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出家心行之一

[日期:2012-11-15]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着 点击数:

  要出家,先学三年婆娘

  记得我在狼山出家当小和尚的时候,因为清晨要起板、撞钟、打鼓,所以一定要起得早。但是那时没闹钟,所以难免会起晚了。但是老和尚也真厉害,只要板没有打、钟没有响,我的房门就会响;只要我的房门响了几次之後,我的头就会响,会「挨栗子」,原来是老和尚给我「栗子」吃了(即握拳以指关节敲击状)。这可不是开玩笑,头会肿起来的,所以挨几次栗子之後,小和尚就不敢不起来了。

  当时我们山上用的水是天上的水,那是下雨时,将水缸摆在屋檐下,一缸一缸盛接下来的,屋檐下摆满了几十个水缸,屋檐有多长就摆多长。这在乾旱时期是很珍贵的用水来源,所以如果不节省用水,老和尚就又来了。

  还有,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用织布机土法织成的粗布裁制成的,这样的衣服都是粗粗厚厚的,不像现在的衣服这麽轻便,洗的时候一定要用手使力地搓。你们想像看看,厚厚的布要用小小的手搓洗乾净,那真是不简单!

  如果衣服坏了,稍微弄破个洞,老和尚见了一定会骂说:「这衣服怎麽弄个洞了?调皮,赶快去补!」还好我在家里看过我母亲做衣服,我会拿针、会穿线、也会缝。我那小师父不会,这时候老和尚就教他,老和尚说:「要出家,先学三年婆娘。」

   话中的「婆娘」就是婆婆妈妈的意思,婆婆为孙子缝缝补补、洗洗煮煮,妈妈也是一样。因此,做缝缝补补、洗洗煮煮这些事的,就叫做「婆娘」。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出家当和尚,要先学三年婆婆妈妈做的事。

  至於照顾庭院的花草树木,老和尚也非常在行。老和尚们把整理花草树木当作修行,当然也是一种运动。小和尚自然就成了老和尚的帮手,像母鸡带小鸡、大鸭带小鸭一样,第一代带第二代,第二代学会了再带第三代,之後代代都学会怎样照顾庭院了。

  自立而能立人

  我讲这些的用意是要告诉你们,出家人应该学会自立。我曾经到访日本、西藏、英国、美国等地的佛教团体,大部分都是功能很完整的community,中文叫作「社区」,community的机制就如中国谚语所讲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就是说,衣、食、住、行、管、教、养、卫,无一不包,无论穿的、吃的、住的,或是交通、经济、治安,乃至教育、安养及保健医疗等,都必须是自足的。

  如果一个团体、一个社区缺少上面所讲的任何一项,就没有办法自给自足,就容易发生危机。因此,我们的团体随时都要培养自给自足,不依赖他人的习惯和能力,这样不仅能自足,还能支援其他人。

  举个例子来说,纳莉台风来袭时,造成很大的灾害,农禅寺、文化馆本身都是受灾户,可是因为我们的机制灵活、功能完整,所以当时不但不混乱,而且还能去救灾。譬如农禅寺淹水已淹到膝盖了,厨房也熄火了,出入农禅寺都要乘坐橡皮筏,但还能做出便当,一千份、一千份地送去给断了炊的台北居民及市政府的员工吃,这就是因为我们有完整的社区功能。

  我们学校现在的人数,师生合计约有三十个人左右,这已经算是一个满大的团体了,所以应该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机制,样样都要会、样样都能自己来做,不要依赖别人。当然我不会要求你们现在就要自己种菜来吃、自己做衣服来穿,但是将来可能是要的。总之,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就是应该要会,要把出家人的生活以及出家团体的运作学会。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所参访过的佛教团体。在英国,有一个由比丘、比丘尼共同组成的十分现代化的佛教团体。这团体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位於英国北方海拔很高的高山上,到了冬天,因为下雪的缘故,会有四、五个月封山。他们在那里相当独立自足,其中有几个部分特别令我感动!

