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第三篇 三法印 壹?三法印的意义

[日期:2012-11-14] 来源: 作者:星云大师 点击数:

第三篇 三法印 壹?三法印的意义

 

 


教主、教徒、教义,是宗教形成的三个条件。世间上每个宗教都认为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理,所谓「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的条件是:1.普遍如此,2.必然如此,3.本来如此,4.永恒如此。


譬如人有生必有死,中国人


如此,外国人也一样,这是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永恒如此的真理。佛教的「三法印」就是合乎这四个条件的真理。三法印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这是说明宇宙人生现象的三条定律,以此三条定律来「印」证佛法的真伪,就像世间的货物,盖了印监的,可以确定它是真货;没有盖印监的,便是假货,是冒牌的。所以,三法印可以说是印证佛法的根据;它是识别佛法、非佛法的标准。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法;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认为是佛法。


在原始佛教的教理中,三法印是缘起说的思想基础,缘起说是佛陀教法的代表,两者意义相通,同为最初的根本佛法。因此,若能理解三法印,也就能把握佛陀的根本思想了。

 

贰?三法印的内容


三法印的内容,广义而言,是指世间一切幻化的现象。它是原始佛教的基本理论,一切小乘经典都是以「三法印」来印证是否为佛说;大乘经典则以「一实相印」来印证佛法的究竟与否。然而实际上,「一实相印」就是三法印中的「涅盘寂静」,之所以有不同的立名,实在是因为众生的根机有利钝的差别,因此佛陀说法才有广略的方便,而究竟之理只有一个。今就三法印的内容分述如下:


一、诸行无常

「诸行」是指一切事物和一切现象。「行」是迁流、转变的意思。《俱舍颂疏》说:「造作、迁流二义名行。」《大乘义章》卷二说:「有为集起,名之曰行。」一切事物与现象都是迁流转变的,所以叫做「行」,这个字本身就包含了无常的意义。「诸行无常」是指世间上一切形形色色的事物,没有一样不是在刹那刹那之间迁流转变,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因为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它随着缘聚而生,缘散而灭。譬如有情世间的人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器世间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因此,一切法在时间上是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它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说「无常」。


根据经论所说,「无常」有二种,一为「念念无常」,一为「一期无常」。
1.念念无常:念,刹那的意思。《探玄记》说:「刹那者,此云念顷,於一弹指间,有六十刹那。」可见刹那是极短的时间。在世间所有事物中,变化速度最快的,莫过於我人的心念,根据《婆娑论》说:「一昼夜间,有六十四亿九万九千九百八十刹那五蕴生灭。」说明心念的生灭,刹那不住,比闪电还要迅速。《宝雨经》说:「此妄心如流水,生灭不暂滞;如电,刹那不停。」


除了心念是刹那不停、念念无常以外,任何器物由新到旧,都不是突然变化,而是刹那刹那间渐渐变化而成的,所以说「念念无常」。
2.一期无常:在一段时间内,迁流代谢,终归坏灭,称为一期无常。事实上,一期无常是由念念无常累积而来的。譬如人的生老病死,物的生住异灭,世界的成住坏空,都是由刹那刹那的渐变,累积成一期的突变。


诸行无常之所以为三法印之一,是因为它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积极的激励意义。因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所以容易生起宗教心,努力修行;生理细胞的新陈代谢是诸行无常的现象,因此可常保身体的无限活力;「长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人事的新旧更递也是诸行无常的变化,因此一个社会有机体就能常显生生不息的青春生机。佛陀当初之所以舍弃世间荣华,出家学道,是有感於人生的无常;成道之後,也以苦、空、无常的人生真象来开示众生,因此原始佛教教团的成立,可以说是源於佛陀对於诸行无常的体悟。《大般涅盘经》卷中说:「一切诸行悉无常,合会恩爱必归别离。」体念无常,能激发广大菩提心,完成自己,也救护一切众生。


