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广钦老和尚访问记

[日期:2012-11-20] 来源: 作者:承天禪寺编印 点击数:

 

 

广钦老和尚访问记

章克范

——民国64年7月1日海潮音——

名山禪窟礼謁高僧

又一次礼謁了素所崇仰的清净僧——台北县土城乡清源山上承天禪寺中的广钦老和尚。

这位现年八四高龄的老僧,曾以禪定功夫,不食烟火,只吃水果,故有「果子和尚」之雅号。如今,為了接引远来的香客、游客、洋客和满怀狐疑意存问难的閒客,方便开示之餘,也会偶而啜上几口薄溥的麦片汤。他的精神好极,眸子清明,听觉聪颖,步履安详,气韵生动,比往昔任何一次所见都好。他说已经三年未下山,但也不準备讲经。

安坐在地藏殿中不求闻达的广钦长老,他的盛名,却默默地正在韩国、美国、欧洲迅速传佈,也在国内年轻的学子群中传佈,因為他告诉他们:「佛法并未衰微,人心确在衰微。」

向来不问俗事只谈修持的高僧,这次却意外地以非常亲切的笑容来欢迎我们,并破例地与我们大谈僧事,使我们受宠若惊,猛然想起,这不是他一生行持的写照吗?对!这真是他吐属平凡寓意深切的箴言!

山花含笑鸟语迎人

三月九日清早,天色灰濛濛的,虽无雨意,也不见得会放晴,是个乍暖还寒的星期日,本想在家沏杯好茶,读些佛经,忽然记起昨晚曾与任教三军大学的丁肇强居士有约,要去土城承天禪寺瞻礼广钦老和尚,遂匆匆用过早点,向车站绝尘而去。

到了公路西站,黑压压一片人潮,去登山的、郊游的、赏花的、钓鱼的,挤得水洩不通,好容易在人丛中找到他,竟是西装毕挺,披掛齐全,如赴盛宴模样,原来他是初度晋謁,坚持一定恭敬诚信,不但事先沐浴,换著新装,也不杂饮食,拒进早点,使我惭愧不如。登上公车,居然那麼凑巧,不但天气回暖,太阳也张著笑靨,从厚厚的云层裡钻出来了。

车到土城,徒步登山,山道幽静,鸟语迎人,花吐清香,树发新绿,使人俗虑顿消。到了半山亭,每隔数十公尺,路旁就有一块信眾捐建的石碑,碑上刻著佛、菩萨的圣号,朝山的男女,已络绎於途,各怀虔诚,徐步向前,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参礼古剎的境况,颇有几分相似,所不同的只是此山开闢未久,少了几棵合围的古私,松涛清响无从领受罢了!

进入禪寺,山花含笑,林木苍翠,高僧住处,毕竟又有一番风光。先在大雄宝殿礼过佛,驀直向地藏殿行去,安坐在门口的老和尚,老远就向我们招呼,慈祥亲切,如迎远归游子,其发自内心的愉悦,為歷来所仅见。

古佛风范不可忘记

他把我们让进殿左的沙发椅上坐定,愉快地為我们说开示,从山居的近况说到弘法利生的规范,整整為我们说了一个小时。

他说:「近年来经常有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学人或僧侣上山来参究佛法,他们既怀著诚心,也怀著疑心,经过简单的说明,莫不皆大欢喜,轻鬆愉快地回去。还有国内年轻的大、中学生们、老师们,信佛的虔诚,见解的深刻,也令人欢喜,这都是值得欣慰的事。他们无论用语言或文字,直接或间接去宣扬佛法,对社会都会发生良好的影响。」

叙过家常,话锋一转,他就对现在的僧团有了感触。他说:「社会环境在变,僧团的环境也在变。从前我们在丛林裡的作法和现在的出家人的作法就大有差别。从前的出家人比较重视佛法,成天在行、住、坐、卧中办道,现在為环境所迫而出家的人多,因此,為自己的利益而奔忙的人也多,真正為佛法弘布而尽心的人就少了。」

接著,他就说明理由。他说:「佛法是出世间法,与世法毕竟有别,过去佛的风范犹在,我们不可忘记。遗憾的是现在的出家眾不自觉地将政治也带到佛法中来,以观光、出售佛的雕像、塑像、画像来弘扬佛法,这样向工商业社会看齐的做法,就戒律来说是有抵触的,就是『不如法』。」

戒律主要戒自己

於是,他以丛林规矩来作证,加强他的论点。他说:「丛林规矩,不论你是学禪、学净,还是学天台、学法相,都讲老实修行。现在大家多為生活忙,修行只是应应景而已。难道会看经、会穿袈裟就成了僧宝?也有人拿起笔来能够写写,也归不到佛法这一边去,说起来也是遗憾!」他又感喟地指出:「从前的丛林,以救济灾荒与施捨穷困来与社会结缘,消灭苦难;今天台湾各道场的做法恰恰相反,大家儘在比赛谁个的斋饭做得好,以拉拢社会上有钱和有地位的人,这样成天在声色货利裡打转,与佛法的距离就远了!」