  第一个是他们的厨房,厨房平时只有两个人当职,要负责全部人的餐饮,由於他们吃得很简单,所以不用花太多心思在准备餐饮上,还可以一边准备餐饮一边修行。他们虽然吃得简单但很健康,不像我们既讲究营养,又说什麽菜色要常常变,不然肠胃会「呆」;可是他们长期这样吃,肠胃也没有「呆」。

  此外,我还参观了他们的缝纫室。我看到两位出家人正在做衣服,一位原来是大学心理学的教授,一位则是医生。他们告诉我:「一定要会做衣服,否则就没办法换装出家。」所以,要先学会做自己穿的僧服,才能出家。

  然後,我又到出版部门去参观,里面有一个人正在打电脑,另一个在画画。他们介绍说,因为团体里也出版一些书籍和文宣品,如果要请外面的人来编辑、设计,那要花很多的钱,团体并没有这笔经费。因此除了印刷、装订外,其他像撰写、编辑、排版、设计等工作,都是自己来处理。所以,他们除了自己用功修行之外,也做文化出版的工作。

  接着,这个团体的住持又带我到另一栋房子去参观。我看到一群身穿工作服、头戴工地安全帽的人正在拌水泥,或是挑石头爬到鹰架上修葺房子。乍看之下,我还以为是外面请来的工人,仔细一瞧,才发现都是这里的出家众,里面竟还有两位比丘尼,他们说,这里是男女平等的。另外,我还看到一尊正在雕刻砌建中的释迦牟尼佛立像,询问之下,也才知道是住持带着一些弟子一起做的。

  你们看,这个团体的出家众各个都有多方面的才能,原本不会的技能都变成会了。这就是我之前跟你们提的,应该要朝自给自足方向发展的好例子。

  做个无所不为的大丈夫

  最近,农禅寺有位女众法师跟我说:「师父,男众搬迁上山了,现在要把女众当成男众来用。」我说:「什麽叫做『把女众当成男众来用』?」他说:「粗重的工作,原本应该由男众来做的。」我就说:「你们本来就是丈夫,都是女中丈夫,如果不是女中丈夫,根本没勇气出家。既然出了家,就没有分什麽是女众的事情、什麽是男众的事情。举例来说,缝缝补补是女众的事吗?洗洗煮煮是女众的事吗?这是不分男众、女众都应该要会的。同样的,电灯坏了、东西停摆了,不仅是男众,连女众也应该学会处理。」我曾参观过一个天主教的女众修道院,他们的机制、功能也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希望你们出家以後,十八般武艺要样样皆通,女众不要依赖男众,男众当然也不能依赖女众,出家众不要依赖在家众。出家众应该养成顶天立地、独立自足的性格,才能成为人家的靠山;而不是把别人当作靠山。否则,样样都要依赖人、都要别人来帮你解决,那就麻烦了。

  (讲於二00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僧伽大学「创办人时间」)

  奉献与关怀

  今天,我想跟各位分享的是,做为一个未来的出家人,必须要具备哪一些条件,才不会被环境所淘汰。

  持戒谨严、生活简朴、精进修行,这是出家人的本分,不管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出家人,都应该相同。但是,光是这样对一个现在的出家人都嫌不够,更何况是未来?

  现今台湾佛教有那麽蓬勃的气象,并不完全是因为台湾人信佛的缘故,台湾人喜欢的,应该是民间信仰,而不是佛教。那麽,是不是说有几个出家人持戒清净、生活简朴、修行精进,佛教就能这麽蓬勃呢?如果只是这样子的话,那麽台湾今天可能根本没有佛教了。

  关怀社会,延续佛教生命

  大约一百多年前,大陆佛教给人的印象就是「与世无争,青磬红鱼了此残生」,这样的佛教对社会而言,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负担。因为一个好好的有用之人,却不能够为社会生产。不事生产也罢,他还要吃,即使吃得简单,那还是要吃,只有去化缘,向人化得一些钱和食物来养活自己。然後他们还要说:「我们敲木鱼就是在修行,我们庙里供着「大清皇帝万岁万万岁」是为了祈求国泰民安,为人类祈祷世界和平!」民国以後,又换成供着「当今总统万岁万万岁」。

