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第二天

[日期:2012-11-14] 来源: 作者:净空法师讲述 点击数:

第二天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昨天我们将佛法教学的目标、内容性质,简略地介绍出来了,我们知道佛说法是因机施教,眾生无量无边,根性也是无量无边,所以佛说法一定要契眾生之机;换句话说,一定要令眾生现前就得到殊胜的利益。

我们世间教学也遵守一个原则,学以致用。我们所学的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用不上,这种学术就不是真实的。佛法其实比这个还来得现实,也就是说,佛教给我们,一定要我们现在就能受用,现在就得到好处,否则的话,我们学它做什麼?

每一个眾生根性不相同,智慧不相同,嗜好不相同,换句话说,我们的需要不相同,因此佛说法也就无量无边了。总而言之,佛能够满一切眾生的愿望,这点是很了不起,真正令人佩服。於是就有无量无边的法门,这意思就好像有一个学校,学校裡面开了许许多多的科系,為了适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愿望,任他选择,这样的修学就能够得到快乐,所以修学是一桩很快乐的事情,我们中国古人讲「读书乐」,在学习当中有快乐。

不像我们现在,我们现在当学生学习感到很苦,甚至於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相同,好像被逼迫在学习,不甘心、不情愿,这个学习就痛苦了,这也是制度上的问题,现在考学校是按照分数来给你分发科系的,而不是依照你的愿望。我们佛法不按分数,是按愿望的,你喜欢学什麼法门,佛就给你说什麼法门,这是我们看出佛的无量智慧及无量的慈悲。

因此我们晓得,佛所说的一切法门,并不是教我们统统要学习,正如同学校裡一样,学校所开的这些科系,并不是教一个学生全部把它学完的,不是这个意思,是让你在裡面选择。

世尊当年在世教学那是没有问题的,任何一个学生见到佛向他求教,佛有能力观机,他有能力观察你是什麼样的根性,你现前的状况不但他瞭解,你的过去世、生生世世的状况,他都知道,所以说法就非常契机,几句话开导,学生开悟了,明白了,这是我们在经典裡看到很多很多。

佛灭度后,学生们感到佛的教学对於眾生、对於人类、对於社会有很大的利益,如果这教诲要是失传了就非常可惜,於是许多同学达成一个共识,把世尊当年所教导的,集结留传给后世。

这是一个很繁重的工作,世尊当年教学并没有写教科书,也没有学生随堂作笔记,於是在集结时特别请阿难尊者,他是佛弟子当中跟随佛的时间最长的,阿难是佛的侍者,世尊一生当中,每次讲经说法他都在场,即使早年阿难还没有出家的时候,佛所说之经,佛对阿难一个人也重复说过一遍,於是阿难尊者在世尊四十九年的教学当中,他听到的东西是最完整的,当然世尊给他有一个使命,将来他要负贵集结经典。

他的长处是记忆力非常好,听过一遍永远不会忘记,他有能力将佛当时所讲的重复讲一遍,讲得很完整,讲的没有错误,这是弟子当中,他有此特长。於是在集结经藏时,大家就推阿难复讲,请阿难升座复讲,一部一部经的复讲,并推选一些人来记录,另有五百阿罗汉,都是当时世尊的学生,请他们来听,请他们来作证,看看阿难所讲的,大家同不同意,如果有一个人提出意见,那这句话就要删掉,必须每一个人都同意,每一个人都赞成,这才能记录下来。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经典的第一句「如是我闻」,这个「我」就是阿难自称,是阿难亲自听佛说的,佛怎麼说,他就怎麼讲,就这样记录下来称之為「经典」,经典在印度是这样流传下来的。而且集结一共有四次之多,第一次是阿难尊者集结的,这没话说。以后去佛时间也久了,最后一次的集结在佛灭度四百年了,时间传的久,谁有那麼好的记忆力?於是流传下来的经典难免有一些问题存在,这都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所以善学,会学的人,要掌握原则,掌握总纲领,那就不会有太大的差错。不会学的人那就很烦恼了,执著在经文,执著在文字上,这就很苦恼。佛对於后世的情形可以说是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佛说他的法运有三个阶段,正法、像法、末法。

