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第一部份 - 读书

[日期:2012-11-14] 来源: 作者:星云大师 点击数:

 

 

读书“四要”

星云大师:

十二岁哪年,我在栖霞山剃度后进入佛学院,从此,书便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资粮,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因为渴望读书,我极力向往担任图书管理工作,希望藉着整理书籍的剩余时间阅览群书。

崇年先生:

我从小开始读启蒙书,《三字经》、《百家姓》一类的。上小学后,学校和家里都不让我们看小说。所谓“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红楼梦》也不许看,我们只有偷着看些侠义小说。我中学是在北京上的,哪个时代全面学苏联,小说也多是翻译苏联的文学作品,什么《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青年近卫军》、《三个穿灰大衣的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等等。也看托尔斯泰、果戈理、高尔基的作品,但很少看西方古典文学作品,所以知识有缺陷。

星云大师:

自从爱上读书以后,我常常觉得阅读的时间太少了,甚至在夜晚熄灯以后,躲到棉被里点着线香偷偷看书。中国古典小说、从西洋翻译过来的小说、高僧传记、历史典籍等,可以说,我的成长一路伴随着书香。

崇年先生:

我读书多的时候,是在图书馆工作期间。哪时候我不能教书,在图书馆做管理员。我在书库里放一张课桌、一把椅子、一个水杯,任意浏览,信手翻阅。馆长对我格外客气,每天只要到班就行,工作做不做无所谓。所以,我可以用大量的时间读书。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顛扑不破的真理。藉此机会读书,真是因祸得福。

星云大师:

人读书,就像匠人切磨钻石,每一本书都是一具切割轮,要磨除晦暗的表层,让智慧穿进内心,折射出美丽的光芒。

崇年先生:

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圣人与俗人,区别在那里?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里说:“圣人一生,只在'志学'一言,又实能学而不厌,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千古圣贤与我同类,人何为甘于自弃而不学?苟志于学,希贤希圣,孰能御之?是故'志学'乃作圣之第一义也。”就是说:贤人、圣人与凡人、俗人的区别,就是一个“学”字。孔子、孟子起初也是普通人,孟母为了给她学习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三次搬家。康熙皇帝的格言,民间百姓的体验,都说明一个道理:立志学习,学而不厌,凡人可以成为贤人,俗人可以成为圣人。

星云大师:

读书就要读一流书,做一流人。我对来佛光山求学、进修的人提出四点建议,即“读书四要”: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

读做一个人,就是说光会做学问不行,事业再大,但不一定懂得做人。因此,到佛学院读书,最主要的就是读懂如何做好一个人。

人是要讲理的,不讲理的人,读再多书也没有用。读明一点理,就是要使我们的理路通顺流畅,要以理待人。

宇宙世界的成就,在于一个“缘”,若因缘不具足,则无法成就事业。要广结善缘,把因缘读出来、悟出来,至少每天要有一小悟来修持。

读懂一颗心,就是让自己看清自己的心念。一念嗔心起,整个思绪皆为烦恼所独占,不能做主。故要注重因缘,读懂自己的一颗心,心明白了,则一切都明白了。

崇年先生:

您说的这四点建议,不光对于佛学院的学生有用,对众生都是适用的。但是读些什么书呢?世上的书太多了,读不过来。北京图书大厦的经理告诉我,她们同时上架的图书约三十万种。我年轻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要按着张之洞《书目答问》开列的书单去读,后来发现哪是一个好看而不适用的书目。我也常对学生说:“读书要三名:名人、??名着、名篇。”就是先选择名人的书读,名人书中选其名着,名着中再选其名篇。譬如说,名人司马迁,选其名篇《史记》,再选其名篇《太史公自序》,记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