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一、一枚起请文

[日期:2012-11-14] 来源: 作者:慧净法师 点击数:


一、一枚起请文

 

 

法然上人  作
 

        非中国、日本诸智者所言观念之念佛;

        亦非学文悟念心之念佛;

        为往生极乐,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而无疑,思「决定往生」而称念之外,无别事也。

        但,所谓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称南无阿弥陀佛,决定往生」之想念中。

        此外若存深奥,则外於二尊之怜愍,漏於本愿。

        欲信念佛之人,纵使能学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钝之身,如同无智之辈,勿现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

        以两手印为证。

        净土宗之安心起行,以此纸为至极;源空所知,此之外全无别义。为防灭後之邪义,所知记毕。

       
源    空  御判

        (收录於《大正藏》八三.二三六)

 

【译注】
此《一枚起请文》可谓法然上人绝笔之「遗言书」,贵重无比。法然上人於八十岁之正月二十五日午时往生,二十三日侍者势观上人请示而白言:「念佛之安心,虽年来荷蒙教诲,尚请恩师亲笔简单地写下肝要之处,兼作未来之纪念。」法然上人欣喜应诺,随即提笔,以一枚之纸写下此文,并且郑重地以两手盖印,作为证明。此情此景,不禁联想到《大经》发起序中,阿难尊者起请,世尊宣说本愿的殊胜法缘。此文自古以来皆谓法然上人显示「出世元意」之文。所谓「出世元意」即是大势至菩萨之所以示现法然上人而应化於此世的根本精神,亦即究极目的、唯一使命。
此文字少义丰,品高词美,简要易解。净宗宗旨,尽在其中;本愿正意,一眼便知。一种信仰,如此简单明了的显示,实不多见。

 

--------------------------------------------------------------------------------

 

二、三心五念四修皆南无阿弥陀佛之文
 

法然上人云:拜见善导大师之释,源空之眼中所见:

三心亦是南无阿弥陀佛,

五念亦是南无阿弥陀佛,

四修亦是南无阿弥陀佛,

三心五念四修皆俱见南无阿弥陀佛也。

(《大正藏》八三.二三六下、二七二下)


--------------------------------------------------------------------------------

三、镇劝用心
(汉字原文)

证空上人  作
 


1 睡而明一夜,报佛酬因之榻即明;
    觉而暮一日,弘愿内证之里即暮。

2根力顽莫生却虑,佛摄下根之誓已成;
   行业乏莫致狐疑,经要十念之言是验。

3急励乎喜,正行精进故;
   懈倦乎快,正因圆满故。

4徒论机善恶,不忘於正觉之强缘;
   益搁自堪否,可仰於深重大悲耳。

【译注】
        此《镇劝用心》之文简洁扼要,意味无穷;可谓本愿之心要,他力之精华,安心之极致,化用之良方。

        此文分为四段,其所显示者:

        第一段    生佛不二 机法一体

        第二段    第十八愿 圆满成就

        第三段    业事成办 安心满足

        第四段    不顾自身 唯凭弥陀

        然此文乃「日式中文」,故有人不易领会,试解译如左:

        1一夜之眠,卧在弥陀救度之床;
           一日之醒,行在弘愿功德之中。

        2根机虽劣莫顾虑,弥陀救度下根之誓愿已经成就;
           念佛虽少不须疑,大经乃至十念之约束已经灵验。

        3努力称名可喜,念佛之正行精进故;
          懈怠疲倦亦快,往生之正因圆满故。

        4莫徒然谈论自己是善是恶,而忘失弥陀无条件之救度;
          应舍自己能与不能之计度,完全凭靠弥陀深重之大悲。

        又,小栗宪一法师将此文修饰成词赋的体裁,而作其所着《净宗教旨》的总结,文词雅丽,甚易朗朗上口,如左:

