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第六章 几点补充说明

[日期:2012-11-15] 来源: 作者:林世敏居士着 点击数:

第六章  几点补充说明

第一  佛教与中国文学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到今年公元一九七一年四月八日,刚好是释迦牟尼二五一五岁的生日。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後,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於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了民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忠实的写照;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後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因此,这里我仅想举出文化中的「文学」一项,用梁启超、胡适等先辈们的话来说明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贡献。

一、梁启超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学有五项影响:

(一)国语实质的扩大:因佛典的翻译,我国语汇即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

(二)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佛典的科判疏钞之学,为组织的解剖的文体首次在中国的出现。而禅宗的语录,更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革命。

(三)文学情趣的发展:我们近代的纯文学,像小说歌曲等,皆与佛典之翻译有密切关系。孔雀东南飞、水兰辞等长篇叙事诗的产生,大概就是受东晋昙无谶所译马鸣「佛所行赞」的影响。又大乘经典,皆以极壮阔之文澜,演绎极微妙之教理,增进了中国人的想像力,革新了中国人的诠写法,宋元以後章回小说受其影响不少。

(四)歌舞剧的传入:我国最初的歌舞剧——拨头(亦名钵头),据近人考证,就是从南天竺附近的拔豆国传来的。

(五)字母的仿造:佛教输入,梵文也跟进来,我国高僧仿造字母来应用,才有唐代守温「见溪群疑」等三十六字母的制作。

二、胡适则认为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有三大影响:

(一)佛教的译经诸大师,用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造成一种白话的文体,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

(二)佛教文学最富想像力,对於最缺乏想像力的中国文学,具有很大的解放作用。中国浪漫主义的作品,像「西游记」等小说是印度文学影响下的产物。

(三)印度文学很注重形式的布局与结构。「普曜经」、「佛所行赞」、「佛本行经」等都是伟大的长篇故事;「须赖经」一类是小说体的作品;「维摩诘经」、「思益梵天所问经」等是半小说、半戏剧的作品。这些佛经的输入,对後代弹词、平话、小说、戏剧的发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贡献,又佛经的散文与偈体夹杂并用,也对中国後来的文学体裁有影响或系。

好了,仅就「文学」一项而言,已经够我们大书特书了。我之所以不怕长篇累牍地来引述它,就是希望我们提高警觉,同时投以佛教更多的关切与注目。佛教绝不是一般等闲的宗教,无论就人生的任何角度来看,佛教都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它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

第二  简释佛义

一  佛是什麽

佛是「佛陀」的略称,而佛陀是梵语Buddha的音译。就好像美国的加州是「加利福尼亚州」的略称,而加利福尼亚是英语California的音译。

二  佛的定义

要为「佛」下一个定义,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单的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

也许更明确一点,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还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普遍地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说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觉)和觉他(行)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

在「大学」一书中,开宗明义的一段话,刚好可以拿来说明这一个定义。

大学上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所谓「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新民」,也就是「觉他」;「止於至善」就是「觉行圆满」的意思。

三  佛是谁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广义和狭义来着手。

(一)先从狭义来说:

佛就是指的两千多年前诞生在印度的释迦牟尼而言。(有关释迦牟尼的一生事蹟,请看星云法师写的「释迦牟尼佛传」或美国高乐斯博士着,程慧余居士译的「释迦传」。)

(二)再从广义来谈:

佛家主张一切众生都具有成佛本性,因此都有希望修行成佛(像铁矿可以百链成钢)。所以佛不是释迦牟尼的特定称呼,而是宇宙间所有众生的共称。

就好像「老师」一词,并不限定是至圣先师孔子一个人,而是广泛地指一切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明白了「佛」的定义以後,我们就能了解佛教就是依照释迦牟尼的言行教化为中心所创立的宗教。

简单地说:「佛的教导,佛的启示。」就叫佛教。

佛教讲的一切道理,我们平常称它叫做「佛学」,佛学包括了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种修行方法。是一门伟大、丰富、精深的学问。