  当时在大陆大约有五百万出家人,大多就是这样坐享其成,不但没有做弘法的工作,也没有做社会关怀的工作。即使有的话,也只是在有人往生时,为他们念经,举行仪式而已。但是念经不只出家人会念,在家人也会念,如果我们今天的佛教还是这样是行不通的。今天台湾佛教之所以能够如此蓬勃,主要是因为有几个佛教的大团体在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所以才带动了佛教的发展。

  记得九二一大地震前,佛教界发生一件丑闻,一位尼师为了对付他的师父和师公,於是结合一位被开除的调查局调查员,诬告他的师父、师公,造成佛教界的大地震。当时台湾媒体几乎都在炒作这则新闻,不断地追追追,愈挖愈深,把佛教界过去所有的坏事、丑闻、旧帐都翻出来。本来只是一件事,结果捕风捉影地扯东拉西,把所有出家人都当成目标来挖,佛教清新的形象也因此破坏。

  然而九二一大地震一震,这桩事情就没有下文了。因为那时媒体报导的都是我们几个大团体在做救灾工作的新闻,还有「台湾加油」的公益广告、照片,到处都有。当时佛教安定人心的力量,对於九二一灾後社会的人心重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结果那桩诽闻就不见踪影了。

  由於没有证据,这个案子官司打了一年多,最後也不了了之。後来那位女众不好意思再见人,在佛教界也没办法立足了,因为不管哪个团体一看到他就怕。

  我讲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提醒大家,除了做一个本分的出家人之外,我们必须要对现实社会有非常明显的贡献和影响。如果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佛教界没有这几个大团体对社会做那麽多有贡献的事,那件事很有可能还会再继续地炒。可是现在如果遇到这类事情,我们可以跟媒体讲:「要毁掉佛教,毁掉佛教界中有名的法师,那样的社会成本太高了,因为佛教对社会有正面的贡献和影响,如果少了佛教的力量,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整体社会的安定与健全。」

  因此,佛教除了传统的基本原则不能缺少之外,还要关怀社会。诸位,我们这个团体是如何关怀社会的?曾经有一位菩萨告诉我:「法鼓山很实在地在做事,像九二一大地震发生时,我刚好在南投,那时候常有人会引用师父的法语来鼓励人心,譬如:受苦受难的人是教导我们的菩萨……等等。」另外,也有许多朋友说,虽然法鼓山没有办很大的法会,但却是他们最认同的佛教团体;乃至许多非佛教徒认为,法鼓山与其他团体不同,是在做学术和心灵环保。

  我跟你们讲这些,主要是要你们知道,我们出家人不能脱离社会,不能和社会脱节。因此,关怀和教育在我们这个团体是并行的,我们是「以教育来达成关怀的目的,以关怀来达成教育的任务」,你们将来如果忘了做关怀的工作,而只想到教育,便很容易流於象牙塔。

  关怀社会,要从我们法鼓山内部关怀起,而关怀内部则要从关怀自己做起;如果没有先把自己安顿好、把内部关怀好,想要关怀社会可说是缘木求鱼。所以,要自立自强从自己的内心做起。

  至於要怎麽安顿自己的内心呢?如果说要开悟或是了断烦恼,那不简单。但基本上,要以发菩提心为原则。发菩提心,就是为三宝、为众生尽形寿、献生命,至於个人的利害得失、光荣耻辱,都不是考虑的重点。人家给不给我尊严没什麽关系,我只是在奉献。这种想法就是在发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为众生的心,我是终身奉献给三宝和众生了,只要对众生有益,三宝需要我怎麽做就怎麽做。以菩提心来关怀自我,之後就能够关怀内部的同学、菩萨以及教职员,还有我们的僧团常住众。内部的关怀做好了之後,就能够对社会做关怀。

  对外的关怀,就是对社会做奉献。你们在学僧时代,如果有时间也应该担负起一部分的任务。如何关怀?可以配合团体计划来做,做些对社会有益、对社区有贡献的事,例如打扫、禅坐教学等社区服务。