正法一千年,佛灭度后一千年所留传教导大眾修行的原则,大致上都不会有错;虽然分了很多宗派,但都没有问题,修学都可以能断烦恼,能开智慧,能证果位。可是一千年之后,第二个一千年叫「像法时期」,这「像」就是「相似」,逐渐变质了,法愈传愈讹,有错误的东西夹杂在裡面。

佛法传到中国,正好是佛灭度一千年,也就是说佛法是在正法的末期,像法的初期到中国来的,幸好是像法的初期。而中国翻经的工作,在过去无论是交通、人材、物力、印刷及流通都有种种的不方便及许许多多的限制,古来的祖师大德,他们的精神毅力,值得我们尊敬,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把梵文经典翻成中文,这个工作从后汉开始,一直到宋朝,时间延续了八百年。

宋以后所翻的经,那数量就很少很少了,八百年的时间,换句话说,中文的经典是在世尊的像法时代完成的,像法初期就开始做译经的工作。中文经典翻成之后,我们后人有一个疑问,我当初学佛的时候就存著这个疑问,当年印度梵文经典传到中国的数量不少,虽然是交通工具非常的不发达,传来的还是很多,一部份是印度的高僧大德来到中国传教,另一部份是我们中国的大德们到西方去留学,这裡面成就最殊胜的,诸位晓得是玄奘大师。

他们从印度回来也带了大量的梵文经典,带回来之后并没有全部翻译,而是在其中选择,当然是选择最好的、最适合於中国人修学的,所以还有不少的经典没有翻译。所以我们中国的《大藏经》并不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全部经典,这个诸位要晓得,只可说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菁华,我们是这样过来的。

那个原文呢?原始的那些经典到那裡去了呢?為什麼不保存留传下来?而只留了中文的译本,原文失掉了。我学佛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他把佛法介绍我时,我就曾经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的梵文经典到那裡去了?方先说了一句话,说得满有道理的,他这句话有没有根据,我不知道,想必是「想当然尔」,不见得他有根据。他告诉我:「我们中文所翻的经典要是和梵文作比较的话,我们的译本超过原文,第一个意思翻得正确,第二个文字、文词表达的技巧比梵文还要优美。中国古人自信心很强,读佛经读我们译本就可以了,用不著再读梵文本。」,你看看这个口气多大,想想也满有道理的。

从前的中国人自信心强,不像现在的中国人,对於民族自信心完全丧失掉了,认為自己都不行,一切都是外国人行,这是很大的错误,所以一定要恢復民族的自信心,这个国家民族才会有前途。所以方先这些话,我觉得说得是满有道理的,虽然他没有说出依据,但说得很好,总是解答了我们这一个问题。

所以对於中文的译本一定要有信心,译本当然也有优劣之分,翻经的道场人才要多,特别是攻於文学造诣的,那翻出来的文字就优美,假如人才少,译的本子可能会在文字上比较差一点,这是我们现在展开藏经可以看得出来的。

同样的译本也出现有多次的翻译,像大家晓得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们称《金刚经》,这是诸位很熟悉的。《金刚经》就有六种不同的译本,现在最流通的是罗什大师的译本,在《大藏经》裡我们看到有六种不同的译本;《般若心经》有十几种译本,原本只有一个。不同的译本,我们仔细去观察内容,大同小异,所以任何一个本子都好,都非常的难得。

如果我们今天是做研究工作,而不是做修学,我们就以一个本子為主,其它的译本做参考,使我们对经典达到充分的理解,这是多种的译本对我们做研究工作的人确实有帮助。

净土宗的经典,我们今天选择这个方法来修学,在许许多多法门裡面,我们选净宗,為什麼要选择净土?这裡面有二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我们自己的根性,以及我们现前生活环境,使我们没有能力涉猎其它宗派繁琐的学术。任何一个宗派,它的经论都很多,修行的方法也不简单,我们在这个时代,自己很难适应那些。而净宗简单,它的经典只有三经一论,而且三经一论的份量都很少,所以对我们来讲非常适合。虽然古大德又补充了二种,这都是我们要知道的。

所以现在净土五经,五经怎麼来的?是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他将《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附在三经后面,称為「净土四经」,所以诸位要是看到净土四经,你就知道魏源附上这个本子的。在民国初年,我们净宗大德印光老法师将《楞严经》裡的一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段不长,全文只有二百四十四字,比《般若心经》还少,《般若心经》是二百六十字,将二百四十四字附在四经后,就称為「净土五经」,五经是这麼来的。

