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龙象」考物

[日期:2012-11-15]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着 点击数:

  十七、「龙象」考物
  
  龙的记载,在东西方的典籍之中都有很多,但据近世地质学家及考古学家从地层下的发掘,只知有恐龙的化石,那是生存在数十万年以前的动物。直到近四十年来——自一九二八年一月起,又有人在英国北部苏克兰地方,一个叫做洛霍纳斯的湖泊中,陆续地被人发现了藏有几只仍然活着的恐龙的踪迹;一九六二年又有英国的空军人员,曾在马来西亚西北岸海外的桑桑岛及提洛岛,也发现有恐龙的存在,恐龙的形状类似蜥蜴而且巨大,在洛霍纳斯的湖泊中,有一只身长二十公尺。这些史前的动物,是水陆两栖而又惯於水中生活的,这是有科学根据的关於龙的记载。
  
  但在东西方的传说中,龙的形态,与恐龙不尽相同。中国对龙的传说很多,但都以为是一种能够兴风作浪与驾云行雨的神物,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民间於暴风雨前,往往有人见到乌龙戏水的自然景象,那也只是在云层下垂时所见的一种形似的龙尾而已,至於龙的全貌是看不到的。但在传说中的龙,那是蛇身、狮头、鹿角、人须,而有四只鸡脚的,平时潜之於深渊,居之於龙宫,在必要行雨之时,它便飞腾於虚空,凌云而御风,所以,风调雨顺全赖於龙的恩惠,故在古代,对於龙的观念,特别神圣。古之圣王如伏羲氏,左传郯子就说:「太皞氏(即伏羲)以龙纪。」以後的帝王,亦以龙自况。皇帝穿龙袍,便是一徵。在西洋,亦以龙为神兽,为一种能飞翔的大蛇并为战胜的象徵,且有帝王用龙为徽帜,其传流的观念,跟中国几乎是一样的。
  
  在印度,龙的传说也是很多的,但是龙的形态,则与中国的传说略异,如善见论卷十七中说:「龙者,长身而无足。」在律中有龙子进佛寺听法,比丘们见之如小蛇者,便以绳系而弃之於外,龙子哭告其母,龙母转求於佛,佛遂告诸比丘不得伤蛇,以此可见,龙之与蛇,形状相同,并且无足,这与中国龙有四脚的观念是两样的,又在慈云之天竺别集卷上中说:「天龙,一鳞虫耳,得一渧之水,散六虚以为洪流。」可知龙的神力很大,龙要降雨兴云,并不要从海中吸水之後,再去降雨。
  
  龙在佛典之中,共分四类,那就是天龙、空龙、海龙、陆龙。天龙居於天界,是天界的守护神,是介於天人与畜类之间的众生,有天的福报,也同时受有畜类的业报。佛教的护法天龙,多是这一类。空龙居於空,陆龙居於陆,海龙居於海。佛陀初在拜火的迦叶处降伏毒龙、目莲尊者所降伏的难陀与邬波难陀两恶龙、沙迦陀尊者所降伏的毒龙,都是陆居而水陆两栖的,并且也可进入大海的,陆龙可以入海,入海之後,身体长大了,仍可复归陆。这倒有点像是恐龙的性能,但其并不即是恐龙,也是显而易见的。佛典中的龙,都能变形,随心所欲,要变什麽,就变什麽,有的受了佛的感化,竟然变了人形来向僧团中求受比丘戒。由於龙的业报,有五时不能变形,那就是:出生时、睡眠时、行淫时、?恨时、死亡时,所以佛陀不许非人出家,非人的主要分子,便是龙。龙在佛陀时代是非常活跃的,多半是受了佛及佛的大弟子们的降伏而归依了三宝,所以成了三宝的护法,龙皆有其眷属,其眷属的首领,便是龙王,这与另外传说的四海龙王,一个龙王管理一海的观念稍有不同。所以,凡有一个龙的首领归依了三宝,就会有更多的龙子龙女,也来归依三宝。?
  
  龙虽是福报罪报相杂的一类众生,但是龙的果报,则有千差万别,比如法华经中的龙女能够一时转女成男而为佛身。另有伊罗钵龙王,虽有神力,能将自己变为转轮圣王身而见佛陀,但他由於在迦叶佛时做比丘而轻慢佛所说法,便堕龙身受极大苦,身有七头,头上生树,风吹树摇,身出浓血,痛苦无穷,而又寿长一劫,至弥勒佛出世,人寿八万岁时,才能舍此长寿龙身。
  
  龙是畜类中的神灵之物,故在佛典中,佛虽不许非人出家,龙却每有求受三归五戒,乃至八关斋戒的,龙对佛法的领纳与受益,简直与天人相似,佛度的第一个畜生弟子就是龙。所以佛教对於龙的地位,也很重视,比如尊称佛的诸大罗汉弟子,为僧中的龙象,因为像是地面的大力者,龙则兼为水空的大力者。
  