  我们在金山,法鼓山山下的人对我们很好奇,心里会想:「这些人吃饱了没事,在山上做什麽呢?」或「这些孩子不聋又不哑、不痴也不呆,他们在山上做什麽?」因此我们可以对山下办一些活动、做一些事,除了让他们知道这个学校的学僧对环境是有所贡献的之外,也可以影响他们的观念,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及生活习惯。这个就是属於关怀的层面。

  奉献自己,利人就是利己

  接下来,要谈的是「奉献」,我们愈是有奉献的心,成长得愈快。现在多半是僧团要你们配合,或到厨房、或到知客处去帮忙。将来同学们可以自己学着做计划,譬如藉着新年大家来向师父拜年,或是信众上山来参加活动的机会,试着规划出整个流程细节,包括厨房、交通、接待、文宣等。

  在我认为,学僧最好能独立练习做一些事,譬如现在的《僧大通讯》,就可以由同学们自己来编。事务性的事情由一个人负责,主编和编辑群由其他同学负责,这样一方面训练同学,一方面也把这份刊物编出来了。

  事情由你们来策划,这样你们就会成长得很快,否则人才很不容易训练出来。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一定会跌跌爬爬,可是做任何事,一开始都是如此。

  但也有人认为:「其他的事先不要管,等你把厨房的事先学会了再说。」或者说:「做知客的,就先把知客学好。」结果在厨房的人永远在厨房,做知客的永远做知客,这样一来学习得很慢。如果是自己独立规划执行,一个大活动办下来,一下子全部都学会了。这就是透过互动来学习,不需要做三年知客、做三年厨房、做三年殿堂、做三年庶务,等做到头发都白了、胡子都长了才学会。

  有的人二十多岁不也是什麽都会了吗?所以我想,用这种方式比较好,这样我们的僧团也比较有活力。学僧在四年之中,就养成群体协调互动的习惯,厨房中少一个人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补上去,知客、殿堂也一样。做维那也不全是音质、喉咙的问题,有的人声音响一点,有的人声音不响,但只要愿意做、敢上场,任何人都可以做。有些人声音还可以,但就是不肯上台,其实只要愿意学,心情不要闭塞,就可以了。

  一个出家人为了要服务、为了要奉献,没有一样事情是不能做的,工作也没有什麽好与不好的分别。没有人做的事情,你就去,常常是没有人肯做的事情,大家就跟着不想去,只要有一个人起头,大家也就会跟着去。所以如果你们有机会办活动,从办活动中训练分工合作,既能增进彼此的了解,成长自我,也能帮助、服务他人。

  你们的文笔都不错,也有策划的基本能力,因此可以在课外或课程中安排一下,给自己一个假想的任务,模拟办活动的计划,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练习,其中做得最好的,给大家做学习的范本。这就好像是军队中的沙盘推演一样,规划以後,还要练习着指挥。

  「大将」指的是什麽?一方面是指企画的能力;一方面是指临机应变的反应力,也就是说,发生了状况,指挥的人马上就能沟通协调,决定处理的方针。你的反应快、指挥得当,就会打胜仗,否则就会打败仗。我们办活动当然没有什麽所谓的「败仗」,顶多是最後成果不好、成绩不好,怨声载道,让参加的人说:「像这样子的活动,下次你再请我,我也不来了!」这是企划指挥的人能力不够,指挥不当。总指挥的人能力强,有大抱负,而且反应快,那麽活动办下来,大家都快乐,觉得成长很多、学到很多的东西,而不是受折磨。

  另外,做为一个大将之才,还要能够主动关怀照顾人,会不会主动关怀照顾别人和个性有关。能够照顾自己,加上有奉献心的人,就能照顾别人。怎样照顾别人呢?很简单,只要想着,我这个人是尽形寿奉献给三宝、奉献给众生的,三宝的事就是我的事,众生有事就是我的事。

  关怀奉献,昇华生命境界

  凡是没有人管的事就是一个漏洞,既然知道那里有一个洞、一个坑,就要去填补一下、照顾一下。如果心想:「只要我不踩进去就好了,这不是我的事!」或是「我刚刚来,让我好好地多打打坐、拜拜佛、念念经,不要老是找我做事。」「我年纪大了,打坐、拜佛、念经已没有时间了!做事情找其他的人去做!」这样很糟糕,要想:「我是为奉献而来的!」请千万不要说我是来求成就的。出家的心就是来奉献的,奉献就是我的成就,奉献愈多成就愈高。

