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追念慈舟上人——在臺北十普寺举行追念会讲词

[日期:2012-11-20] 来源: 作者:道源法师等著 点击数:

追念慈舟上人——在臺北十普寺举行追念会讲词

道源 

上人与华严

上人三十三岁出家。三十四岁受戒。三十五岁,三十六岁,「冬参夏学」——冬天住禪堂,夏天听讲经。三十七岁,亲近月霞老法师,加入华严大学,三年毕业,又随侍月师一年,在这四年之中,奠定了华严学识的基础,坚固了弘扬华严的志愿。汉口九莲寺,了尘和尚办华严大学,及常熟兴福寺,惠宗和尚办法界学院;皆由戒尘老法师主讲华严经,上人為辅讲。及至鼓山虚云老和尚办法界学院。湛山倓虚老法师,介绍上人接住北平净莲寺,再办法界学院,都是上人自己主讲华严。据我所知,上人一生讲了两遍华严经。以后住在北平安养精舍,以及再去福建,是否再讲过华严,则非我所知了。我们要知道:讲华严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是经文太长,经理太深!所谓「华严教义,犹如因陀罗网」。倘若不下一番真功来研究,则自己会陷入於网孔里钻不出来,如何能令人纲举目张?纵令自己研究好了,肯不肯发心為人讲演,还是一个问题?因為讲一遍华严经需要三年,至少亦须两载。设若消文太快,则文中义理发挥不出来;讲的人糢糢糊糊,听的人糊糊涂涂;结果是:讲者听者悉皆唐捐光阴,空费精神!第二是难得「处成就」!因為讲其他的经论,时间短,则所费不多;信徒多,则收入不少;或者「有利可图」?至若讲华严经,那就非「赔本钱」不可了!讲华严经并不是不许信徒们听,实在因為在家居土抽不出三年的空时间。所以讲华严经只有以比丘為「当机眾」了。现代比丘虽然不持「银钱戒」,毕竟是些「穷和尚」,自己尚无钱好用,那里有钱供养师父,供养「常住」呢?不但「听眾」不能供养「常住」,「常住」还要供给「听眾」宿膳,以及经书文具「衣单钱」哩。以是之故,讲华严经实在是一桩难事了。即如上人所讲的两遍华严经,第一次是当代高僧虚云老和尚成就的,第二次是「财法双给」上人自己成就的。倘若对於华严经没有真正认识的人,实在发不起来这样大心啊!

上人与净土

虽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但要真正入道,则非一门深入不可!因為「脚踏两隻船」是难以渡到彼岸的。上人是以念佛為「正行」的。修行之事,固然需要自己的善根,但明师善友之助缘,亦很重要。假若上人出家以后,所遇到的师父,都是毁谤净土的,恐怕上人也就不会念佛了。上人的念佛明师,即是剃度恩师照元老和尚;出了家就跟老和尚学念佛,受了戒以后,仍然跟老和尚学念佛。上人的念佛善友,即是戒尘老法师;同学华严,同修净土,前后同住十几年。有人说:月霞老法师圆寂时,学人们问:「老法师将往何处去?」师曰:「讲华严经去」。又问:「到何处讲华严经?」师曰:「到驴胎,在驴胎里讲华严经;到马腹,在马腹里讲华严经!」咦!是真究竟之谈!所谓「处处皆是华藏界,从教何处不毘卢」若然,则上人何必一定要求生西方呢?上人说:若已亲证「毘卢性海」者,则「处处皆是华藏界」。吾等尚未证得,不可妄说大话,仍以求生极乐為最稳当!而况极乐世界并不在华藏世界之外,念佛法门并不违背华严法门,故虽「教」弘华严,而「行」修净土。

上人与戒律

汉口九莲寺华严大学,请来一位湖南省人归元法师,讲「四分律比丘戒本」。上人坐在后面随眾听讲,听完之后,欢喜讚嘆说:「我当了多年的比丘,今日方知所受的是甚麼戒了」!虞山兴福寺开办法界学院,仍请归元法师讲比丘戒,上人仍然随眾听讲。讲完之后,即阅「四分广律」。阅后,方感律文太繁,「开遮持犯」不易记忆;而适值弘一律师之「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出版,上人得之,如获至宝!此后常為学人们讲解「戒相表记」。而上人自己持律之精严真诚,实非常人所及。例如上人在汉口佛教正信会,讲大乘起信论时,不知是谁把「闹鐘」的快慢针拨到快的角度上了;因之,外面的时鐘刚到十一点,而上人房内这个「闹鐘」已跑过十二点了!饭开来了,上人不吃!虽然经人一再解释,上人终於未吃这顿午饭!又如上人在北平净莲寺,有一天伤了风,信徒们特往「同仁堂」买来两丸药,嘱上人在睡前服之,过一夜病就好了。次日晨,我问上人的病好些麼?上人说:未见好。我说:居士送来的丸药,说是很有效,怎麼无效呢?上人说:丸药未用。我惊奇的问:為甚麼不用呢?!上人说:先是未记得服药,到临睡时想起来要服药,可是你们都睡了,没有人给我「授」,所以也就没有服用。咦!这种苦药,纵然不加「口授」,又有谁能说是犯了戒呢?!然而上人以為「大律」如是说,即应如是持。其持戒之精严真诚,有如是者。