这五样东西都不算长篇,都是短篇,五经合印在一起,也不过这麼薄薄的一册,我们净宗依据的经论就这麼多,这对我们来讲是太方便了。

而且净宗是一切诸佛之所讚嘆,我们初学的时候不知道,到深入经藏之后才恍然明瞭;最初没看得起这个法门,以后才发现这个法门是修行证果,无上的法门,真实不可思议,如果诸位不深入经藏,你不知道啊,不晓得这个法门之好,这是以现前的生活环境而言,我们适合这个法门。

另外一个原因是遵守佛的教诲。佛在入灭之前告诉大家,他说他的法运有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这世间没有佛法,佛法就消失了。他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那麼依照中国歷史的记载,今年是佛灭后三千零二十年,换句话说,我们在末法一万年裡,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后面应该还有九千年。

这些年来在西方国家很流行古代的预言,西方人说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但是从佛法来讲,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这不是末日,绝对不是末日,我们很放心,但是可能会有灾难,说末日说得太严重了。

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在正法时期依照佛的教诫去修行就能证果,人心淳厚。像法时期依照戒律来修学就不能成就,要修禪定,禪定成就;这似乎在我们中国也得到了证明,佛法是在像法时期传到中国来的,在中国一千多年,要是照中国歷史来说,佛法是在后汉永平十年正式传到中国,公元六十七年,到现在共一千九百多年,这就是像法一千年过去了,末法一千年也过去了。

所以中国的禪风非常之盛,因為像法时期禪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世尊在《大集经》裡所说的。我们现代人看这段经文,就像是释迦牟尼佛的预言一样,我们生在末法时期,依照佛的指导,我们修学净土,这就不违背佛的教诲。

因為这二个因素,我们决定选择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最主要的经典就是《无量寿经》,这部经,根据古大德考证,都认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不只讲一次。诸位必须要知道,佛说一切经都只讲一遍,惟独《无量寿经》至少讲过三遍以上,这是很特殊的一个现象,佛是多次宣讲。如果这部经典不重要,佛不会多次宣讲。

因為我们现在看《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根据歷史的记载,《无量寿经》从后汉到宋朝这八百年间,曾经有十二次的翻译,由於古代典籍保存不容易,所以其中七种失传,只留下五种,现在收於《大藏经》裡。另外七种有经题,在目录裡面有,但是经文已经找不到了。

从这五种不同译本当中,它裡面的出入很大,可断定不是一个原译本;一个原译本,纵然有许多不同的翻译,但是不至於有很大的出入,将会大同小异。这五种本子出入太大了,断定不是一次说的,是多次宣讲,所以就有不同梵文的原本,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我们由此体会世尊教化眾生,对这个法门他特别用心,当然这个法门特别殊胜,尤其在《无量寿经》、《法灭尽经》裡说过,将来佛的法运到一万二千年之后,所有的一切经都没有了,《无量寿经》还在,还多留一百年,最后消失。一百年之后,《无量寿经》也没有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也再留一百年,你就晓得名号功德真正是不可思议,到那时期,人能听到这句名号,唸这句名号,都得很大的利益。这是在一切法门裡面,我们明瞭它的殊胜,它真实的功德利益。

译本既然那麼多,出入这麼大,古人在修学上就為难了,因為有些意思,这本子有,那本子没有;有些意思,那本子有,这本子没有,於是要把五种原译本统统都读到,这经义才圆满。现在容易了,五种本子你都可以得到,古时候难啊,於是古人才想出汇集本。

第一次编汇集本的是宋朝王龙舒居士,这在我们佛教界很有地位的,他老人家修行也真的很有成就,他念佛往生是站著走的,所以《龙舒净土文》前面画著有一个像,就是他往生的像,站著走的。他最初作这个汇集本,收录在《大藏经》,一直流通到现在,它的题目叫《大阿弥陀经》。

这个本子,以龙舒居士的道德、学问、地位,财富在当时的五种译本当中,他还有一种本子没有找到,唐朝翻译的,《大宝积经》裡的《如来会》这一部,王龙舒没有见过。所以他的汇集本是四种译本的汇集本,少了唐译的,唐译的裡面也有一些重要的经文是其它四种所没有的,於是龙舒居士这译本的经义还是有欠缺,还是不完整,很遗憾的事情。

