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劝进第九

[日期:2012-11-15] 来源: 作者:李圆净居士着 点击数:

劝进第九

念佛固然是背尘合觉,返本归元的第一妙法,而对於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在家人身在世纲,事务多端,於摄心参禅,静室诵经等,不是势不能力,便是力不暇及。只有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在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此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处都好念。(睡眠澡浴,和不洁净处、也可念佛,但只可默念,不可出声。)果然是痛念无常,用心真切的,便不论公私干办,八面应酬,闹静忙闲,苦乐逆顺,也和他念佛两不相妨。不见古人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只要你生死心切,便梦里也不会失落。那力量稍轻,世缘稍重的,也须忙里愉闲,不容一日放过。即有片刻无闲的,每日晨朝十念,积久功成,亦不虚弃。(连称佛号,尽一气为一念,这样十口气为十念,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意在借气束心,令心不散,此为大忙之人而设。)

至於初学的人,才把一句佛顿在心头,那闲思妄想愈觉沸腾,便道念佛工夫不能摄心。不知我们无量劫生死根,怎能即断。来到亲证三昧的,谁无妄念。当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纯熟了,自然妄念逐渐减少。况能够觉得妄念重者,正亏得这一句佛。如不念佛,那妄念潮涌澜翻刹那不停的,自己怎能觉得。所以妄念是病,念佛是药。久病非片剂所能治,积妄非暂念所能除。且莫管他妄念纷飞,但贵在念佛精切。我们既未能绝虑忘缘,正好以念还攻於念,即缘虑而作修进。念一佛名,换却他百千万亿的杂念,岂不甚妙。这便是以出世之念,换他世间之念。以功德之念,换他罪业之念。难解脱之念,换他缠缚之念。以安乐之念,换他危险之念。简直是难楔出楔,如巧匠偷梁换柱。淘汰得众生杂念销亡,习气渐融,心光渐露,本分渐证,连这念佛的一念亦归无何有之乡时,自然与彼佛把臂共行,同一鼻孔出气了。

经说: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不必疑自己的罪业深。古德说:「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所以也不必疑自己的根器钝。却是最忌说我今忙迫,且待闲暇。我今贫乏,且待富足。我今少壮,且待老时。如果分定常忙,分定贫乏分定夭折的,可不是无缘修习了。往时的人说:「七篇时文,几级官位,数箱金帛,一区宅子,数亩田园,几个娇妻美妾,一场没正经没要紧闲是闲非。人人被他泪没一生,个个打出这个窠臼,虚碌碌一场,早已谢世」。我看现在时文虽然不做,这个窠臼也还差不多。到底世人念佛的不真切,只是把生死两个字看得轻忽,所以一生忙忙碌碌,把性命撇在虚空,和自己全没干涉。即或当场嗟叹,片时毛骨悚然,过後仍然醉梦了。古时有一僧,探望俗友,劝他生死事大,急须念佛。友谢以三头未了。僧问这话怎麽说。他道:「亲柩未举。男婚女嫁未毕。」僧别去不久,俗友忽然去世。僧往吊,作诗道:「吾友名为张祖留,劝伊念佛说三头。可怪阎公无分晓,三头未了便来勾。」此言虽浅,大可醒俗。你看那死囚求生,虽然太迟,但比起我们来,总算是快的了。因他还有一个死期,在此一日前,尚可宽然打点。然而我们在三界狱中,年年可死,月月可死,日日刻刻可死。贱死贵亦死,老死少亦死,恶人死好人亦死。不序勳,不序德,不序齿,一息不来,便分今古。倘不早为打点,姑待一刻。万一这一刻驾帖到来,可不手忙脚乱了也。世人对於毛细的事,也得计较一下,怎的不在这个上头计较计较。要晓得人命在呼吸间,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无论千念万念,只贵当念一句,以为往生正因。只要此心不缘过去,不缘未来,专注当念一句,就是事一心,定可往生。如久久纯熟,当念亦脱,便入理一心,生品必高。

果然信愿坚决的人,一日念佛,一日往生,日日念佛,日日往生,不论什麽时候,命根一断,即生净土。须知念佛一法只有死得下狂妄知见的才能得益。任凭他智同圣贤,都应置之度外。端的是要生极乐世界,端的是要敌他生死,不是说了便休。须是实实落落,当做一件事做始得,若也半进半退,以信以疑,又诵经,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临了济得什麽边事,怎能出得轮回。且把那三藏十二部,让与别人悟,八万四千法门,让与别人行。不管他会与不会,见性不见性,只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如靠着一座须弥山相似,摇撼不动。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这样念,有事也这样念。安乐也这样念,病苦也这样念。生也这样念,死也这样念。但把这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任人以死相逼,令其改辙,也不可得。只这麽样的一念分明不昧,再何必问人觅取归程。

大抵真心念佛人,在欣爱烦恼中,必然念念不间断。所以烦恼也动他不得,欢喜也动他不得。烦恼欢喜既不能动,生死境上自然不惊怖。如果只些小喜怒现前,阿弥陀佛便撇在脑後,如何能得念佛灵验。所以要知念佛的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上取证。倘念佛念到欢喜烦恼上作得主,然後於病苦中也作得主,如病苦作得主,便於临命终时了了分明,得知去处。本来平日积功累行,去爱绝非,原是为的临终作预办之计。功行固在平时,而吃紧尤在末後。从前悠忽,到此延搁不得。从前迷着,到此糊涂不得。从前浮华,到此假借不得。从前歧路,到此徘徊不得。只方寸间灵明用事,醒则立现莲台,迷则六道三途有分。净秽顷刻异路,好不危险。究竟把握要诀,不外一心正念四字。每见念佛的人,寻常俱说求生净土,到末後临命终时,忽又衷情惑乱,畏死彷徨。一念差错,历劫轮转,岂不大背初心。才有疾病,当要坦荡身心,莫生疑虑。直须西向正念,一心称名。应念此身多苦,若得离此苦趣,往生净土,受无量快乐,乃是称意的事。如脱敝衣,得换珍服,谁还肯恋着敝衣。且嘱家人和看病往来问候的人,凡来我前,决不得说眼前闲杂话,也不得软语安慰,祝愿健康,这些都是虚华无益的事。如病重将终,亲属都应助念,不许依恋哭泣。不许翻动更衣。气绝之後,亦不宜即哭即动,且待经过八时,待他通身冷透之後,方可哭泣移动。(气绝而身未冷透,此时神识未离,还有知觉,如闻哭声,或被触动,一转悲念,或起烦恼,不特难以往生,且防堕落异趣,切莫不怜死者之苦,只图迅速了事,忍心害理,故施惨毒,此中关系极大,余曾辑饬终津梁一书,专论此事。)能够这般行持,才是千稳万当之计呢。

 

 

上一页:发心第十      下一页: 行持第八返回作者目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