战向大家致最高敬意与贺意。三十年来,星云大师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牺牲奉献精神,实践了很多理想与伟大抱负,并累积了西来大学、智光高中、普门中学及十六所佛学院的办学经验,来促成『百万人兴学』活动,

让佛光大学踏出了第一步。

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是中华民国第一所唯一不收学杂费的综合私立大学,因此我对佛教徒『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共同护持国家,培育高等人才的高贵情操万分钦佩。我也很希望将来有机会到佛光大学当义工,谨以广学多闻,福慧双修与大家共勉。」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余玉照先生︰「恭喜南华管理学院今天正式开学,这是何等的功德?何等的贡献?在星云大师精神领导的感召下,所有参与筹画建校工作的大眾,能够在这麼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硬体设备,这种高效率的工作精神,真可為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典范。而且也為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发展,开拓了更重要的发展空间。

当我看到贴在墙上『百万人兴学委员会』的功德主名单,是那麼长,是那麼多人时,内心真是感动极了﹗在此要恭喜龚鹏程教授,荣任贵校第一任校长,同时也要恭喜第一届的同学们,各位以优良的成绩选择进入南华管理学院,怀抱著热烈的求知欲和使命感,希望在这裡好好用功,将来满载而归,服务人群贡献社会,不辜负星云大师的期望,相信未来佛光大学必定能创造出第一流的学府。」

总统府国策顾问余陈月瑛女士︰「大师对宗教的奉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我身為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员,看到南华管理学院的开学,倍觉难能可贵,希望我们的佛光大学未来能媲美美国的哈佛大学。」

立法委员萧万长先生︰「今天我带了一颗非常兴奋、感激的心情来参加开学典礼,做為嘉义地区的民意代表,同时也身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非常感谢大师及佛光山诸位居士大德,能够选择嘉义大林地区作為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的校址。

我们了解如果要把嘉义建设成符合国家现代化的要求,必须从教育著手,所以我们嘉义的乡亲们期待政府,或者社会各界人士,能在教育这方面多给予建设。今天大师他以菩萨心肠,决定在嘉义地区兴建佛光大学,我想这是我们嘉义人的福音,也相信未来佛光大学一定是第一流的佛教大学。

我谨代表嘉义地区的乡亲们,向大师及佛光山各位大德先进,表达我们由衷的谢意。」

嘉义县长李雅景先生︰「佛光大学的创建,未来对嘉义的教育与文化,必定有卓越的贡献。嘉义县政府、大林镇公所代表会、嘉义县议会以及各级民意代表和所有嘉义县五十几万的县民,将永远支持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

龚鹏程校长︰「在这特殊的日子,有特殊的感受。刚从大师手中接过校长聘书,一方面觉得责任重大,另一方面觉得惭愧莫名。

我惭愧的是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最初都是由基督教、天主教帮我们兴办起来的,而且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例如大陆的燕京大学、济南大学、齐鲁大学;臺湾的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中原大学、东海大学等,都办得非常好。反观佛教或中国整个宗教界办学,起步都比较晚,更惭愧中国有办大学教育歷史最悠久的传统,从三皇五帝周朝开始,大学教育就非常发达。《礼记》中说︰『三皇建国,临朝立危,教学為先。』另外,《论语》一开始就是『学而篇』;《荀子》第一篇也是『勤学篇』,由此可见,我们有几千年的教育传统,但是,发展至今,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却谈不上一流的大学水準。

在臺湾,我们教育界也一直没有办出一所具有中国文化传统,而又能接续现代大学的新典范,所以我觉得我们辜负了传统,也辜负了宗教界的资源。但在今天我们非常庆幸与感谢,由於星云大师和佛光山诸位法师,以及许许多多的信徒发心奔走呼吁下,体认到社会需要一所好大学,来提升整个社会教育与文化的水準。因此我们努力将这所大学办起来,所提倡的『百万人兴学』运动也得到整个社会及海外人士的支持。

六月中旬,当我到德国等地开会时,看到海外的佛光人,為了提升臺湾的教育品质,尽心尽力在推动『百万人兴学』运动,让人非常感动。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致力於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质,开创新领域,让社会更有风采,以此来回馈大眾对佛光大学的护持,同时本著『惭愧感恩大愿心』的精神来办好教育。」

典礼圆满后,由我颁发担任「佛光大学百万人兴学委员会」的慈悲委员、智慧委员、菩提委员、圆满委员等四千餘名委员的聘书。

会后,由全省各地的佛光会员们组成园游会,来庆祝南华管理学院的开学,共计二百多个摊位,全省各地的小吃、特產、冷热饮均有,每一个摊位我都去巡视,以感谢佛光会员们如此发心。

下午二时,和南华管理学院的新生们见面,并做简短开示,我本性乐观、欢喜,期勉大家到南华读书,要读出一个欢喜心来,写家书时,要报平安,不宜让父母掛念,才是孝顺的子女。在此要学习一般大学学不到的人与人间的相处之道;人与事间的圆融之道,能自在,自然自我的境界就容易提升了。


--------------------------------------------------------------------------------

■九月 三十日  星期一

在臺北道场登记服务的义工有一千多名,依个人不同的时段,有的三天,有的二天,有的是利用星期假日,分别轮流到道场来帮忙,最让人感动的是还有一星期七天全勤都到道场来发心的。為感谢这些全勤的义工们,特地為每人写一张毛笔字,送给她们做為奖励。

臺北道场在今日备有茶点,举办义工座谈会,共有八百多名义工出席。

每天一踏进臺北道场,整齐乾净的环境,让每一个到道场来礼佛的信眾都很讚叹,这些都是各位义工们的功劳。

「义工」不同於「志工」,志工,是我愿意,但好不好不一定;义工,是发心的,是有情有义的,是以仁义的胸怀在為人服务。

义工的祖师是释迦牟尼佛,為眾生服务,没有拿薪水且是自动自发的,也不用人家来招呼,还带动了很多菩萨大德,為眾生当义工,像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的随机说法;阿弥陀佛日夜不歇的接引眾生;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都将慈悲欢喜遍满人间。

义工就是效法菩萨们的精神,「要為佛门龙象,先做眾生马牛。」义工的工作和一般工作性质不一样,一般的工作是念念在钱,為代价在付出;义工的工作是念念在欢喜快乐和结缘,发心是不同的。

我出家六十年,在弘法利生的工作上,没有星期日,没有过年,没有假日,做了六十年的义工,在工作中得到的快乐趣味和法喜,非金钱可以买到的。一个人如果有一段时间,可以做一些心甘情愿的事,那对自我精神领域的扬升,有莫大的助益。

做事若觉得辛苦就会很累,或不情愿的话,就会很苦,所以「心甘情愿」的服务,其价值是无形的。做义工最主要要学习笑容,学习慈悲,让功德种子播种,将来必定会很有人缘,事业会很顺利。

道场的庄严,全赖各位义工的发心,让佛祖欢喜、龙天护法护持、信眾安住,这皆大欢喜的功德,愿回向给大家事业顺利,闔家平安吉祥。

座谈会圆满前,简略的回答义工们的发问––

◎面对生老病死、忧悲苦恼,都会让人有所感触,在有体会的感动情愫中,人最容易成长。

◎很多事情不要光只有「感觉」,而是要「我要怎麼做?」要将感动化為力量,来面对人生的苦难与挫折。

◎如何培养儿童的感恩心?可以带小孩参观伤残医院,去见识世间的凄凉面,来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世间上可怜的人很多,只要去关心,处处都有我们可以发心的地方。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