由此可知,汇集是必要的,是应当的,如果汇集是不应该的,龙舒居士怎能站著往生呢?他老人家现身说法来给我们做证明,这汇集是应该的,对於净宗的承传是有一定的贡献,这个功劳不能够埋没。

因為他的本子有欠缺,所以在清初乾隆年间,彭绍升居士,这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实在讲,真的是菩萨再来。以现在的话说,他是贵族出身的,一般讲的「高干子弟」,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就是现在的国防部长,可见他是贵族出身的。

此人极聪明,弱冠就中进士,弱冠是二十岁,就像现在的高考及格,在那时候,学位最高的是进士,相当於我们现在的博士学位。他做官任职的时间很短,他家庭富有就不做官了,在佛法裡有很了不起的成就,他学佛去了。他对《无量寿经》的这些版本也不满意,一个是原译本裡面太繁琐,译的文字不是很优美,文字读起来很难读,不顺畅。所以他就採用康僧鎧的本子,把康僧鎧的本子做一个节本,把难读、重复的地方删除,做一个删节本,节得很好,读起来果然很顺畅,唸得教人很舒服,他又给它做了一个註解,《无量寿经起信论》,这个本子在台湾有流通,不难见到,这是《无量寿经》在中国出现第二个删节本。

到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刚才介绍过,他把《普贤行愿品》附在三经后面成為四经;他也给《无量寿经》做一个汇集本,做得不错,他是五种本子都找到了,所以比王龙舒的本子要完善得多,是一个很好的汇集本。流传不久,印光老法师对於魏源及王龙舒的本子都有批评,诸位在《印光大师文钞》裡可以看到,有好几篇文章批评这两本子,但是你仔细观察,老法师并不是反对他汇集,是反对他汇集裡面有不当之处。

什麼不当之处呢?汇集和译经不一样,翻译可以用自己的意思斟酌词句;汇集不行,汇集最重要的是要取它的原文,不能改它一个字,你把它的字随便改了,当然王龙舒改的没有问题,改得比原文好;魏源改得也没有问题,他们真正是大学问家,世法佛法都通达,改的是好。

可是老法师说,如果你们开这个端,后来的人看不懂,他也随便的改,每一个人都改,改来改去,这佛经留传到后来还能看吗?这个例子不可以开,原文是什麼样子,就得用原来的字,一字一句不可以改,可以重新编排,五种原译本可以重新来组合,但是不能换一个字,这个很重要。王龙舒的本子裡面改了字,魏源的本子也犯这个毛病,这种情形,诸位看夏莲居的汇集本前面有梅光义老居士的一篇序文,序文很长,都说到了,汇集是不可以更动一个字的。

因為这样的缘故,夏莲居老居士在民国二十几年发心重新汇集,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本子。他这个本子是三年汇集完成的,等於闭关三年,裡面第六品,就是「发大誓愿」四十八愿,这一段的经文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有二个助手,一个是慧明老和尚,这是当时中国佛教的大德,通宗通教,在台湾慧明老和尚有本开示录,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好像流通得也很广。还有一个梅光羲居士,三个人合作,用三个月的时间,汇集四十八愿这段经文,你就晓得他们的用心,他们的谨慎。

所以这个本子出来之后,首先嚮应的是慈舟法师,慈舟法师看到这本子非常佩服,就用这本子在济南开讲,而且给他作了科判。这个科判,我到北京时,黄念祖老居士还有一份,这是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倖存没有被烧掉的,所以我就把它带到台湾,复印在《无量寿经》后面,给诸位作参考。当时的汇集可说是初版,只分三十七品,现在的本子是分作四十八品,这是以后陆陆续续再修订的,一次一次的修订,十年才修订成现在这个本子,所以用了十年的工夫才定本,现在流通的本子,夏老居士用了十年的工夫啊,不是容易的。

这本子出来后,印光老法师往生了,所以印老没见到这本子,假如印老见到这本子,或许会点头:「这本子汇集得不错,可以流通了。」,古人汇集的那些弊病完全改过来了,确确实实每字每句都是原文,一个字都没改动,而且取捨非常妥当,的确是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那时的大德们都认為这个本子是《无量寿经》最好的版本。