  龙在佛典中的记载,极其丰富,龙的梵语,称为那伽(Naga),它是八部鬼神之一类,有恶的有善的,释尊初成道,即在优楼频螺聚落,降伏害人的毒龙,此後又有愚路尊者於失收摩罗山,降伏侵扰人畜的毒龙。可是,释尊降生之时,即有难陀及邬波难陀龙王,在虚空中,吐清净水,一凉一热,为太子浴身。
  
  因此,正法念处经第十八畜生品说,龙王为畜生所摄,乃为愚痴瞋恚者所受的果报,其有法行及非法行的二种。法行的龙王,瞋恚心薄,忆念福德,随顺法行,所以不受热沙之苦,常以善心降雨,成熟世间五谷;非法行的龙王,不顺法行,常行不善,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婆罗门,故其常为热沙所烧,於南阎浮提现大恶身,起暴风雨,摧坏五谷。
  
  据长阿含经第十九龙鸟品,说龙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常受卵、胎、湿、化四生的金翅鸟所吞食。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则说龙王有行於地上,有住於水中,有常居空中,有恒依妙高山王而住。其形或一头、二头,乃至多头,或无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同经卷中,举有一百六十余个龙王,是具大福德,若称其名,便可获大利益。
  
  龙虽畜道众生,却有许多是大菩萨的权现龙身,所以在智度论第三十等叙述龙也具有不可思议的神通境界。在海龙王经授决品,佛陀为龙王之子威音及龙王之女宝锦,授记作佛;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记载八岁的龙女往南方成佛。
  
  龙既有如此不可思议境界,故其居处的龙宫也极庄严,例如长阿含经第十九龙鸟品中说,娑竭龙王之宫,在大海的水底,纵广八万由旬,有七重宫墙,七重栏椐,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严饰,皆是七宝所成,乃至无数众鸟,相与和鸣。又据正法念经第六十八身念处品也说,阎浮提南方,有一大海,海水之下五百由旬,有龙王宫,是以种种珍宝庄严而成。这些龙宫,已如天宫,所以这些龙王,也信受佛法,并作外护,例如大方等大集经第四十五,即记载有娑伽罗龙王,抄了日藏授记大集经,置於龙宫;又据龙树菩萨传中称,大龙菩萨,将龙树菩萨接入龙宫,开七宝藏,授予诸方等深奥经典。可知,龙王乃是大乘经典的守护者。
  
  在中国,也有龙的信仰,翻译名义集第四说:「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入地。」广雅则说:「有鳞曰鲛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虯龙,无角曰螭龙,又有升天者曰蟠龙。」故以龙为神物,乃中国古来的信仰,且以天子比龙,尊龙的思想可以想见了。
  
  但是,古来所称的龙,近代人殊不得见,从然龙的遗骸也未发现过(中药处方内的龙骨,是动物化石,不是真的龙骨)。这是由於龙既属於神物,寿必长而隐必秘的原故了。
  
  唯据近代学者研究,龙在印度,原为蛇崇拜的神格化,故有以蛇作龙的记载。印度土族之中,由於蛇图腾的信仰,故有一种龙族的人民,现在的东北印度阿萨姆(Assam)地方,尚有龙蛇崇拜,同时各地至今尚存有龙城的名称,因此就有人以龙树所入的龙宫,可能是人间的龙族之居而非海底。不过,从许多的佛典记载,考察龙宫的所在,有的固在海底,也有在陆地的,或在沼泽地带,或在山间。
  
  再说「龙象」,其实,龙象并非二物,佛典中所称的象,除了指明四蹄的大象,如果龙象并称,必是一物而已,因为「那伽」一语,可译作龙,亦可译作象,佛世的罗汉弟子中,凡是修行勇猛、有最大力的,释尊即称他们为龙象。例如旧译华严卷七中说:「威仪巧妙最无比,是名龙象自在力。」大智度论卷三则说:「那伽,或名龙,或名象,是五千阿罗汉,诸阿罗汉中最大力,以是故言如龙如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
  
  但在中国古德的解释,恰巧与上说的相反,认为龙象即是象而别无龙。例如维摩经不思议品的「譬如龙象蹴踏」一句,僧肇的注释是:「像之上者,为龙象也。」嘉祥对此也疏说:「此言龙象者,只是一象耳,如好马名龙马,好像云龙象也。」若按梵文那伽(Naga)的原义来说,僧肇及嘉祥的解释,即有重行审察的余地了。

上一页:返回列表      下一页: 「舍利」考原返回作者目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