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身众神

[日期:2012-11-18] 来源: 作者:净空法师讲述 点击数:

(二)身众神  分三

1、标数辨类

復有佛世界微尘数身眾神。

身眾神是通名,此地这一类都叫身眾神,意思是佛菩萨的侍者、道场的侍者,比前面金刚神还要贴近一层。金刚神是外护,侍者是内护。出席人数之多,实实在在不可思议,显示这个法会庄严、伟大到极处。每一个团体中出席的人数,真的都是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我们在此地所看到的是一百七十多个团体,每一个团体的人数都是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我们要问是不是真的只有一百七十个团体?给诸位说,不止,只是略说,细说说不尽,太多太多了。

《华严经》这个本子,是龙树菩萨在龙宫中所见到的,他老人家告诉我们,这个本子是下本《华严》。而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原本,也就是上本《华严》,分量有多少?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四句叫一偈,算句数的话,是将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尘,一微尘算一偈,再乘以四,那麼多的句子,真正不可思议,我们这个地球肯定容纳不下。而这只是世尊在定中,二七日中所说。所以龙树菩萨一看到这个经本,望洋兴嘆,没有能力接受,太多了。中国古籍中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其分量与《华严》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太小了。於是龙树菩萨再看中本,中本的分量还是太大。对我们这个世界眾生而言,没有能力接受。再看下本,下本是什麼?实在讲,下本是目录提要。纪晓嵐当年编辑《四库全书》,也编了一部目录提要,将每一部书名,书的年代,著作人,书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每一部书写一篇文,一篇只像我们现在页数的半页。这一部《四库全书》目录提要有多少?精装本这麼厚,五册。我们今天读的《华严经》是什麼?就是《华严经》的目录提要。下本《华严》,是《华严经》的目录提要。

由此可知,出席当时法会的团体无量无边。在目录提要中,才归纳成一百七十几类。每一类中,代表团不知道有多少!所以人数才讲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在此段经文中,这个团体叫身眾神。身眾神就是侍者,在佛身边照顾佛的生活起居,所谓随侍承事,这一类叫身眾神。可是佛经中又有一个说法。晋译《六十华严》(旧经)四十五卷,经上说任何一个人,自从有生以来就有两个神随侍,生生世世都不离开。这两个神的名字,一个叫同生,与你同时生;另外一位叫同名,与你名字相同。一个同生,一个同名,这两位天神,常常随侍在你的左右。你生天他也生天,你到人道他也到人道,无论你在哪一道受身,他始终不离开,一定与你同时生,与你同一个名字。在《药师经》中也有这个说法,但是不叫同生、同名,叫俱生神,名字虽然不一样,意思相同,都是与生俱来。

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起心动念,一举一动,不要以為没人知道,这两个神一天到晚跟著你,如影随形,他知道得太清楚了,你怎麼能瞒得了他?这两个神,与诸佛菩萨天地鬼神都通消息,你说麻烦大不大?像现在电脑一样,全连上线了。所以实实在在讲,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诸佛菩萨、天地鬼神没有不知道的。人只能够自欺欺人,欺那些没有智慧的人。有什麼能力欺骗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没有办法欺骗。所以世出世间的圣贤都教我们真诚恭敬,没有一丝毫的虚偽,人能够这样做人处事,纵然世间人误会,不了解你、瞧不起你;天地鬼神尊敬你,诸佛菩萨护念你,你得的利益好处太多太多了。如果是隐瞒别人,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隐瞒得很周密,让社会大眾对你还是很尊敬、很佩服,但是诸佛菩萨不护念你,天地鬼神在笑话你,你的亏吃大了,哪裡佔到便宜?这些都是事实真相,我们应当要知道。经文这一句是说明团体的类别,以及出席的人数。下面也是略举十位上首為代表:

2、列名结数

所谓华髻庄严身眾神。

名号顾名思义,『华髻』本身就是庄严具。古人喜欢戴花,唐朝男子都戴帽子,帽子上插花。髻,是女人梳的髮髻。古时候仕女画像,髮髻梳得高高的,髮髻上也插花。「华髻」两个字的意思,我们要善於领会。花表六度因行,看到花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因。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是因,有因必有果。花开得好,就能预期结的果好,所以佛家把花代表菩萨六度。髻是人身最高的地方,头髮的顶端。