  过去我看过一篇小说,故事是说,有一个江洋大盗做了一辈子坏事,最後出家当和尚去了。他出家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从山下铺一条路到山上,方便大家上山。後来他每天就辛辛苦苦地在那里造路,没有人知道,後来来了一个要找那大盗寻仇的人,他看到这老和尚,就问:「曾经有一个江洋大盗,後来不知怎地,人就不见了。你在这里做了这麽久的苦工,有没有听过这个人?」「我是听过,不过他已经在这里做了很久的苦工了。」「他在哪?」「就是我。」

  本来要来报仇的人,看他很辛苦地在造路,就说:「这上面还有一段路没有做完。」老和尚回答说:「是啊!如果你现在杀掉我,我就做不完了,你能不能等我做完之後再杀我呢?」那寻仇的人说:「我帮你做,做完之後我再把你杀掉!」後来两个人就一起做。

  结果在造路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奇怪的事,刮风、下雪、大雨、野兽,遇到很多问题,两个人同生死共患难。在造路的期间,两人都默默地向内修行,路一造完,两个人在那里看一看、笑一笑,就坐化走了。他们一起把路造完,修行也修成功了,你也不杀我,我也不杀你。

  我倒不是教你们学着这样子做,只是用这个故事来说明,有很多人以为修行就是打坐、吃素、念佛、拜佛、看经,认为这些才叫修行。但是最好、最得力的修行,其实是奉献。所以,佛说:「菩萨道是从众生中求,众生是菩萨的福田。」

  总结今天精神讲话的重点,就是奉献与关怀,尽形寿、献生命。

  (讲於二00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僧伽大学「创办人时间」)

  道心

  出家人有许多型态,对诸位菩萨来说,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楚究竟要做一个怎样的出家人。有些人可能已经有一些想法,或者是想像过出家之後的情形。像我小时候要上山出家以前,就作过很多的梦,想像自己上山以後会怎样,出了家以後,将来又会怎样,结果那些梦都幻灭了,所以不需要作梦。

  想要出家,其实只有两个原则,一个是出离心,一个是菩提心。出离心就是要出离你们从出生到现在,过去几十年所累积的,不管是成就也好、习气也好、想法也好、丢脸的事情也好,种种的自以为是全部都要放下,不然很可能会变成包袱。

  如果出了家以後,还常常以自己的想法和模式来看人,常常戴着自己这副用了几十年的眼镜来看人,就像孙悟空练成的「火眼金睛」一样,肯定随时随地会有冲击、会觉得看不顺眼,受委屈、受排斥,甚至是受压制,这样你可能就要闹革命了。可是我们这地方没有革命,只有发菩提心。

  所以,出离心的意思,是指要出离你们一向自以为的你,出离过去一切的你。一进入法鼓山,一切就是重新开始,就叫做重生。如果没有重生的决心,你是待不下去的。来了这里,你们就是参与法鼓山、奉献给三宝。

  视所有人为菩萨

  除了出离心之外,还要有菩提心。出离过去,把过去的包袱脱掉、卸掉,然後发菩提心,走向未来。发菩提心,不是要大家作梦当什麽祖师、大法师、大禅师、方丈,或是至少带个团体,以为这才叫做度众生,才叫做弘法利生。这种梦作不得,你一作这种梦,就糟糕了。你们要用惭愧心、忏悔心来出家;另外,也要感恩僧团成就你们来出家,一定要在这里全心地学习,全心为僧团奉献。

  我们这个地方不是集中营,也不是劳工营,我们是僧团。联合国规定六十五岁应该退休,我老早就过了要退休的年龄,可是我现在每天的工作量是十多个小时,并不比年轻人少。这是因为我只想到奉献,一生都要奉献,从没想到自己能不能当大法师,能不能成为什麽样的人才。

  当我留学日本、完成学业时已经四十五岁了,美国那边的佛教会请我去,去了以後,我的工作就是打扫环境、清理仓库,有的时候还要煮饭、买菜;虽然我已经得到博士学位,而且是个四十多岁的人,但是他们给我的训练是这样,我就这样在那边过了两年的时间。

