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序 一

[日期:2012-11-14] 来源: 作者:大安法师 点击数:

序 一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示生人间,说种种法,度脱众生,无非为了怜愍我等凡夫,迷昧自心,沉没六道,妄受生死剧苦。佛陀兴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救拔我等,观机施教,应病与药,为对治众生无量烦恼,广说无量法门,总括起来,不外乎律、教、禅、密、净五宗。所谓律为佛身,教即佛语,禅是佛心,密以“陀罗尼”总持身口意三业而与佛陀不思议境界直下相应。佛陀以此而成就自己,亦以此而化度众生,众生若能依之修行,便得转染成净,转凡成圣。

  然而要知道,按一般通途法门,须断见惑才能证得初果预入圣流;思惑断尽,才能证得四果,了脱三界生死。这在你我这样根器的凡夫,于此生中,可以说是断难企及的。佛陀为畅度生本怀,由彻底悲心,无问自说,宣示普摄群机乃至包容五逆十恶众生的净土法门,凭仗信愿行力,感应阿弥陀佛,纵无力断惑,亦能往生;一念恳切投诚,即得诞登彼岸。一生彼土,即获得永不退转。如是殊勋,旷劫莫举。

  对一般通途法门,净土为特别法门。而此法门,甚深难测。不仅一般泛泛的信徒,即使深通宗教的大知识家,也往往犹疑或忽视。净土法门,其事虽简而至妙,其理虽近而至深。由于念佛一法,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全体是佛境界。究其实际,如是境界,虽等觉菩萨,尚不能知其少分,况凡俗之流!我等但肯仰信佛语,依教奉行,必获实益。

  要知道,律为教禅密净的基础,如果不严持戒律,则教禅密净的修持功德无由建立,譬如宫殿楼阁建造在沙滩上,未成即坏;净土为律教禅密的归宿,譬如百川万流,统归大海。古德说,净土法门“似地均擎,如天普盖”,“统摄律教禅宗,普被上中下根”,“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如同我们生活离不开空气,修学佛法,绝不可离开净土法门。

  中国佛学院自八十年代复学以来,添设净土学科。大安法师俗名魏磊,原为对外经贸大学教授。1994年应中国佛学院聘请主讲净土宗,直到2001年出家方止。大安法师深探教海,端笃净宗,先有《 净宗法语大观 》(百花洲出版社出版)之着,甚得僧俗大众欢喜顶戴;复应我院教学之需,在净土宗教学基础上,曾于1998年撰述成就《 净土宗教程 》,为我院净土宗学科教学,作出了划时期的贡献。本书出版得到教内外普遍好评,宗教文化出版社应广大读者之需决定再版。大安法师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又加上若干年尤其是出家以来的修学体会,加以修订,遂令本教程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本教程内容翔实,契理契机。若综述特色,则首先是系统性。本教程从历史渊源与理论践行两个层面,对净土宗教理史迹、净土宗的理论框架、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净业修持的方法等,作了系统详明的阐述,摄取大量净土宗经论的精要,自成一丰富而有序的文本结构。

  其次是精确性。本教程忠实于佛言祖语本有的内涵,展示阿弥陀佛广度众生的悲智慈怀,融理论探究与宗教情操于一体,堪当为称佛本怀、弘法利生的教材。

  第三是时代性。本教程在坚持净土宗基本理念和原则的基础上,对净土宗的本土化与现代化,作了有益的探讨。融汇现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契理、契时、契机,对现代人修学净土法门具有理智充溢的指导作用。

  本教程是我国佛教界第一部系统而详确阐释净土宗的撰着。本书既可作为各级佛学院的教材,亦可作为修持净土法门自利利他的有益读本。

  国家宗教局和中国佛教协会历次召开的有关会议,均指出我国汉地佛教教育系统编撰各类教科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赵朴初老居士尤为强调培养僧才是关涉着我国佛教兴衰的根本问题。而僧才教育离不开教材,是故,自八十年代以来,教材建设便被提到了佛教教育的议事日程。《 净土宗教程 》的编撰出版,标志着我国佛教教育界的教材建设从酝酿规划进入运作实施阶段。而修订本的再版,更为有力地推动净宗的教育与弘传。开其先声,可庆可贺!