什麼是一个人真正的庄严?断恶修善,勤修六度,是真正庄严。庄严不在打扮,而在於真正的德行。印祖教导我们,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是真正的庄严。好的标準是什麼?利益眾生,利益国家社会,这是好。如果你心之所思、行之所為,皆是自利,就不好了。佛法的标準定得非常严格,因為学佛的人,不愿意再搞六道轮迴,唯一的目的,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迴,这个标準自然高,没有办法降下来,降下来就是六道。

轮迴是怎麼来的?佛在大小乘经中都说,轮迴是执著来的,执著什麼?执著我。用粗俗一点的话来说,轮迴是从自私自利的念头变现出来的。只要人有一点私心没断,就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迴。所以佛说的这个标準,是绝对的事实真相。佛决定不是勉强我们把我执、私心断掉,不是这个意思。他是告诉我们,六道轮迴怎麼来的?从我执变现来的,我执就是自私自利的意念。想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迴,佛的这个标準是最低的,不能再低了。自私自利的意念要捨得乾乾净净,起心动念為社会、為眾生、為佛法。佛法是什麼?觉悟眾生的方法叫佛法。建立道场,讲经说法,教化眾生叫佛事,佛菩萨的事业,这叫真正的庄严。这是华髻庄严身眾神。第二尊:

光照十方身眾神。

清凉大师在此地有一个解释,如果就神所主之事,他说这一类的神眾「专以变化多身為佛事故」,这个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变化多身,就是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譬如进念佛堂的人,不是做别的事情,都是来作佛的。為什麼说他到这儿来作佛?《观经》上讲得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到念佛堂来念佛就是作佛的。本来是佛,现在又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所以我们心目之中,对踏进念佛堂的每一位同修都视之為诸佛如来,这样久久我们自然就入佛的境界了。这是我们以人身变成佛身─变化身。

『光照十方』,无论在什麼时候、无论在什麼处所,皆是光照十方。「光」表智慧、表慈悲。我们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开头就看到佛放十种光明云。「大圆满光明云」是总说。其下有「大般若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乃至最后「大皈依光明云」。这些别号都是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琐碎的事情,无不光照十方。光怎麼照出去的?从你的信心中就遍十方法界,从你的愿心中也遍十方法界,念念都是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做好样子。这个心真实、这个心清净,这个心中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分别、执著就是无碍光。《无量寿经》中讲的十二光,就是光照十方的大意。我们就是要学大心大愿,在本经,佛说过他的当机者是大心凡夫。大心怎麼说?起心动念都尽虚空法界,这个心就大了;信心是这样的,愿心也是这样的。身眾神随著一切眾生的心念,如观音菩萨一样随类化身,随机说法,很会变化。第三位:

海音调伏身眾神。

『海』比喻深广无际;『音』是法音,就是一般所谓的讲经说法、弘法利生。讲经说法,不一定在讲台上。讲堂中、讲台上面,只是无量形式中的一种,一定要注重随机说法,一切时、一切处,我们接触任何一人,要帮助他认识佛法,帮助他认识大乘,帮助他接触净土,要常存此心。无论到什麼地方,到人家商店去买一点东西,也不要忘记把佛法介绍给他。我们结缘的书刊、小册子有很多,要多拿一些常常介绍给别人。我自己学佛了,我一家学佛了,广大社会大眾没学佛,共业如何能转得过来?所以,时时刻刻要想到一切眾生,一接触就要把佛法介绍给他。

『海音调伏』,调心,降伏烦恼习气,一定要靠法音。上一尊「光照」偏重在形象,此地「海音」偏重在言说,合起来正是「為人演说」,演是表演,说是说法。第四尊:

