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出家前的生活

[日期:2012-11-20] 来源: 作者:宋智明编述 点击数:

 

 

  宋智明编述

一、出家前的生活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父亲姓蔡讳彦高,母亲洪氏。

母亲生平敬奉观音大士。一天梦见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母亲很欢喜地把童子抱了起来,从此以后就怀了孕。

 

到了明并宗嘉靖二十五年(西元一五四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半夜,就诞生了一位白色双层胞衣的胎儿。当剥去胞衣洗濯时,整个室内充溢著异常的香气,这似乎预告中国将行一位巨人出来重振佛教宗风了。

父母為这奇异的婴儿取名為大美。好事多磨,这位婴儿走进人间后并不顺利。第二年,当大美周岁时,生了一场严重的风疾,病得几乎死去。慈爱的母亲见医药无效,就在观音大士前至诚祈祷,并许下愿说:「观音大士啊,如能使我儿大美重病痊愈,我就让他长大后出家為僧,住持正法,来报答菩萨的大恩!」过了几天,病果然痊愈了。為了使大美的生活顺利,母亲又把他的名字寄託在村中的长寿寺里,并改乳名大美,称為和尚。

幼年的大师性情好静,常常喜欢独自一人静坐思考问题,不喜欢与村里的孩子们一起游戏。祖父见孙儿整日独坐,经常对人说:「这孙儿好像木桩一样。」

叔父平日对他十分钟爱,一日忽然死去。他从外面进来,见叔父躺在床上,母亲过来对他说:「你叔父睡著了,你可叫他起来。」於是他叫了几声叔父,但不见叔父回答,只听见婶母悲痛地哭叫著:「天哪!你到哪里去了?」他觉得非常奇怪,便满腹疑团地问母亲:「叔父身体明明在此,又到哪里去了?」母亲回答说:「你叔父已经死了!」他又问:「死了到哪里去了呢?」母亲没有告诉他,但他对「死了到哪里去」的问题,越发怀疑,从此时常思考这一问题。

过了不久,婶母生了一个儿子,母亲带著他去看望。他看见婴儿有这麼大,便好奇地问母亲,「这婴儿是从哪儿进人婶母腹中的?」母亲见他问得奇怪,便拍了他一下说「痴子!你是从哪儿进人你娘腹中的呢?」他听后更加不解,人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从此,「死了到哪里去」与「生命从何而来」的二个疑问,佔据了他的幼小心灵,正像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一样,在儿童时代已经產生了探索真理的思想火花了。

到了七岁的那一年,母亲送他入社读书。第二年。又转到隔河的学社读书,因来回不便,就住在亲戚家中。母亲只许他每月回家一次,其餘时间不准回家。

一日,他回家探望,因為爱恋母亲而不肯过河去读书。母亲慍怒地把他赶到河边,他又不肯登船,母亲一气之下便提起他的髮髻,把他拋到河中央去,就头也不回自顾自地离开了。正在这危急时刻,祖母刚好打这儿经过,看见他在河中挣扎著,赶紧叫人把他救起,并送回家中。母亲见有人把他救起送来,仍然生气地对他们说:「这不才之子,不把他淹死,留著又有何用!」随即又把他打逐出去,没有丝毫的留恋。少年的大师见母亲对他这样狠心,毫无爱恋之情,心里虽然很痛苦,但从此以后反而能认真学习不再想家了。大师去了后,母亲时常隔著河淌眼泪,祖母怪她太无情,母亲却说:「必须断绝了他的爱恋之情,才能使他认真读书啊!」

一天,他来到寺院读书,听寺中的一位和尚说,念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能救世间的一切痛苦和灾难,心里非常高兴,就向和尚请来一本《普门品》,暗暗地攻读起来,没过几天,便能背诵。母亲经常在观音大士前烧香礼拜,他若在家也总随母亲一起礼拜。一次他对母亲说:「观音菩萨有一卷经。」母亲从未听说过,他即為母亲背诵了一遍,母亲听后非常高兴他说:「你这是从哪儿学来的?你诵经的声音真像寺里的老和尚!」他便把经过情形一一告诉了母亲。

到了十岁的时候,因母亲对课程监督得很严格,他觉得读书既费神又艰苦,便產生了厌烦情绪。一天他问母亲:

「读书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做官」母亲答道。

「做怎样大的官呢?」

「从小官开始,一直可能做至宰相。」

「做了宰柏又為了什麼呢?」

「最后罢?」

他听后叹息说:「可惜一生辛苦,到头来只是罢了,我读它何用?我只想做个不罢的!」母亲听了慍怒地斥责说:「像你这不才之子,只可做个掛搭僧!」他听到掛搭僧三字,又好奇地问:「什麼叫掛搭僧呀?做它又有什麼好处?」母亲向他解释说:「僧是佛的弟子,他们的足跡遍及天下,自由自在,是人天的福田,所以到处都有人供养他们。」他听说掛搭僧有这般超脱自在,便对母亲说:「将来我也做个掛搭僧,好吗?」「好是好,只恐怕你没有这份福报哩。」

「為什麼需要福报呢?」他又觉得不理解。

「世间做状元做大官的经常有,出家做佛祖的哪里常有呢?」母亲解释道。

「我有这份福报,只怕母亲不同意我出家!」他只恐母亲不同意,便赶紧说了一句。

「你若有这份福报,我就同意你出家。」母亲本来篤信佛教,见儿乐於出家,就答应下来。从此以后,少年的大师在心里埋下了出家為僧的种子。第二年的一天中午,他在家门口偶然看见几位脚僧,肩挑著瓢笠等什物,远远地走来,便跑去问母亲:「他们是什麼人呀?」「哪些是行脚的掛搭僧。」他听了暗自高兴,又到门外去看,见行脚僧来到树下,把担物放在树边,然后向他母亲问讯化斋,母亲忙著去烹茶烧饭,对僧眾非常恭敬。行脚僧吃过斋饭后,挑起担物,举起一隻手向他母亲致谢,母亲见了急忙避开,恭敬地对僧眾说:「勿谢!」僧眾便径直上路去了。

当行脚僧去远后,他不解地问母亲:「僧眾如何如此无礼,吃了斋饭也不说一句感谢的话?」「僧眾要是感谢我们,我们就求不到福了。」母亲解释说。

听了母亲的话,他心里暗自想:「这样看来,僧眾的确是人间最高尚最伟大的人了!」从这以后,便时刻发心想出家修行,只是苦於没有出家的方便门路罢了。

 

 

上一页:大师的出家因缘      下一页: 返回列表返回作者目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