  传 印

  2004年8月30日

  

  序 二

  弥陀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就高,用力少而收效宏。是以《 华严 》奥藏,归根结底,乃以普贤菩萨十大愿行导归极乐。

  良由此门既有弥陀接引众生之宏誓,又有诸佛护持众生之悲心;概括法界无尽奥秘,寄托无量有情依止;实为诸法门之总汇,各宗派之共归。

  此法门以信愿行为往生净土资粮,信须真信,愿须切愿,行须持名妙行。三者具足,必定往生。持名者,专念弥陀圣号六字洪名也。此洪名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持此洪名,以果地觉,修因地心,包括六度万行之功,总摄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四门诸修之德,而具不可思议之妙用。从历史发展而言:由实相念佛至观像、观想再到持名念佛,提倡持名,代不乏人。然提倡最力,影响最大,得以普及延续千几百年迄今而不衰者,唯唐善导大师一人也。彼在《 观经四帖疏 》中,将行人一切修持判定为正、杂二行,又以弥陀净土为准绳,列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为五种正行,余修尽为杂行。从正行中特提称名为正定业,余四为助业。如此,将持名念佛提到最高最要地位,令人舍杂修正,于正行中专持洪名,以达决生净土。大师自己身体力行,瑞相昭示,德望感人,使此法门不仅普及盛行于当时,而且垂今不替。念佛若从升华历程而论:由持名念佛至观像、观想再到实相念佛。念佛念至“恰恰念佛时,恰恰无佛念”之境界,则四种念佛全在其中矣。约禅观边言:前句是持名念佛,后句摄观像、观想和实相念佛。约持名边论:前句摄持名、观像和观想念佛;后句是实相念佛。由事显理,以理摄事,事理圆融,不可思议。无论何种念佛,要在恳切至诚,持之以恒,终必以满所愿而证所信。

  大安法师,宿具善根福德因缘,早年现身于大学执教之际,即深信正法,钻研净土;以解导行,由行升解,解行精进,感应道交。发心弘法,曾撰《 净宗法语大观 》与《 净土宗教程 》导世。后者原系于中国佛学院本科授课之讲稿,三十余万言,全面系统深刻阐明净土理论与旨趣,涉及内外典籍众多,通向台、贤、空、相各宗;联系哲学、自然科学,提出真知灼见。对内学净土根本经论、弥陀本愿、极乐庄严、往生资粮与品位等,皆有详尽论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探赜索隐,剖析入微。尤其对安养乐土之建立原理,概括为“真空——愿力——妙有”之公式,即由真空出现弥陀宏愿,愿力成就乐邦不思议依正庄严,实为契合逻辑之创见,发前人所未发。此稿在讲授过程中,始终深受学子喜闻。1998年交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问世以来,得到佛教界普遍垂青、欢喜赞叹!作者发菩提心,离俗入山,现比丘相,圆具足戒,成大安法师,专修净土,依止传老大德,发扬东林远祖精神。今者《 教程 》再版,安师将原来的篇章结构予以调整,将原第一编与第四编组合成一编,将原第一编内之第四净土诸祖一章,升迁为第二编一编,内含第四、五、六三章,分别阐明诸祖之生平业绩与思想法要,特显“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净土法门之所以能普及历久远而不颓势者,无非历代诸祖对人类弘传功绩使然也。《 教程 》实为现代佛教难得之佳作,伏愿同仁细细阅读,共沾法益,同归净土!