净华严髻身眾神。

『净』是清净。怎样才清净?断一切恶,不著断恶的相,断恶清净;行一切善,不著行善的相,行善清净。换句话说,一有分别、执著就不清净了。『华』表菩萨心,四摄、六度都要懂得三轮体空。三轮体空如果以《金刚经》的经文来说,较容易体会。无论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般若,都必须与「无我相、无人相、无眾生相、无寿者相」相应,这就是净华,真实的庄严。庄严三身:庄严法身、庄严报身、庄严应化身,因為三身就是一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我们学习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与一切大眾应酬中落实三轮体空。理如果懂得,无有一法不是菩萨法,无有一行不是菩萨行。我们威仪端庄,容色温和,与大眾接触,这就是布施。使一切大眾看到你这个样子,生欢喜心,怎麼不是布施?布施欢喜。生可爱心,生可畏心,又喜欢、又害怕,统统是布施。生羡慕心,他要向你学习,这就成就功德、福德。

无论是举止、言谈、工作,都有程序、有次第,有条不紊,这是持戒波罗蜜。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一切时、一切处有人见到时,我要守规矩,没有人见到也守规矩,把守规矩养成一个习惯。我们学佛的人都懂,没有人见到的地方,有鬼神见到。不可以说,没有人见到就随便一点、放逸一点。谚语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天地神明无时无刻不在鉴察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所以儒家讲慎独,独是独自,没有人见到也要小心谨慎,如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一样,成就自己的德行,这叫持戒。与般若相应,与「无我相、无人相、无眾生相、无寿者相」相应,就清净,这是清净的持戒波罗蜜。

忍辱是耐心,能忍,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世间许许多多年轻人,年富力强的时候把学习的机缘疏忽了,将他宝贵的时间拿去观光旅游,实在可惜。我们天天在研究教理、在钻故纸,天天在念佛堂念阿弥陀佛,他看到我们这样,认為「这个年轻人傻呆,不知道去玩」。到底谁才傻?我在年轻的时候,二、三十岁正是一般喜欢玩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去玩过,知道光阴宝贵,知道求学重要。我自己福很薄,必须要工作才能够养自己。工作完了之后,剩下的时间读书,除了读书,就亲近善知识,去求教。善知识怎麼认识?先认识一个,一个就介绍两个,两个就介绍三个,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我那个时候在台北认识十几位名教授。我虽然没有上学,我亲近的是一流的名教授,利用我空餘的时间去拜访他们,向他们请教,成就自己的学问。

那个时候我的同事朋友都笑我,叫我书呆子,天天只晓得钻在书堆中。我在台北市住那麼多年,常去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图书馆,一个书店。书店的老闆都认识我,其他的场合没有我的踪跡。精进要把握年轻力壮时,到自己学业、道业有成就的时候,可以出去观光旅游,观光旅游也不是浪费时间,观光旅游成就后面两条:禪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旅游到处去看,芸芸眾生的体相作用、因缘果报,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般若智慧。所有一切顺逆境缘,我们接触的时候心地清净,如如不动─禪定波罗蜜。名号中,花表六度万行,净表一丝不染,禪宗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是禪定。观光旅游是修禪定、修般若,与一般人怎麼会一样?一般人观光旅游回来一无所得,我们观光旅游,定慧增长。这是庄严达到顶端,『髻』代表高显。我们在这名号中,应当如是修学。第五尊:

 

无量威仪身眾神。

『仪』是仪表。『威』是世间人常讲的威风;风是风度,这个风度令人敬畏,对你又尊敬、又喜欢,又有威可畏,不敢轻易冒犯。『无量』指事事物物,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相当中,他都能成就威仪。威仪的内在是清净无染,别人怕你什麼?怕你的清净无染。因為他的身心是染污的,看到你身心清净,对你很尊敬,又不敢接近你,道理在此地。这一句德号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就是时时刻刻要保持自己的风度,要成就自己的威仪,这样才能够教化眾生,才能够帮助社会转移不良的风俗。也就是说,自己的威仪是一切社会大眾的好样子,我们不从自己本身做起,如何弘法利生?如何帮助别人?第六尊:

最上光严身眾神。

『光严』两字,前面说过,此地不同的是加上『最上』。他提醒我们,智慧、威仪、教化眾生的音声,这些事情不可以知足,為眾生的利益,一定要达到最上。我们现在在做,做得还不够,要不断向上提升,提升到最上,达到圆教佛果的境界,再没有更上了。这个德号用意多深!没有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绝不中悔、绝不退转、绝不懈怠,教我们是这些事情。把最上的标準指给我们,这样才是真正名副其实勇猛精进。第七尊:

净光香云身眾神。

名号有香有光,香光一般都表净土,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叫「入香光室」。我们在《无量寿经》中看到,极乐世界是光明世界,极乐世界人身上放光,所有一切万物都放光,连大地都放光,一片光明。极乐世界不需要日、月、灯这些东西,永远不暗,所以那个地方没有年、月、日、时。不但所有一切物相放光,而且放香,经上讲宝香普薰。不但普薰极乐世界,而且普薰无量世界。我们这个世界能不能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宝香?能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光明我们也能见到,只是一些有缘的人才能闻到、见到。我们没有缘,所以很少能见,也很少能闻。

如果你见到光,多半是佛光,这个没有什麼大问题。闻到香,不见得是西方极乐世界宝香,何以见得?我们正在读经时,或者念佛,或者讨论佛法,偶尔有天神从这裡经过,他看到这些心善行善之人,心生欢喜,他会向你致敬,他在那儿站一会,合掌致敬。他只要一停留,天人身上有香气,所以你会闻到一阵异香,时间有几秒鐘,也有几分鐘;他一走,香气就没有了。我们乍闻异香,多数是天人之香。此名号加一个『净』字,诸位凡是看到净,都与般若相应,与离四相相应。所以净宗称為「香光庄严」。底下还有一个『云』字,云的意思是非有非无,亦有亦无,都表事实真相。第八尊:

守护摄持身眾神。

我们在德号中看到,凡是与会的团体,无论哪一种社团,也无论所示现的是什麼身分,对於庄严道场、护持佛法,几乎都是相同的。在这裡面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体验,就是:如理如法的修持,护持我们的神眾无量无边。就以这部经而言,略说出席的大眾有一百七十多个团体,这一百七十多个团体都是菩萨、声闻、天神诸眾,每一个团体有一个人来护持你,你身边的护法神就有一百七十多位。我们在华严会上,若看不到这个事实真相,这个经也就白读了。所以真正发心修学,你的护法神有多少?太多了,真正不可思议。

『守护摄持』,一切菩萨、一切善神发心守护摄持,我们也要发心。我们如果不发心,与他们就起不了感应道交的作用。每一位神的德号,我们念了之后,都把它落实到自己,我们与他就相应了。世间人讲「心心相印」,我们与所有的神眾、菩萨眾心心相印,他怎麼不护法?他护我们,我们护他。我们怎麼护他?我们依佛教诲就是护他,我们依照名号义理去学习就是护他,彼此互相的护持,不是单方面的。

守护意思很广,我们从小的事情来说,「守护修学」,我们对修学要认真努力,绝不懈怠、绝不懒惰,要守护。「守护道场」,使道场样样都能够如理如法,循规蹈矩。「守护大眾」,在这个团体中,无论是清眾(清眾是修行的人,念佛堂念佛的人);无论是执事,执事是服务的,在道场许许多多的事务,需要义工来服务,服务的大眾一般称為执事。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临时来道场参访的。甚至於还有一些道场设有供人观光旅游的,所有的大眾,我们都要守护。「守」,守住自己的原则,守住威仪,守住学风道风。「护」是自他都护。「摄」是摄受,就是前面所说的,把佛法随时、随处、随缘介绍给一切大眾。特别是对於来道场参学的,来作客,我们要热诚的接待,把我们的道场介绍给他,把佛法介绍给他。「持」,永恆不息,这个工作不是做一天、两天,永无间断,时时刻刻有心帮助一切大眾成就达到究竟圆满。身眾神他们这样做,我们也要这样学习。第九尊︰

普现摄取身眾神。

『普』是普遍,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虚空法界平等平等,这是普的意思。如果有亲疏、有远近,就不是普的意思。但是诸佛菩萨、诸天善神摄受一切眾生,有没有先后,有没有次第?也有。合不合乎「普」?也合乎。那是怎麼一回事情?缘成熟。缘先成熟的先得度,缘后成熟的后得度。所以这是从平等中看到了差别现象,这种差别就是无差别,无差别当中现差别相,要明白这个意思,确确实实没有亲疏次第。