上人之重法

无论是那一位法师,或者是上人的「学人」,只要是在讲佛法,上人一定随眾听讲,而且一定「搭衣」「持具」「拜座」。我諫劝说:上人自己要讲课,讲课一下来,应当休息下,何必随眾听讲呢?上人说:有比丘讲佛法,不去听,犯戒。那末,上人坐在后面,方便听听好了,何必一定要「搭衣」呢?上人说:听佛法,不塔衣,犯戒。我再要求上人不必「拜座」;因為我是您的「学人」,您在下面礼拜,我坐在上面实在不安!上人说:為尊重佛法,应当拜座。比方到了印度菩提树下,见了「金刚座」不是要礼拜吗?為甚麼要拜那块大石头呢?因為世尊坐在上面讲过佛法,乃是「法座」,所以要拜。讲过佛法的座位,我们还应当拜,何况座位上现有一位法师在那里讲法,焉敢不拜?!我们是当法师的,我们是懂得佛法的人,我们倘若不肯以身作则,来尊重佛法,那就不要怪一般人之「轻法慢教」了。

上人之见地

有专门弘扬华严的人,批评上人之精严持戒,一心念佛,為「著相」者。在本文前面已提到过。上人常说:华严经之所以為「圆教」者:以其「圆融无碍」「圆摄一切」。「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持戒念佛之「行布」,固不得於华严之「圆融」。而况华严教海「圆摄一切」,岂不摄持戒念佛之法?!故不為批评者所动。其见地之正确如是。上人更有一奇特之事:上人虽曾结婚,但无子女;在上人这一「门」算是「绝户」了,可是上人的叔兄那一「门」却有五男一女。上人费了几年的心力,把五个姪子一个姪女,通统度出了家。上人说:「不孝有三,无后為大」不是究竟之理;应当是「不孝有三,有后為大」。试想留下后代儿孙,除了「造业」以外,对於祖宗还有甚麼利益?所以上人把全家的人都度出家,名之曰「挖断根」。是真超人之见地了!

上人之定力

真功夫不怕考验,经过考验,方能见到真功夫。假若功夫不真,在平常无事时,尚可「装模做样」;倘若遇到「境界」,就难免「手忙脚乱」了。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宋哲元的军队,与日本兵开战。打了几天,胜负未分,这一天晚上,忽然报馆发行「号外」说是:「中央的陆军空军都开到了,立即加入战斗,日军在节节败退中」,我们虽然是方外人,但谁都有一个爱国心,得著这个消息,真是欢喜若狂!詎知天尚未明,卖豆腐的来报信说:「宋哲元的军队都开走了!城门也开了!警察也不见了」!这真是一个晴天霹靂!把大家惊的面面相观,手足无措!天将发亮,日本的一大群飞机,低空飞过,轰隆之声,几乎把门窗玻璃震破!大家对於这种「境界」都没有经验过,立时感觉到大难临头了!有的浑身发抖,面如土色!有的牙齿打颤,语不成声!我赶快到上人房间里看看,见上人闭目端坐,如入禪定!我慰问说:上人受惊吗?上人微开双目,呵斥说:越是到了性命交关之时,越要「放下」!这一句佛号,不要「打失了」!快去静坐念佛!惊个甚麼?!咦!遇到惊慌的境界,能以若无其事,足见上人的定力坚固了。

上人之著述

上人虽然讲演几十年的经律论,可是从未著过一本书。三十一年,在北平讲演普贤行愿品,有两位女弟子:一位是通方比丘尼,一位是沉国华优婆夷,把上人讲的记录下来。名之曰「普贤行愿品亲闻记」,我见到的只有这一种。上人二次到福建,我听说出版了「大乘起信论讲录」;可是我没有见到。我很希望能把行愿品亲闻记,再版一次,以广法缘,而报师恩。

上人之寿腊

三十一年,普贤行愿品亲闻记出版时,我本拟作一篇序文;但又想到不如把上人的歷史写上一段,当时上人已经六十多岁了,将来也好做个参考资科。於是请上人把六十多年的经过,讲给我听,我用笔记下来,名之曰「慈舟法师之略歷」,附印在「亲闻记」中。三十八年,我来臺湾,甚麼经书都没带来,所以这本「亲闻记」也没带来。有一天在臺北十普寺,遇见车镜如居士,谈起这件事来,他说他带来了一本,於是转赠给我,我保存到现在。

最近,接到朱斐居士来函,得知上人生西了!我即将以前写的「略歷」翻成白话,寄给朱居士,请他在菩提树刊发表,藉以报告读者。文稿寄去后,又接朱居士函,说是据香港来函,上人生於光绪三年,享寿八十二岁。与我所记者颇有出入云。盖我所记者,是本於「略歷」中「清光绪辛丑师年二十四岁」推算的。光绪辛丑即是光绪二十七年,往前推算二十四岁,上人应生於光绪四年。歿於民国四十六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应享寿八十岁。若是按国历算则歿於四十七年一月六日,当為八十一岁。然而我们為弟子的,谁都希望师长多住世几年,应当遵从香港之函,以八十二岁為準确。可是树刊急於排印,拙稿来不及改了,谨补记於此,以誌吾过!好在我们出家人不重於世寿,而重於「僧腊」。上人三十三岁出家,八十二岁生西,应得僧腊五十整。其实是应当注重「戒腊」,若按「戒腊」计算,上人是三十四岁冬期,在汉阳归元寺受的具兄戒。是年无「夏」,应自三十五岁「初夏」算起,至八十一岁最后一「夏」止,则得「戒腊」四十七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