二、诸法无我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但「无常」,而且「无我」。「诸法无我」是指一切有为、无为法并无独立的、不变的实体或主宰者。这里所说的「法」,是指宇宙间所有的事物,包括物质现象和心识活动等,是有形无形事理色心的通称。所谓「我」,是主宰和实体的意思;「我」是恒常不变的实体,具有自我主宰的功能;「我」既无聚散离合,也无变化生灭的实体,是独立自主、永恒不变的主宰者。然而,世界上有没有这种单一独立的、自我存在的、自我决定的永恒事物?一般宗教对此都是肯定的。如婆罗门教就认为世界是由大自在天(大神)所创造的,天主教也认为有一个万能的上帝,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人类,上帝主宰一切。但佛教却反对这种说法,认为一切事物皆依因缘而生,缘聚则有,缘散则灭,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并无实体性,因此说「诸法无我」。无我有二种:


1.人无我:是说一般人执着为「我」的身体,是依烦恼业集、五蕴诸法所成,所谓「五蕴和合,假名为人」,是虚妄不实的,如梁柱瓦椽和合而有房舍,离开梁柱瓦椽则别无房舍,因此有情众生只是五蕴诸法所成,没有实体的我,所以说「我」只是假名而已,就如命名为人、狗、猫,都只是一种假名方便,没有一定的实体。


2.法无我:世间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是依靠种种条件因缘所生成,没有本来固有的独自本性,也就是空无自性,如幻如化,因此说法无我。
由此可知,「诸法无我」是指一切事物皆无自性,无自性即「缘起性空」,这是佛教的根本教义,所以要正确的把握佛教,必须彻知一切法无我。


三、涅盘寂静


「涅盘」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中的「灭谛」。《大乘义章》卷十八说:「外国涅盘,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华严大疏钞》说:「译名涅盘,正名为灭。」《涅盘经》说:「灭诸烦恼,名为涅盘。」可见涅盘是指熄灭烦恼、生死、痛苦、人我等种种无明火焰,而达於寂灭无染,充满快乐、光明、自由自在的境界。


「寂静」谓远离烦恼,断绝苦患,也就是涅盘的异名。涅盘境界远离诸苦,湛然常住,无生无灭,所以称为寂静。《瑜伽师地论》卷七十说:「三苦永离故,名为寂静。」《杂集论》卷八说:「何故名寂静?於现法中,彼果心苦,永不行故。」


从以上的解释可知,「涅盘寂静」是一种灭除贪、瞋、痴、慢、疑等诸烦恼,身无恶行,心无恶念,身心俱寂的一种解脱境界。
涅盘的种类可分为:


1.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又名本来清净涅盘、性净涅盘、自性清净涅盘。一切诸法的万相,它的理体就是寂灭的真如,所谓性净涅盘,就是人人本自具足的真如。
2.有余依涅盘: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者,虽已灭除三界烦恼,更不起业,但是尚且余存过去业力所感受的依身(肉体)未灭,因此名为有余依涅盘。
3.无余依涅盘:烦恼既尽,由过去业力所感受的依身也灭除,无有遗余,因此名为无余依涅盘。
4.无住处涅盘:菩萨以有大智慧故,断离烦恼障、所知障,不住於生死迷惑的世间。由於怀有大慈悲,积极救护众生,因此也不住於涅盘,独自享受安乐。迷惑染污的世间固然不住着,常乐我净的涅盘也不住着,因此名为无住处涅盘。


除了上述四种涅盘之外,尚有一种大涅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为如来的法身。《胜鬘经》说:「法身即如来大般涅盘之体。」大涅盘是诸佛的法界,是诸佛甚深的禅定,也就是「常乐我净」的境界,此境界惟佛能证,所以《法华经》说:「惟如来证大菩提,究竟圆满一切智慧,是名大涅盘。」