        1睡去一夜兮,卧在光明摄取床;
           醒来一日兮,坐在常行大悲场。

        2根机虽劣兮莫卑下,佛有拯救下根之大悲;
           行业虽疏兮莫疑虑,经有乃至一念之要文。

        3称名可喜兮,佛恩报尽故;
           不称亦喜兮,业事成办故。

        4宜顾身之分限兮,
           勿忽佛之冥见兮。

        证空上人法号善慧,乃法然上人的上足弟子;可谓宿缘深厚,其来有自,有十一面观音示现之称。十四岁时即不肯接受戴头帽的成人仪式,而主动请求进入法然上人之门剃度出家,法然上人喜获麒骥,欣然为其剃度,提携膝下,亲自调教。其生性俊逸,慧解天然,一旦见闻,无不悉皆通达。亲炙上人有二十三年之久,具承法然上人的宗义;於善导大师之《观经疏》特别喜好,深加钻研,经常阅览,曾读破三部。法然上人撰述《选择集》时,负责勘文之役;并尝代替上人前往当时宰相藤原兼实的府第讲说净教。又曾为天皇、皇太后授戒,历代天皇曾先後赐以「弥天国师」、「监知国师」等徽号;而此《镇劝用心》即是应当时道觉亲王之请所写。其德行学识之厚,深受皇室尊崇。

        法然上人往生前曾交代弟子们,若於法义有不知,可询问证空上人;其受法然上人之器重可知。

        其往生之正因满足,而正行亦精进,每日称名六万遍,虽至半夜亦不睡眠,晓更即起而暗诵法门、称念佛号,未曾懈怠。七十一岁时预知时至,於十一月二十六日早上即披袈裟,与大众同声读诵《阿弥陀经》,诵毕便敷演净土法门,之後於本尊前向西,念佛至正午,合掌端坐往生,灵瑞亦多。

        其所创建之寺院有十一座,着述甚富,有百卷之多。弟子颇盛,皆各主一方。

(《大正藏》八三.四○五下)


--------------------------------------------------------------------------------

四、白木之念佛

证空上人 作   慧净法师 译

        自力之人者色彩之念佛也:或以大乘之悟彩色,或以甚深领解彩色,或以戒彩色,或以调静身心彩色。有定散色彩之念佛则往生无疑而欢喜,无色彩之念佛则不得往生而悲叹;此之悲喜皆自力之迷也。

        《大经》所言法灭百岁之念佛,《观经》所言下三品之念佛,皆是毫无彩色之「白木之念佛」也。善导大师释本愿文之「至心信乐」谓之「称我名号」,亦是成为白木之心也。

《观经》下品下生之机者,佛法世俗二种善根皆无之无善凡夫故,毫无彩色也。何况死苦所逼,已成茫然,三业皆无正体也。一生皆是恶人故,平生之行皆无可凭;临终死苦所逼故,止恶修善之心,大小权实之悟,不能措心;起立塔像之善,此仪不契;舍家弃欲之心,此时难起;实是「极重恶人,无他方便」也。虽然教其领解他力,念名号之不思议;然而被苦所逼,次第失念之故,转教口称而言:「汝若不能念者,应称无量寿佛。」此时虽然意业茫然,然而十声称佛,声声消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蒙「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之益。此义者:就机而论,毫无道心,亦无定散之彩色;只随善知识之教,别无贤能,是白木之念佛而往生也。譬如牵幼儿之手而书写文字,岂小儿之高名耶!下下品之念佛,亦复如是:只随善知识及弥陀之意,但以口称而得往生也。弥陀之本愿特殊,苦行难行之愿行,皆为五逆深重之人故,五劫兆载之愿行,缩於失念位之白木之念佛,无穷之生死缩於一念,僧只之苦行成於一声也。

        又《大经》所言三宝灭尽时之念佛,亦是白木之念佛也。其故者:大小乘之经律论,皆隐於龙宫,三宝悉灭,阎浮提之冥冥众生,唯恶之外,无善之名,教导戒行之律藏先灭故,依何而有止恶修善之心乎!说明菩提心之经卷亦灭故,依何经而发菩提心乎!世上无知此理之人,亦无习知之道。故唯有定散色彩皆失之白木之念佛、六字之名号,住於世上也。善导大师言:「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此机之一念十念而往生者,佛法外之人,只以白木念佛之力而往生也。

        由当时大小经论兴盛故,彼时众生,虽有上根利器之人,然而下根之我等,与三宝灭尽时之人无异;世犹佛法流布之世,而身独三学无分之机也。虽有大小经论,无勤学之志;如斯无道心之机者,虽遇佛法,亦无其益。虽生佛法流布之世,然而既不能持戒,亦难修定慧,正显示机之愚劣无道心也。