第三  佛教与佛学

佛学与佛教实际上是一体的两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佛教必须以佛学为内容,如果没有佛学的支持和充实,则与一般宗教只重形式与仪式,毫无两样;反之,佛学有待佛教的宣扬和实践,否则佛学要来何用?不独对人类生活无所裨盆,而且无助於人群社会。

释迦牟尼曾有「说食不饱」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譬喻,前者斥责空言的无益,後者指出「知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实证真义。

佛教通常以「信、解、行、证」为修行的四个步骤,(所谓「解」就是要研究佛学,「行」就是努力实行。)主张行解并重,也就是知行合一的意思。

有关「佛学与佛教」之间的关系,请朋友们看我在大学时代的一篇演讲稿——「佛学的理论与实践」,多少可以帮助同学了解「知行合一」的重要:

〔佛学的理论与实践〕

各位评判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代表政治大学东方文化研究社,参加这一次「慧炬社」所举办的北部各大专佛学演讲比赛,我愿借此机会,和诸位同学来谈一谈「佛学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我非常欢迎在座诸位大德们的指教。

首先,我们从佛学的理论谈起。凡是对佛学稍有研究的人都会承认:佛学有严谨的思想体系,有周密的推理方法,国父孙中山先生说过:「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这充分说明了佛学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科学的原理之上的。梁启超先生也认为:「佛学是智信的而非迷信的。」这正与国父有相同的见解。

我们都知道,佛学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包括八万四千法门,这里头说有说空,说显说密,说教说禅,不外真谛和俗谛,也就是出世间法和世间法两大部门,它从自然界的成住坏空,说到人类生命现象的生老病死;从「独善其身」的小乘法,说到「兼善天下」的大乘法;从客观世界的形形色色,说到我们内在心灵的妄念无明。在时间方面是贯串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空间方面是穷尽了三千大千世界。

这种完美的理论体系,中外古今思想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有识之士,都一致的赞叹激赏。但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法利世的工作并不轻松,如来家业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担负,人天乘的五戒十善固不好守,菩萨乘的六度万行更不易修,不是一步可以登天,瞬间可以奏效的。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持,才能圆证佛果。有些研究佛学的人,停留在研究阶段,而不肯去实践、实证,这一偏差是要修正的。

重视理论而不重视实践,结果就产生了许多流弊,政大教授邱楠老师,在他的「言曦五论」一书中就曾说过:「知识的悲剧是仅止於博学一端,而置笃行的功夫於不顾,如此所学的东西将是一堆冰冷的知识,缺乏光和热。」我们知道博学就是理论的探讨,而笃行就是实践的功夫,如果我们对佛学仅止於博学方面的理论探讨,而置笃行的实践功夫於不顾,那麽佛学就丧失了它的精神和意义,而变成一堆冰冷的知识了。

各位同学,重视理论,不重视实践,这是近代中国佛教之所以衰微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佛学如变成了徒有深奥理论的玄学,而不能应用到人类生活上去,岂不是空中楼阁,使人无从捉摸,这样如何能够发生指导人生的作用?我们又何贵乎有佛法?这不是佛教的不幸吗?

诸位都晓得佛教是一个重实证的宗教,讲求自我体验的功夫的,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一切佛学的理论都是基於学佛的需要而产生的,否则「说食不饱」,一无用处。我们可以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假若现在我们想到高雄去,佛学的理论就像一张地图,它告诉我们到高雄的方法,可以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也可以步行或骑脚踏车。方法虽然很多,应有尽有,但有一项事实是为我们所不能否认的:如果我们不移动脚步,朝着高雄的方向前进的话,我们将永远停留在原地,一辈子也到不了高雄的。