  发菩提心,有近程、中程和远程之分

  所谓发菩提心,有近程、中程和远程之分,远程就是成佛,它是我们最高、最究竟的目标。成佛要有菩提心,要先行菩萨道,菩萨道是成佛之道,但若只是空口讲菩提心,或发愿要成佛,那是不切实际,成不了佛的。

  菩萨是「自己未度先度人」,很多人一看到「度」字,就想:「我懂的经论没几部,要怎麽度人呢?」我告诉诸位,这就像一艘船一样,虽然只有一位船长,但是光靠船长是没有办法把船开走的,一定还要大副、二副、水手的帮忙。而且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当船长,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当船长。

  因此,即使当一辈子的水手,也不要认为不重要。因为船上缺少船长,船当然不能开,但船上没有水手,也一样不能开。不要以为船在度人的时候就只有船长在度人,水手也在度人,各人扮演的角色不一样罢了。

  我们法鼓山的法师是要经过训练和考验的,等到仪态、心态养成了,才能够出去弘法,以免以盲引盲,自害害人。但是,现在你们一进入僧伽大学,就马上能度众生了,哪怕只是扫一扫厕所,也是度众生。因为不论谁到山上来,或者是在山上生活、修行的人,都要使用厕所;所以就算是扫厕所,也能够安定人、成就人在这里生活,那也是一种利益众生的表现。因此,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点去做,都是参与我们的团体,共同一起来度众生。

  现在法鼓山这个团体,船长应该是我,有些人则是大副、二副,另外还有一群是水手。虽然目前你们还不是水手,但将来要能够成为水手。

  发菩提心的心态很重要,发菩提心就是利益众生、度众生,而我们碰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众生,包括同学、老师以及我们所接触到的义工菩萨、护法居士等等,都要把他们当作菩萨来供养和服务。这些护法居士来护持我们,共同完成法鼓山理念的推动,当然是菩萨。所以,虽然他们称我为师父,而我则视他们为菩萨。

  同样的,虽然你们现在称我「师父」,我也是把你们当成菩萨,称呼你们为菩萨,这是因为我相信你们是菩萨。在学佛的过程中,这一生我学得比较早一些,年纪比你们大一些,所以当了你们的师父。过去生中,说不定你们学佛比我更早,工夫比我更深。

  现在你称我为师父,说不定下一生我来的时候,就做你们的徒弟。我是这样子思考的,因此不敢轻视你们诸位菩萨。但是你们还是要视我为师父,也要视诸位法师为老师,他们出家比你们早,奉献时间、心力来为诸位服务,你们要感谢他们,他们各个也都是菩萨。我们自己要发菩提心成为一个菩萨,也要把所有的人当成菩萨,那才会有立足点。

  僧团之中人人平等

  你们不论是男众或女众,年龄层次相差很多,教育程度也很悬殊,个人具备的专长或专业能力也不同,但是到了僧团之後,我们是平等看待各位的。诸位彼此之间,也要平等的看待,不要年纪大的、学问高的或能力强的,就认为了不起;而年纪轻的,也不要以为年纪轻就很了不起,那是颠倒。我们每一个人,对任何人都要谦虚、尊敬。能力、学历高的人,要谦虚;能力差一点的,也请你们不要自卑。不管自己是船长、大副、二副,还是水手,我们同舟共济,大家一条心。

  自己管理自己

  最後,我想勉励各位,希望诸位要有自律的能力。「自律」是什麽意思?是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不要让法师来管你们。当法师来管你们的时候,那表示已经很差了,所以最好是自己管理自己。

  我们有生活的规约,新生训练这几天,也会训练你们怎麽生活,你们要用心地学习。希望你们能自律自治,除非必要,我们的班导师不会来跟你们罗唆,但是班导师会带你们一段时间,指导你们如何生活、如何运作。在威仪方面,因为你们是在家人,还不知道如何像一个出家人,还是要法师们给你们引导、指导。在你们进入常态之後,便以自治为原则。