慈舟法师在中国大陆也是很有地位的大德,他的戒律精严,也到处讲经说法,弘法利生,他有二个学生在台湾,也是大家所尊敬的,现在还在的懺云老法师,有一位已经过世的道源老和尚;所以我把慈老的科判带回来,你们要是说这经有问题,道源老和尚、懺云老法师都承认师父讲这部经,并给它作科判,这还有什麼问题呢?足足可以让我们对於这个经本生起信心,所以这是真正的法宝,我们不可以当面错过。

我自己在这三十多年弘经的经验当中,我自己感触到的,我过去讲了很多经,大概总有几十种之多,像大经《华严》、《法华》、《楞严》,我讲《金刚经讲义》,那时候在台北大专讲座讲的,我讲了四年,《金刚经讲义》才讲一半,那个《讲义》讲圆满要八年,太长了。但李老师往生之后,我开始讲《无量寿经》的汇集本,我自己深深感觉到,深深体会到弘经的功德不可思议,得诸佛加持的力量不可思议,消除业障的功德不可思议,这是我自己深深感受的。

我讲《华严》所得的不如《无量寿经》,这是许多人不知道的啊,这是我亲身体验的。这些年来使我对这部经典信心更深,依照这部经典修学而消业障的很多,得利益的很多,往生的也很多,依照这部经典修行,往生瑞相非常之好,这些都足足证明经的功德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威神所加持的。

如果我们对它怀疑,不能接受,还要找另外的本子,那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善根福德太少了,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鲜少,这个本子你就不能接受。如果真的不能接受,有一个补救的方法,你一定要读五种原译本,為什麼呢?这样你才能得到《无量寿经》完整的经义,你读一个本子绝定是不行的,你一定要读五种本子,你要是嫌五种本子太多太繁,那你就唸夏莲居这汇集本,它是五种本子的集大成,所以一定要把经本认识清楚。

这个本子现在於海外没有障碍,在中国大陆也没有障碍,几乎流通到全国了,所以大陆上读这本子的人很多,念佛的人很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我们看到佛法是非常有前途,真的是一片光明。

《无量寿经》的内容是世尊為我们详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从这个世界的起源歷史,这个世界的状况,有理论、有事实、有因有果,面面俱到,经文并不很长,介绍的相当完善,每个部份都说到了。

第二部《观无量寿佛经》可以说是《无量寿经》的补充,特别是在修学方法上的补充,因為《无量寿经》在修学方法上只有三辈往生,说得比较简略,并不很详细,但纲领都有了;《观经》裡面就补充了很多,為我们讲三辈九品,就讲的详细了。

而方法裡面教给我们念佛,有观想念佛、有观像念佛、有持名念佛,在方法上讲得很详细。还有一点也是不能够忽略的,九品因果,这在《观无量寿经》说得详细,还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原理,「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是讲理论、原理,这在《观经》裡说出来,它是《无量寿经》的补充。

以后天亲菩萨他修行净土念佛的方法,他用「五念门」,他著了《往生论》,《往生论》实在讲就是他老人家修学《无量寿经》的心得报告,可是他裡面的方法却是得自於《观无量寿经》,所以《往生论》是依照《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他有他念佛的方法,所谓「五念法」,第一个礼拜,第二个是称讚,第三个是发愿,第四个是观察,实在讲就是《观经》裡面的「观想」,他不用「观想」而用观察,那个意思就更清楚、更深刻,「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五个是迴向。

所以他老人家念佛,句句佛号具足这五个意思,他因此方法而成功了,以后传到中国来,曇鸞法师採取此法,善导大师不但採取此法,还弘扬此法。所以日本人的净土宗很多用「五念法」,他们是跟善导大师学的。

至此,净宗的理论、方法、修学就相当完备了,佛最后说了一部《阿弥陀经》,说《阿弥陀经》的目的,是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要採取这个法门,要修学这个法门,《弥陀经》裡面四番劝告,我们常讲「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真正看出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劝导我们。

你果然觉悟了,听佛的话採取这个法门了,恭喜你啊,你这一生就成佛了,这是「当生成佛」的法门,不要拐弯抹角。佛虽然如此苦口婆心的劝我们,不学佛的人那就不必说了,学佛的这些人,几个人接受了?几个人相信了?為什麼佛这样劝请,大家还不能接受呢?