        虽如是愚身,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佛之愿力悉皆圆满故,此即白木念佛之益也。就机而论,安心起行,诚然甚少,前念後念皆愚也。妄想颠倒之迷,随日而深,日夜皆被恶业烦恼所吞缚之身中所出之念佛者,虽烦恼不灭、亦毫无定散色彩之称名,然前念之名号中,摄尽诸佛万德故,能生不受心水泥浊所染之无上功德也。

        不顾此心,信称念必生,而常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即是本愿之念佛也,此名「白木之念佛」。

        念佛之行,不论机之净秽,不论罪之轻重,贵贱智愚,但称念者皆得往生之行;而自力根性之人,以定散之色彩为指南,无色彩之念佛则以为不得往生而视为徒然。莫作此想,应舍自力根性,而向他力门。若能如是,则证悟大乘之人、深入经藏之人、净持戒律之人等,其所念佛,皆不违於本愿,此之分别,应善加明辨。 (《敕修御传》第四七卷)

【译注】
证空上人十四岁进入法然上人之室,成为常随给仕之弟子,於净土法门彻入无遗。为令时众易闻易知故,常以「白木之念佛」之喻,说明本愿念佛之义。
「白木」即是原木之意,未加任何颜色之彩绘。


--------------------------------------------------------------------------------

五、自然法尔章

亲鸾上人 作   慧净法师 译

        言「自然」者:「自」者:「自然而然」,非行者之计度,自然而然之语也。

        「然」者:「所令然」,非行者之计度;是如来之「誓愿」故。

        言「法尔」者:如来之「誓愿」故,所令而然,谓之法尔。此「法尔」是「誓愿」故,皆无行者之计度。故「他力」者,以「无义为义」,应知。

        言「自然」者:是「本来所令然」之语也

        我闻曰:「弥陀佛之誓愿,本来非行者之计度,是依『凡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必来迎接之誓愿』也。行者之或善或恶皆不虑,此谓之自然。」

        誓愿之作用者:是誓愿使我等成「无上佛」也。

        言「无上佛」者:亦「无形相」也。亦「无形相」故,名为自然;若有形相,则不名为「无上涅盘」。

        我闻曰:「使知形相亦无,始名之为弥陀佛。」

        言「弥陀佛」者:是为使人知其乃是「自然」之作用也。

        知此道理之後,此「自然」之事,不可常论议也,若常论自然者,则所谓之「以无义为义」者,岂非尚有其义耶!

        此是佛智之不可思议也。

(《大正藏》八三.六六八中)

        法然上人云:有「法尔」之道理,如炎升空,水下流;果中亦有酸有甘,此皆法尔之道理也。

        阿弥陀佛之本愿者,誓言「以名号引导罪恶众生」故,唯念佛者,佛来迎接,是具备法尔之道理也。

(《大正藏》八三.二三八上)

        《末灯钞》第十二章云:所谓弥陀本愿者,誓言「称名号者,迎生极乐。」

  (《大正藏》八三.七一六上)

        《叹异钞》第十一章云:称此名号之人,必来迎接之誓愿。

(《大正藏》八三.七三○上)

【译注】
         亲鸾上人二十九岁之前在比叡山修天台之行,二十九岁时遇到法然上人禀受净土教法,五十八岁时生病发高烧昏迷三天,在昏迷中发现到自己长久以来的自力心仍在,亦即四十三岁时即发愿要读诵净土三经各一千部,用以回向供养其因时代战乱、饥馑而死去的众多亲戚。此种心态一直深植心中,直到此次藉着昏迷才被发觉,同时体悟到善导大师所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以「自信教人信」之外,有何不足、有何功德比这更大而须诵经之助行?所谓闻其名号,威神功德;专行念佛,不须助业。此五十八岁时才完全纯然地进入第十八愿的他力世界。

        此《自然法尔章》乃亲鸾上人思想圆熟的八十六岁之老年时期所述,并於八十八岁时再度缮写,补入於《三帖和赞》之後作为总结,故此章亦可谓亲鸾上人之绝笔。

 

上一页:返回列表      下一页: 《念佛金言录》(四)返回作者目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