护法神也非常公平,你的缘没成熟,他并不是不护持,还是护持你,但是与缘成熟的护持不一样。缘成熟,他要全心全力照顾你、帮助你,断绝一切魔障,他有责任。缘不成熟的,他照顾你,但不是这样恳切。為什麼?你还有魔障,你必须先还债;欠命的还命,欠钱的还钱。你造作应该受什麼果报,你一定自己去承受。护法神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也是护持,不是不照顾。你没有走上菩提正道,魔来扰乱,他不干涉。為什麼?应当有的果报,你应该要承受。如果你能回心转意,走上菩提正道,魔来扰乱,他会拦阻,让你成就。你不在道上,根本不能成就,你还是搞六道三途,那该怎麼受,还是要怎样去受;他清楚、他明白,所以照顾不相同。不是他的心不平等,这裡面因果非常复杂。

『普现摄取』,现是现身。与前面讲的菩萨一样,菩萨是应以什麼身得度,就现什麼身,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些神眾亦復如是,他们也是随类化身,也是随机护法,护持也随机。「摄取」,摄是摄受,取也是摄受。此地摄取,是全心全力协助之意。所以他普现一切身,应以什麼身,他就现什麼身来帮助你、来协助你、来成全你,在身眾神中有这一类。末后这一尊︰

不动光明身眾神。

这名号教给我们的义趣就很深很远。『不动』,太重要了,无论世法、佛法,成就的关键就在这两个字。不动就是真性的显露;不动是定,『光明』是慧,这名号裡给我们显示定慧等持。不动不是身不动,身若不动,什麼事业都不能成就,不动指心不动。所以说,如果你心不动,自性就现前,明心见性。十法界中,六道凡夫见不到自性,四圣法界也没见性。為什麼不能见性?因為心动。诸位要知道,动就见不到自性,不动就见性。什麼人做到不动?本经的初住菩萨。这部经是圆教,圆教初住菩萨不动心了;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个道理要懂得。决定不是释迦牟尼佛勉强我们入这个甚深禪定的境界,不是佛要求,佛对人什麼要求都没有。佛如果对人还有要求,是凡夫,不是佛。凡夫才会起心动念,佛怎麼会起心动念?所以佛的心永远不动,不动是真心、不动是本性。动是无明,不是自性。凡夫、小乘都把动的无明,误认為是自己的心性。世尊在《楞严经》上把这件事情辨别得很清楚,我们不能够错认了心。不要说错用,错认都不可以。

不要以為十尊身眾神只有这一尊不动,别的都没有说不动。我们如此看经,三世佛都喊冤枉,所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全解错了。岂不闻《华严经》中:「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每一尊名号圆满含摄一切名号,不但圆满含摄一切身眾神的名号,《华严经》自始至终所列的一切大眾的名号,都在这一个名号之中。為什麼?圆满的性德。有一个名号不具足,性德就欠缺一分,就不圆满。由此可知,每一尊神都是互相摄持,千万不要说我只要跟这一个学;其实学一个就是学一切,学一切可以融摄在任一之中。若非如是,就永远不能契入华严境界,这个理与事我们都要透彻的明瞭。

所以从哪裡修?首先要修不动!我们今天最大的魔障,就是一切时、一切处都令你起心动念,那是魔王。不动心太难太难了,所以无量善巧方便,都是帮助你修不动光明。下面是这一类的总结:

如是等而為上首。

『等』就太多太多了。

有佛世界微尘数。

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这个法会无比的庄严。

下面是叹德。叹德的文字与讚叹菩萨的来比就简单多了。虽然只是简单略说,他们的德行实际上不比佛菩萨少。佛菩萨那裡广说,此地略说;略是广中之略,广是略中之广,广略不二,你要懂得这个意思。千万不要以為,他们的讚德真的只一两句,你这个想法就完全错误了,他们的德行讚叹不尽。