实在说,这桩事实佛也讲得很清楚,这法门叫「难信之法」,佛这一劝,大家就接受了,这还能叫「难信」吗?佛怎麼劝,这眾生还是不相信,这才叫「难信」啊。所以我们劝人家念佛,人家不相信,我们应该点点头,正常、不奇怪,為什麼?难信嘛。我们一劝,人家就点头接受了,那才奇怪嘛,他為什麼会相信,这很不可思议了。

所以凡是能被劝就相信的,那个人不是普通人,佛在《无量寿经》裡讲那个人不是凡人,凡人不会相信,不会接受。那麼那个人是什麼人呢?我们在《无量寿经》上才得到答案,佛告诉我们,此人无量劫来修积的善根福德无量无边,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你一和他说,他的善根发现了,完全接受。如果不是过去生中无量的善根,他不可能接受,正好与《弥陀经》上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完全相应,但是《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我们不知道那善根多少到什麼程度。

这在《无量寿经》才搞清楚了,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佛说他们过去世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不是小数字,一尊佛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四百亿佛,这真是无量劫啊。过去无量劫当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样深厚的善根,遇到《无量寿经》还不肯发愿往生,只是发了一个愿,「我将来成佛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还没有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你就晓得我们今天劝一个人,他都不怀疑而马上就接受,我们就知道他过去修积的善根绝定超过供养四百亿佛,所以这真的难信,不能勉强的。你信了净土了,但你的家亲眷属不相信,你想帮助他,你这个心很好,事实是帮不上忙,佛都没办法,為什麼?他的善根不成熟,这个事情那能勉强的呢?善根成熟,那真的恭喜他了,真正是不可思议。

这样我们才明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是少到什麼程度,多到什麼程度,这才有个概念,真正不容易。当你善根成熟的时候,不但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你,十方诸佛没有一尊佛不加持你;我们今天在此一会,大家在这裡听,听得心裡生欢喜心,不是我讲得好,你们才听的欢喜,你这麼想法就错误了,是佛光在这裡加持,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诸佛的磁场加持我们,我们进入这个场合就生欢喜心,纵然不听法也生欢喜心,这个是佛力加持,非常明显,在我们佛门裡是讲「佛光加持」,所以充满了诸佛的慈悲光明,我们生欢喜心。

我们能把这个消息透露出来,诸位能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这不是人的力量,经上常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等觉菩萨都搞不清楚,等觉菩萨若不得佛力加持也说不出来,那我们这博地凡夫如何能说呢?能说、能闻都是佛力加持,都是我们自己无量劫来的善根发现,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因缘。我们今天真是很恭喜,善根具足,福德具足,因缘具足,《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今天善根福德因缘三个都具足,那就决定得生净土了。

这是要明瞭、要清楚、要珍惜这个机会,如果这个机会错过了,為什麼会错过?我们是凡夫,习气很重,现在就怕这个东西,烦恼习气会随著境界转,这是我们最大的障碍,如果我们不会被外面境界转,你这一生决定成功。这被境界转,以现代的话说是你心裡作不了主,会被外面环境诱惑,什麼在诱惑你?财色名食睡在诱惑你,你要是作不了主了,贪财、贪名、贪色,就完了,虽有善根福德,你的因缘不好,你还是去不了。

於是我们晓得自己习气很重,如何能够不受外面诱惑呢?那要守住祖师的劝告,祖师的教诫要我们一门深入,我们细细的读印光大师的文钞,我们要跟一个老师学习,这样才有把握。

我过去在台中求学,李老师很谦虚,他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这是他老人家谦虚客气,他给我介绍一个老师,跟印光法师学,印光法师是他的老师,印光法师不在世了,怎麼跟他呢?读《印光法师文钞》,专读《印光法师文钞》,专依他的教诲修学,以印祖為老师,跟他一个人学,这是李老师劝我的。

印祖教人非常严肃,我们在文钞裡看到,有弟子到灵巖山寺去看他,都是在老法师面前传授归依的,老法师叫他回家老实念佛。在现在人来说,这些弟子来看师父,师父一定很欢喜,印祖不是如此,看到他来了,问:「你来干什麼?」,他说:「我来看师父。」,「师父以前已经看过了,有什麼好看的?你跑到这地方来,浪费精神,浪费钱财,不在家裡好好的念佛,赶快回去。」,印祖是这样教人的,叫你回家老实念佛。