话又得说回来,佛学是理论与实践合一的,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理论作基础,就不能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仰;同样的,佛学如果不透过实践的功夫,将永远发挥不了救世济民的效用,也达不到修行证果的目的。因此今天我们要提出「以实践印证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口号,把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两不偏废。我们既然知道世俗的烦恼是无尽的,我们就要痛下决心灭除它;既然知道苦海的众生是无边的,多少人在水深火热中呻吟,多少人在饥寒交迫下哀号,那麽我们就要效法倒驾慈航,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的利他精神,本着地藏王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心、大愿,代众生受一切苦,虽然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我们既然知道佛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大觉者,就不能畏难不前;一定要勇猛精进,向着真理的高峰迈进。

各位同学,从佛学理论研究中,我们知道大乘佛法才是如来本意,我们实践的目标也要以大乘精神为依归,我们不要以做一个小乘的自了汉为满足,我们不但要独善其身,而且要兼善天下。拿出我们的毅力,贯彻我们的决心,努力做天地间的第一等人,宇宙间的第一等事——也就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人、弘法利生的神圣工作。

最後,我以「弘扬大乘佛法,复兴中国佛教」的责任,与在座的各位师长,同学们共同勉励!

要进一步地了解佛教和佛学,请同学们从第二章「佛教的特色」与第三章「消除几种不必要的误会」,以及第四章「几种简要的佛教道理」,第五章「信仰佛教的好处」等叙述中,慢慢地去阅读,仔细地去体会了。

第四  神是如何产生的

说来十分有趣,在旧约创世纪中记载的是上帝创造人类的故事,但近代的心理学家以及宗教学者,在深入地研究之後,却告诉我们一个相反的答案:神是人创造出来的。

人为什麽要创造神呢?简单地分析,可以得到解答:

古代科学不进步,人们对於大自然不甚了解,对於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天灾地变感到恐惧,以为一定有一个「东西」在暗地里作怪,他们就称之为「神」。

人们看到闪电打雷,常常伤害人畜,引起火灾,就以为有「雷公」、「电母」;看到洪水泛滥,来势汹汹,就以为有河神。(「河伯娶亲」的故事就是这种迷信下的悲剧。)

据专家学者的考据,人类所崇拜,所「无中生有」的神,最多竟达到三亿三千万个的,你说吓不吓人?

然而这许许多多的「神」——代表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无知和恐惧。却随着科学的日新月异,而一个个在科学照妖镜下现了形,一个个地又被人类毁弃了。

在知道闪电打雷的真象之後,谁还会相信有雷神?在了解疏濬河川可以防洪之後,河神自然就寿终正寝了。

这些神的死亡,代表着什麽呢?代表着人类理智的觉醒,人类懂得运用自己的智力可以和大自然抗争以後,「人定胜天」的观念就深入人们的心中,人再也不必可怜兮兮地向祂匍匐、膜拜,向祂谄媚、赞美了。

然而今天有部份的人们,为什麽还固执地认定有一个全知全能的造物主呢?这个问题的解答很容易懂,因为人类不了解宇宙、人生的奥秘,人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世界如何生成的?由於所知有限,未能了解它,所以就凭空地创造一个「神」来,毫不费力地就解答了这些疑问。

但相信神创造人和万物的人,却不想想看,上帝从何而来?如果上帝能自己存在的话,那麽人类又何必请神出来解答宇宙的起源呢?换句话说:神能够自己存在,万物也能够自己存在了。

神是人类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究竟,所产生的幻想,有一天人类的科学更进步,人类的理智更清晰,人们将毫不留恋地抛弃祂——像以前人类抛弃了河神、雷神、树神、灶神、石神、筷子神、碗神......

你知道吗?神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实体上的神根本就求不到,因为人类在以自己的形相造神的时候,所造的并不是实体的神(也无法造),人们所造的是心理的神,观念的神而已。

说来也很可怜,人类一方面在赞美、膜拜慈悲的神的时候,另一面内心却还怀着无限的恐惧和空虚呢。

注:请参阅「蔡元培全集」第八十一页「理信与迷信」一文。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