其实,涅盘佛性是人人本自具足的,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曾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显现。」可见自性清净的涅盘佛性,人人具足,但被烦恼、执着、无明等客尘蒙蔽而不能显发。佛陀说三法印,就是为了破除众生的我执,以引导众生出离生死之苦,而得涅盘之乐。所以《法华经》说:「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

 

参?三法印的正确认知


过去佛教一直给人悲观消极、遁世避俗的印象,这是因为一般人对佛教所说的「苦」、「空」、「无常」等义理,有了错误的理解,以为佛教只是消极的讲苦、讲无常,却不知道其中的目的,是为了让众生认识苦、空、无常的人生真象,从而发起欣乐厌苦之心,积极地追求究竟涅盘之乐。因此,我们对於三法印应有以下的认识:

一、无常才有希望
佛教讲「诸行无常」是要告诉我们,虽然世间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随时都在迁流变化,如「好的事情会变坏」是无常,但是「坏的事情会变好」,也是无常,所以无常也有它积极、乐观、奋发的一面。譬如一个贫穷的人,只要他肯勤劳努力,也有发财的一天,因为贫穷的现象也是无常变化的;做事遇到挫折,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就可以改变逆境,因为世事是无常的,不会有永远的灾难。因此,无常给人生带来无限的光明、希望与生机。
此外,无常可以提醒我们珍惜生命,把握时间,可以使我们脱离一时的贪慾。尤其学佛的人,有了「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的无常观,才能精进不懈,进趣佛道,及早成就。所以,无常才能进步,才能更新,才能生生不息;无常蕴藏着无限的生机,是最实在、最亲切的真理。


二、无我才能和众


佛教讲「诸法无我」,是为了破除众生对自身的「自我爱」,以及对我所有物的「境界爱」。因为我们执以为「我」的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合而有,随着缘聚而生,缘灭而散,毫无「自主」可言。而且从生到死,无时不在生灭变化,因此不是「恒常」而固定不变的。尤其身是众苦所聚,生理上有饥寒、疾病、疲劳等诸苦;精神上有憎怒、畏惧、失意等苦。当众苦逼迫时,欲离而不能,根本无「自在」可言。因此,《摩诃止观》说:「无智慧故,计言有我;以慧观之,实无有我。」


不过,这里所说的「无我」,并非说没有我这个人,而是要我们摆脱有形对待关系的束缚,使自己安住於无人我、无对待的境界中;换句话说,无我是要我们泯灭人我对待,把「我」融入大众中。
佛教是非常重视大众的宗教,离开大众就没有佛法。所以,学佛的人,首先要培养「以众为我」的性格。能够「无我」,才能融入大众,才能「以众为我」。所以,「无我」是个人修行的根本。

三、涅盘才是究竟


「涅盘」是佛教最圆满的世界,但是一般人不了解涅盘的意义,以为涅盘是死後的世界。如某某人去世,便说得大涅盘了。其实涅盘不是死亡,而是与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脱境界。涅盘是不生不死、无为安乐、解脱自在的意思;涅盘是灭除我执、法执,灭除烦恼障、所知障,是度脱生死的意思。譬如一个犯人被杻械枷锁系缚时,是毫无自在可言的,一旦卸除了,便得解脱;众生被贪瞋痴等烦恼所系缚,也不得自在,如果修习佛法,断除烦恼,便得解脱,解脱就是涅盘。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寒暑,白云苍狗,无非梦境;「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几斛。」面对这样有限的生命,如果我们能证悟涅盘,就能突破时空的藩篱,将生命遍布於一切空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充满於一切时间──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这样的生命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可以超越死亡和无常的恐惧,在无限辽阔的时空中生生不息。


因此,我们对涅盘应该有这样的认识:涅盘是人生最究竟的归宿,涅盘之乐不是死亡後才能得到,而是当下就可体证的。能够对涅盘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得到真实究竟的常乐我净,才能体会诸佛千古无我的涅盘妙谛,这是我们学佛应有的认识! 

 

 

 

 

 

上一页:返回列表      下一页: 第二篇 四圣谛返回作者目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