  另外,请你们要知道自己有习气,肯定自己有习气。这个习气叫做什麽?叫做俗气。俗人的想法、俗人的动作,是习气。有的是性格上的习气,有的是外表上、动作上的习气,请你们把那些习气全部放下。也许有人会说:「我已经学佛几十年了,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出家人我已经看多了,出家人什麽样子、怎麽生活,我完全清楚。」请你们不要说这样的话。你从外边看,和到里面参与成为一个出家人,是不一样的。

  凡事以僧团的标准为标准

  总结今天所说,第一要有出离心,凡是过去你们没有上山以前的想法、习气,全部都要出离,把你的包袱摆下来。出家,就是要放下自以为是的标准或判断,然後以僧团的标准为标准、以僧团的判断为判断,不要用你自己的角度看。来到这里,就是要磨你身上的刺,磨平那个伤人又伤己的刺。

  诸位有没有听过密勒日巴的故事,他的师父就老是折磨他,最後,他成为弘法的大法将。所以你们不要老是愤愤不平,老是要申冤,老是觉得「这个人错」、「那个人错」,如果你们这样子,那有问题的一定是你自己。第二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奉献和服务。最後,要自治、自律,不要一定要人家来管。

  希望你们能够平安法喜地度过「出家体验暨僧才养成班」两年的时间,有始有终。过去我有一班研究所的学生,招收了八个同学,毕业的时候也是八个同学。那一班同学的学习气氛非常的好,原因是里面有几位同学能够为人服务,对同学非常照顾,非常慈悲爱护,能够带着大家读书,而把整个班都带起来。其中,最发心、最努力的,就是我们现在僧伽大学副院长惠敏法师。不是说自己把书读好、自己成绩好、自己往前走就好了,而是大家一起努力,好一点的要带差一点的,差一点的要跟上来。

  所以在我们这个班里,没有要比学问、技术、专业,我们要比的是道心,也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如果能够这样子,那我相信你们都能成长,都能安心地往前走。我祝福大家,你们也祝福自己。

  (讲於二00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出家体验暨僧才养成班「新生讲习」)

  何谓梵行?

  在娑婆世界的三界之内,有两个天国净土,一个是弥勒内院,另一个是五净居天。弥勒内院在弥勒净土,而弥勒净土是在三界中的欲界天,在欲界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的上面,也就是兜率天,所以它是在欲界的第四天。

  兜率天有内院、外院之分,外院是外道修福报的人住的,内院是发了悲愿学佛法的人住的。弥勒内院有弥勒菩萨在那里,将来弥勒菩萨到人间成佛的时候,生到弥勒内院的人也会随着回到人间来,参与龙华三会而证圣果、得解脱——小乘,最少初果,乃至於阿罗汉果;大乘,能到初地。所以,有人希望能生到弥勒净土,这样回到人间来,就能成为圣人了。

  持戒清净修梵行

  至於色界的净土,是在梵世(即色界诸天)的五净居天。五净居天是三果的圣人住的,又叫做五不还天,是五个不再回到人间,不再到欲界的众生所住的天国净土,也就是圣人所住的世界。梵世的诸天是清净、离欲的天,在三界九地之中,眼、耳、身三种识的功能只有到第二地,也就是说,到了第三地以上的众生,是没有眼识、耳识以及身识的,此即《八识规矩颂》里所讲到的:「眼、耳、身三二地居。」而鼻、舌二识的功能,则仅作用於欲界。由此可知,生於欲界的众生,眼、耳、鼻、舌、身五根五识的官能是极为发达的。

  在这个状况下,我们生在欲界而要出家修梵行,就必须眼睛不受色的诱惑、耳朵不受声的诱惑……,乃至我们的身不受涩、滑、凉、暖、轻、重等的诱惑。能够这样,就是梵行。出了家,如果还贪恋好看的、好听的,还贪着身体的触感,那就不是梵行。

  汉传佛教很少讲「梵行」,大部分是教人持戒清净。持戒清净绝对不等於眼睛不准看,耳朵不准听。眼睛不准看,那我们不能走路了,而我们也没办法把耳朵塞起来。所以,眼睛可以用,可以用来学习、用来修行,耳、鼻、舌、身也一样,是修行的工具,不是用来贪着的。