谈到僧眾与居士之间的关係,老和尚谦称僧团做得太少,没有產生领导作用。他举了两个例:第一个说法师们没有切实地去和居士们说明佛教的佛、菩萨与道教的神祇有什麼不同,到了今天,无论在城市或乡村,土地公、城隍爷、文昌帝君、关公、妈祖、赵公明、吕纯阳等,与佛菩萨供在一起的寺庙还多的是,实在不应该。其次说到戒律,出家人也多未深究。他说:「戒律主要在戒自己,不是光教人做,自己不做。」

佛法未衰兴衰由心

讲到这裡,他才郑重地将国内外许多人问过他的这个重大问题的答案说出来:「佛法并未衰微,人心确在衰微!」他接著说明:「因為人心衰,所以社会风气乱,道德水準堕落,佛法自然不兴了。无世间法就无佛法,要佛法兴盛,就应该在人心上做工夫。」於是,他庄重地念出三句人人皆知的老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但是这三句话从他口中说出来,就有千钧之力,震得我们在座人的耳膜都嗡嗡作响!

接著,他為这三句话打个浅近的譬喻来作解释。他说:「现在的读书人,作兴到国外去留学,特别是到美国和欧洲去。这些西方国家,就是不重视伦理道德,只讲求科学技术,儘管技术学好了,还是皮毛,做人的道理没有学,纵然一个个都得了博士学位回来,於国家、於社会,严格说起来,并无多大用处!」

梦在六道不出娑婆

老和尚甚至将世界的祸乱与纷扰,也归咎到西方人的无知上去。他说:「他们(指西方人)以物质文明点缀了花花世界,却又以不能明礼尚义而使世界发生动乱,引生灾难!」因此,他说:「西方人不容易了解『人身难得』这句话的道理,自然对『眾生(水陆四生胎卵湿化,九类蠢动,一切含灵)皆有佛性』更无从体会了。我们的身体会坏,佛性却不会坏;眾生虽有佛性,却天天在做梦,连吃三餐还是在做梦。梦在六道轮迴,不出娑婆。要出娑婆,就须有缘得闻佛法,并照著它的道理去做。」

他说:「社会并不是照佛法组织起来的,但是娑婆世界嚮往佛法。因此,献身佛法的出家人,不可自己被社会染污,应该以自己的行愿去净化社会。出家人是為捨名利而出家,现在竟也有人在為名利而明争暗斗,真有失出家人的本分!不从苦入道,不忍辱精进,竟跟社会上的人一样去搞派系,试问:这样怎麼成得了人天师表?!」

由苦入道行愿相继

一阵感嘆的话说过,他又把话题转到过去佛、菩萨的修持上来。他说:「过去的佛、菩萨都是苦修的,有的修几生,有的修几多劫,生活淡泊,不妄造作,所以能开悟,了生死。现在的人多不想吃苦,也不相信佛、菩萨為佛法而捨命的道理,因此入道很难!」他说:「过去的佛、菩萨,各各愿力不同,如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修行人应该效法佛、菩萨,每人至少发一个愿,永持勿失,直到成佛而后已。但这是弘法度眾的愿,圆证佛果的愿,不是要你把庙子盖得大一点,住得舒服一点,如果这样发愿,真是太可怜了!」

他慈悲地指出:「现在的世间上,的确有这样的出家人,他们只图把自己的庙子建得大,自己的信徒聚得多,好在人前称能!他不许信徒敬信别家寺庙的佛,只信他庙内的佛,只许信他一人,也不许信徒尊敬其他的出家人。像这般贡高我慢妄自尊大的人,还不是在名利圈圈中打滚,同平常的在家人一样,在苦恼中过日子啊?!」

上山的信眾与游客越来越多,有的憩在殿内,有的站在殿外,老和尚看他们一双双带有祈求的眼光,知道还有许多问题待理,纔以坚定的语气作结论:「佛法未衰,而是人衰!」接著,以鼓舞和嘉许的神情告诉大家:「在家居士近年来在护法上的成就颇能尽力,但是,还要精进,不可满足。只要真心学佛,不问在家出家,都可成佛。」

丛林修持不在言说

广钦老和尚的谈话,如江河倾泻,开口以后,就插不上嘴,只有道一师的口译,不断传述。真奇怪,往常听开示,多半靠译人,这回忽然耳根灵光起来,几乎可听到七成左右,句句发自肺腑,切中时弊,令人感激莫名。但是他到底未曾谈到宗门的修法,而这正是年轻的学佛人所想知道的,於是我以恭敬恳切之心,请他说一说「时下修禪,是否禪、净双修最為逗机?」

他说:「禪非关色相,非关话头(参话头是参佛),不在讲说,不在弄神,只求入定,能定就有禪。近百年来,学禪人多从念佛打基础,这确是一条路,但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因此我不劝大家也走这一条路。」

礼谢出来,到斋堂用过午膳,就与丁兄折往后山的日月洞去,这是当年广钦老和尚的住处,现在传良法师在那儿安单,修持平实,接眾谦和,是一个难得的龙象。回程路上,想起寺内清淡的斋供,大眾安和的行止,高僧悠然的慈顏,山野寧静的幽风,谁说我们国内没有禪呢?!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