  惭愧白衣王新拜撰于北京净心斋

  佛历二五四八公元二00四年七月吉日

  

  目录

  序 一 …………………………………………………… 传印 1

  序 二 …………………………………………………… 王新 3

  导 言 …………………………………………………………………1

  一、净宗研修的态度与方法……………………………………4

  二、净宗的特质与地位…………………………………………8

  三、净土宗与现代社会…………………………………………11

  四、净宗与现代自然科学………………………………………23

  五、本书的结构与内容…………………………………………27

  第一编 净土宗的成立………………………………………31

  第一章 净宗之教起所因………………………………34

  第一节 浊世津梁 预垂济度………………………35

  第二节 胜异方便 速疾解脱………………………37

  第三节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40

  第四节 护持行人 不遭魔障………………………40

  第五节 念佛往生 径中径又径……………………42

  第二章 教相判释……………………………………………45

  第一节 天台判教系统……………………………………45

  第二节 华严判教系统……………………………………50

  第三节 净宗的判教………………………………………59

  第三章 净土宗在中国的弘传…………………………63

  第一节 净宗经典的传译………………………………63

  第二节 净宗信仰的践履………………………………64

  第三节 净宗理论研讨轨迹……………………………73

  第二编 中国净土宗祖师的思想述评…………………81

  第四章 中国净宗十三祖的成立……………………83

  第五章 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86

  第六章 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152

  第三编 净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159

  第七章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161

  第一节 根本经典选取的过程…………………………161

  第二节 五经一论的基本内容与宗趣………………163

  第八章 五经一论的译会校释…………………………184

  第一节 五经一论的译释………………………………184

  第二节 关于《 无量寿经 》会集本………………190

  第四编 阿弥陀佛之本愿……………………………………193

  第九章 阿弥陀佛本愿之缘起…………………………195

  第一节 阿弥陀佛发愿之因缘…………………………195

  第二节 积功累德圆成本愿……………………………197

  第三节 他力果教门的肇启……………………………198

  第十章 阿弥陀佛本愿内容与结构…………………200

  第一节 四十八愿的内容………………………………201

  第二节 四十八愿的结构分类…………………………212

  第三节 核心七愿之阐释………………………………215

  第十一章 阿弥陀佛本愿的宗教道德价值………230

  第一节 阿弥陀佛本愿的道德价值…………………230

  第二节 阿弥陀佛本愿的宗教文化价值…………233

  第五编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237

  第十二章 西方净土本体论……………………………239

  第一节 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239

  第二节 指方立相的时空坐标…………………………242

  第三节 圣凡互渗互摄的净土…………………………244

  第十三章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248

  第一节 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概况……………………248

  第二节 西方净土依报庄严功德……………………251

  第三节 西方净土正报庄严功德……………………272

  第十四章 净宗与现代自然科学……………………288

  第一节 净土妙严与科学美……………………………289

  第二节 净宗玄门与前卫科学…………………………294

  第六编 净土资粮:信、愿、行…………………………307

  第十五章 信门………………………………………………309

  第一节 信的内涵与功用………………………………310

  第二节 祖师诠信,隐显互成………………………312

  第三节 于难信法生决定信……………………………319

  第十六章 愿门………………………………………………326

  第一节 生佛感应道交的愿理…………………………326

  第二节 厌离行………………………………………………329

  第三节 欣慕行………………………………………………339

  第四节 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341

  第十七章 行门………………………………………………344

  第一节 名具万德,名召万德…………………………345

  第二节 念佛方法,惟诚惟专…………………………355

  第三节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369

  第七编 往生品位…………………………………………………399

  第十八章 三辈往生………………………………………401

  第一节 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401

  第二节 极乐世界四土生因……………………………404

  第十九章 九品往生………………………………………408

  第一节 九品往生的因行果报…………………………408

  第二节 九品往生的种性………………………………416

  第二十章 边地疑城往生………………………………417

  第一节 边地疑城的因行果报…………………………418

  第二节 临终助念…………………………………………425

  后 记……………………………………………………………………430

  主要参考经论书目…………………………………………………431

 

上一页:导言      下一页: 返回列表返回作者目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