  可是一般人通常从小就喜欢给大人抱一抱、摸一摸,因为那种感觉满舒服的,这就是一种贪慾。因此我们出了家,和异性应对要谨慎,不要轻率地碰来碰去、拍来拍去,否则,那种舒服的感觉很容易生起来。同性之间也一样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随意碰摸接触。

  注意身心行为

  自己的身体呢?如果是为了清洁,或是因为生病了,要治疗它,那没有关系。但是,我们身体某些部分满敏感的,一碰就觉得满舒服,很容易起贪着心。所以,即使是自己的身体,也不能够为了舒服的触觉而随便摸它,一旦享受快感就糟糕了!如果是皮肤的小痒,不要管它;大的痒,抓一抓是无妨的;眼睛痒、耳朵痒,则是生病了,那就应该去治疗。总之,本身并不是因为生病或不舒服而去触摸它,那就是非梵行。你们现在是受了行同沙弥戒的行者了,同样要晓得、要遵守。这非常重要。

  还有耳朵听到逆耳的声音起瞋恨心,听到悦耳的声音生贪着心;或是眼睛看到美色,看到穿着暴露的女子,心中觉得刺激,起贪着心想多看几眼,这些都跟梵行不相应。此时心中马上要起惭愧心、念阿弥陀佛,告诉自己:「我惭愧!我已经出家了!」「我已经受过沙弥(尼)戒了,我惭愧!」常常要提醒自己,唯有如此,你才容易保持道心,才会梵行清净。另外,还要注意出家人看东西时不要用斜视,也不要眼睛盯着看,这样很不威仪。

  嘴巴也是一样,跟人互动的时候,除了慈悲语之外,不说其他的话。如果是工作,或是为了度众生、弘法,当然需要用语言,但就只是谈工作,而这本身也是修福报的事,说的是慈悲语,是智慧语,不要以贪着心、贪慾心讲话。还有吃东西的时候,除了医生说不能吃的,或是你的体质不适合吃的之外,不要因贪着口腹的享受而挑食、偏食,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那又变成了非梵行。

  梵行的人,维持色身的存在,是为了用它来修梵行,用它来弘法利生、修福修慧,我们需要吃,但并不是为了享受,为了贪图口腹之慾。

  那鼻子呢?现在不要说是女众,连许多男众也有脂粉气,那不是好味道,我们不要想多闻它一下。如果你贪着了,那要惭愧,心里要想:「我出家了,我怎麽会贪着这种味道呢?」食物也好,人的味道也好,还有植物、花香也都一样。我们既然有鼻子,自然闻得到,只要不起贪着心,就是梵行。

  受了沙弥戒便是「梵行者」

  总之,我们出家,从受沙弥戒开始,就是叫做「梵行者」,就是修梵行的人。我们的五根,就不应该沾欲、沾贪着,不要运用了去造非梵行的业。

  过去很多小说以及中国古代的高僧传里,常常称印度来的、穿着印度僧服的出家人为「梵僧」,而称汉传的僧人为高僧。这是因为有些人将梵僧的「梵」误解为「梵语」的意思,而印度人说梵语,故为梵僧。所以,从古以来,汉传佛教便缺少这个观念。其实,我们出家人,不管你是印度人、中国人,只要修梵行,你就是梵僧。高僧是指修行有道的人,当然也是梵僧,因为不守戒律是不能成为高僧的。

  僧大的同学虽然还没落发,但都已受了沙弥十戒了,受戒以後就是修梵行的人了。所以,我今天早上特别跟诸位强调梵行的意义,希望对你们有一点用处。已经受戒很久的人,今天听一听也是有用的。戒律条文是有限的,重要的是要常常注意我们的身心行为。我们都有五根、五识,不要拿来做为贪慾的媒介,而是要做为修行清净行的工具。梵行的原则能够遵守,那就是持戒清净,持戒清净就是梵僧。

  (讲於二00二年九月七日剃度典礼次日之农禅寺早斋开示)

上一页:出家心行之二      下一页: 法鼓校风之二返回作者目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