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一、专弘净土,力倡念佛法门

[日期:2012-11-20] 来源: 作者:沉去疾居士编著 点击数:

 

 


一、专弘净土,力倡念佛法门。

近代中国佛教净土宗是和印光大师的名字联在一起的。大师自廿一岁出家,廿二岁受戒前在湖北竹溪莲花寺当照客,晒经时得读《龙舒净土文》残本,得知净土念佛法门。从此终身信奉,自行化他,专志弘扬了五十八年,直到圆寂。《龙舒净土文》是南宋时佛教居士王龙舒(王日休,字虚中,龙舒人,宋高宗时进士,又号「龙舒居士」)编的一本初机入门书。印光法师十分推崇此书,十六年后还对人说:「《龙舒净土文》言浅义周、词详理备,為接引初机第一要书,若欲普利眾生,此书万不可忽也。」(3)

印光法师选择净土念佛法门為归决不是偶然的,这是他深刻观察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僧伽实际状况,同时又熟諳佛教诸宗门派的传承、特点,并结合世尊创立佛教本旨得出的结果。他在法雨寺藏经楼专志潜修,不担任寺内任何实职,一心阅藏二十年,其佛学研究造诣精深可想而知。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以大师那般天资、气质,二十年披阅藏经心得,认定了唯有净土一宗,念佛一法可以适合其当世弘传需要,是从畅佛本怀的意旨出发,自利利他,度己度眾的最终之道。

印光法师认為:「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力,故难;唯此一法,全仗阿弥陀佛慈悲誓愿摄受之力,及与人信愿诚恳忆念之力,故得感应道交,即生了办也。」(4) 近一、二十年来,由於人体生命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对於人体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摄受、资讯、意念、感应等现象也作為客观存在的实体,不再被轻率冠以「唯心主义」而一笔抹杀了。人生有限,佛法无边。即以密宗和中国歷史上弘传最广的禪宗来说,对於修持者本身的素质要求是颇高的。世上亿兆眾生男女,人的生理构造虽基本都一样相同,但智商、体质差距不等,天资、稟赋,参差各异。以佛教语言来说,即是宿根各别。有的人就是一辈子不会「悟」,不会「通」,又有什麼办法!何况参禪和修密还要专门特定的环境,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才行。而念佛和发愿往生净土则是至简至易,人人可以实行,只要诚心就是。中国大乘佛教根本宗旨是:「诸恶莫作,眾善奉行;普渡眾生,利乐有情。」印光法师认為除了净土宗念佛法门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别的佛教、宗,法门能真正充分担当此任。这个宗派法门最符合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的本意原旨,是為最大多数人、及所有生物的解脱而努力的。

是少数一部人先成佛,先渡到彼岸去好呢?还是最大多数人一起成佛,解脱苦难到达净土彼岸的好呢?显然只有后者符合大乘佛教的教义教旨。

从对一种宗教思想研讨的角度来考究,还在於这个宗派法门能否永久保持教徒的信仰,坚定信心。佛教的根本目的在於使人得到解脱,普渡眾生到达彼岸。净土是彼岸的所在,歷来的高僧大德都深明此义。故而往往皆是显密圆通,禪净双修,而从不炫耀什麼「开悟」、「神通」境界。净土念佛法门提出了「生前积德行善,一心念佛,死后可以往生西方净土」的理论和方法。尤其著重指出了当一个人生命将要终了之际,临死之前一意诚心念佛,即可往生净土。这一著,对於要求肉体和精神同时获得解脱的人来说,无疑是十分令人向往鼓舞的。

佛教之伟大,佛教之与其他宗教不同之处,在於它从创建一开始即自己宣佈自己本身最后也是要灭亡的,并且把佛教从诞生到消亡的过程清楚地区分為三个时期,即是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明确指出了「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如今已是佛历二五三六年。故而印光法师和我们都处在佛法衰微的末法时代,这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人们虽然无力更改既定的歷史时期,但是却可以根据这时期的性质来决定选择弘传佛法的契机法门,这样仍然能使佛教兴盛辉煌起来。印光法师的卓越贡献正在於他用其毕生精力為近代佛教指明了:「净土念佛法门為当世隆盛佛法的唯一途径。」大师不但在理论上(5)实践上(6)证实了这个见解的準确性,而且还总结了念佛法门的具体方法要诀。

「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於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為都摄六根。」(7)

「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諦听,一字一句,切勿空过,久而久之,身心归一。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8)

大师还介绍了能息灭妄念、屡试屡验的十念记数法: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晨朝十念,尽一口气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以此一句佛為一念。」(9)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法。行、住、坐、卧,皆无不宜。」(10)

类似这样的讲解方法,在《文钞》中所见殊多。值得我们提出注意的两点是:一,所有这些方法都是至简至易,切实可行,合乎现代医学卫生,而又不带任何迷信、神秘色彩的。二,念佛也不是有的人所想像那样随口瞎念念的,要持之以恒,则必须有一定的正确方法。

印光法师的净土宗思想是有一个完整体系的。这个体系从普陀山法雨寺时期奠基,到最后完整形成,其过程大致可分这样三个阶段。

一八八二——一九一二

得读《龙舒净土文》,后又至北京红螺山净土道场参学。於一八八七年至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潜修,深入经藏,奠定基础。此一时期,著述中集中阐发净土思想的有:《净土决疑论》、《净土普被三根论》、《宗教不宜混滥论》,以及他三十八岁时所作的《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在致体安和尚的这封长信中,印光法师酣畅淋漓地论述了净土宗在佛教诸宗所居的优越地位。指出:「教理行果及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从歷史情况说起,逐层深入,反覆阐明瞭净土念佛法门「简易、稳当、切合实际」的特点优点。

一九一二——一九三0

此第二阶段,印光法师以「常惭」名在上海《佛学丛报》发表净土三论,后渐接受在家弟子皈依。大量刻印、流通净土经论。在给许多皈依弟子的復信中,反覆阐述净土宗思想,介绍念佛法门。此阶段主要撰述有:《与徐福贤女士书》、《復永嘉某居士书》、《龙舒净土文?序》、《净土问答并序》、《示净土对治等义》、《南五台茅蓬记》等。

一九三0——一九四0

此阶段中,印光法师离普陀山至苏州报国寺闭关。倡议成立弘化社。作《一函遍復》。為灵巖山寺永作十方净土道场订立「五条规约」。上灵巖山。為《续编文钞》作序。

大师从苏州报国寺闭关至上灵巖山圆寂的最后十年,是他净土宗思想体系最后完整形成的时期。这时他看人看事看世界更透澈明瞭,弘法慈悲,言辞锋利。运用净土宗的观点理论更加纯熟自如。《一函遍復》作於一九三二年,他从净土宗理论出发,联繫实际,提出了当时学佛之人普遍应当遵守的十二条原则。对教内僧伽、法师制定了「灵巖山寺永作专修净土道场」的五条规约。还有他临终前不久所作的《致广慧和尚书》也很重要。在这封长信中,大师再次论述了净土念佛法门的优越性。殷殷期望五臺山僧眾能有朝一日将这文殊菩萨道场,建成一个和灵巖山一样的十方专修净土道场。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