你们想想,连师父的道场都不准去,其它的道场就更不必要去了,你的心才会定来,你才能得功夫成片,你才能得一心不乱,师父的愿望是希望你将来真能往生,不是希望你来搞热闹。中国古时候当学生和现在不一样,的的确确跟一个老师学的,在一个老师会下真正成就了,古时候宗门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要大开圆解,这个时候才有资格出去参学,参访善知识,那个道场都可以去,那个法师都可以去请教。如果没有开悟,没有大开圆解,没有资格出去参学,老老实实跟老师,一步不能离开。

净宗和宗门教下不一样,净宗没有参学,净宗纵然念到理一心不乱了,还是一直老实念下去,净宗有什麼好参学的呢?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麼问题都没有嘛。在国内、外有许多人要找我问问题,我一句话答覆他,「不老实,胡思乱想。」,你要是老实,那有问题呢?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没有问题了嘛,因為不老实,胡思乱想,你来找我,浪费你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

净宗没有参学,你们好好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知道了,和宗门教下修行不一样,一句「阿弥陀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还有什麼好参学的?这是净宗特别的地方。

我举一个例子说,诸位就明白了,就晓得净宗的殊胜。在中国佛教,大概在一切经裡的知名度排第一的是《金刚经》,佛教人物排名第一的大概是观世音菩萨,没有人不知道的,知名度最高。《金经经》的内容是什麼呢?二个问题,须菩提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第一个问题是「云何降伏其心」,当然,这问题的确是大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问题,心裡头乱七八糟的,妄念太多,怎样把这个心的妄念伏住,使我们能够得到清净,这问题的确是很重要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应云何住」,我们的心到底安住在那裡?确确实实是自古以来的修行人,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这个问题。《金刚经》上就是解答这两个问题,你们大家都唸过《金刚经》,这二个问题有没有得到解答呢?如果说这二个问题解决不了,那你的《金刚经》不是白唸了?

《金刚经》号称《般若经》的菁华,《般若经》的纲领,六百卷《大般若》的总纲领,你要是解决不了问题,换句话说,《般若》这系,你就没有缘份了,因為你没有能力去修学。如果在净宗,这二个问题好答了,「云何降伏其心」,「南无阿弥陀佛」,你看这就解答了,比那个容易,比那个方便,比那个究竟彻底,用什麼方法把你的妄想杂念去掉?用一句佛号。「应云何住」,我的心应该住在那裡?「南无阿弥陀佛」,你看多简单,把心住在「阿弥陀佛」的佛号上,绝定没有错啊。

须菩提问的问题,释迦牟尼佛讲那麼多,把人愈讲愈迷惑,净土宗的一句「阿弥陀佛」全解答了,你才晓得名号功德真正是不可思议,所有一切宗门教下的问题,到了我们这裡,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全解决了,什麼问题都没有了,这是此法门无比的殊胜之处,真实殊胜之处,不需要较量。

但是古德还是做了一个比较,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註解》上看得很清楚,他把古人的比较都抄在註解裡。隋唐时代,一些大德们在一起研究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那一部经最殊胜?那一部经第一?仔细去观察,几乎是大家都公认的,《华严》第一,《华严》是圆满的法门,《华严》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门的总纲领,就好像我们现在读书课本的概论一样,《华严》是佛学概论,这个是最圆满的。

《华严经》和《无量寿经》做个比较呢?《无量寿经》第一,《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圆满,如果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念佛求生净土,《华严》就不圆满;所以《无量寿经》是《华严》的归宿,是《华严》的总结,是《华严经》的菁华。所以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很有道理啊,经文虽有多寡不同,裡面的内容毫无差别。

《无量寿经》一共有四十八章,那一章第一?我们再追究,当然是第六章四十八愿,我们细细看世尊為我们讲的《无量寿经》,字字句句都是四十八愿的详细说明,没有一句话离开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第一。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那一愿第一?这个大家晓得,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麼呢?十念必生,显示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这样去找,找出佛教最高峰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就解决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问题,一句话就解决了。不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不离这一句名号,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為一切眾生说种种无量法门,也离不开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们这才认清楚,古德所说弥陀名号不可思议,我们才真正懂得不可思议的真相,不可思议的深度,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念这句佛号就会得力,為什麼呢?没有怀疑啊,没有顾虑,死心塌地念下去,晓得一句名号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句名号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所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你把「一」找到了,这怎麼不欢喜?你把佛法真正的宝找到了,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上一页:第三天      下一页: 第一天返回作者目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