3、摄德圆满

皆於往昔成就大愿,供养承事一切诸佛。

这是他们德行中的总纲领。德行要细说,说之不尽。『皆於往昔成就大愿』,不是说往昔曾发大愿,而是「成就」大愿,这两个字很重要。在往昔发大愿,发大愿未必成;已经「成就」了,就是他的愿已经圆满了。圆满是什麼境界?这不就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虽然是暗示,实际上很明显),他是佛再来的。如果是菩萨,不能说成就大愿。这裡面所讲的,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身眾神,皆是诸佛如来倒驾慈航,表演这个身分给我们看。后面我们还没读到,但是从这一法就能够贯穿一切法,后面所有的诸神亦如是。

由此可知,佛家常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真的是千佛吗?不止。一佛出世,尽虚空遍法界,过去、未来一切诸佛都拥护,一尊佛都没漏,无量无边诸佛,何只千佛?千不是数字,千代表大圆满。《华严》表法用十,十是圆满,百也是圆满,千代表大圆满。所以菩萨成佛的时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拥护。如果有一尊佛不拥护,我们立刻就想到他没成佛。如果成佛,一定拥护;他不拥护,决定没成佛。如果他不拥护,还来找麻烦,决定是魔王波旬一类,毫无疑问的;他若不是魔王,决定不会障道。这经读了不但拓开心量,还真正开智慧,一点都不假。这一句含的意思多深!

示现為身眾神,什麼事都必须做,而他教给我们的纲领,是这两件主要的大事:一个是「供养」,一个是「承事」。『一切诸佛』,除自己之外,统统是诸佛。所以在身眾神眼中我们都是诸佛,為什麼?他成佛了,他是佛倒驾慈航来示现的。「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对一切诸佛,他都供养承事。哪一天我们意识到,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诸佛,你就差不多快成佛了。你还看眾生不顺眼、厌恶,你与成佛的距离太远了。这一定的道理,佛在经上说得太多太多了。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萨眼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萨,凡夫眼看佛菩萨还是凡夫,这不是说得很清楚吗?境随心转。但是要晓得,佛眼睛看的是圆满真实,一切眾生本来成佛,是真实的。把一切眾生看作凡夫,是妄心变现出来的,不是真心。禪宗说得很好,明心见性,见性就是成佛了。怎样才能见性?要明心。我们现在的心不明,所以我们见不到性。為什麼我们的心不明?因為我们的心浮动。前面讲不动光明就是明心,先要做到不动,然后你的心就放光。放光就见性,见性就是成佛,这是必然的一个道理。法尔如是,绝对不是佛发明的,绝对不是佛故意要我们这麼做的,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不可以违背。

特别是学《华严》,学《华严》就是学普贤行愿。学《华严》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生凡圣同居土,也不是生方便有餘土,是生实报庄严土,或生常寂光净土。《华严经》对我们有这麼大的帮助,实在讲任何经典不能為比。不是我们特别讚叹这部经,贬抑别的经,不是的,这是应机而说。其他的经,经文短,薰习的时间就短,《华严经》经文长,薰习的时间长。如果没有这样深长的薰习,它不起作用,偶尔提起来都知道,但在境界中自己还是作不了主,还是被境界牵著走,那有什麼用处?这是大经,我们讚叹的理由在此地。

『供养承事一切诸佛』,「供养」范围就太大太大了。我们对待一般人,平常叫布施;对待父母、师长、佛菩萨,就不叫布施,虽然还是布施,但那是供养。供养就是布施中加上最极恭敬心,真诚恭敬到极处,这个布施就叫供养。普贤菩萨修学的十个总纲领之一:「广修供养」,与六度、十波罗蜜中讲的布施,意思不一样。六度中的布施之心不能达到究竟圆满,所以才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够圆成佛道。為什麼?恭敬心没有达到极处。最极恭敬心,是自性性德圆满的流露。如果你明心见性,见性见到圆满,自自然然流露出来就是这样的。无论对什麼人,对人、对事、对物,对诸佛菩萨、对人天、对畜生、对饿鬼、对地狱,恭敬心没有丝毫差别,都是最极恭敬心。在中国,古大德也有表演示现,接受信徒饮食供养,将一半供佛,一半餵狗,表心平等不二。对诸佛如来,与对畜生,同样以最极恭敬心。这就显示他的心达到平等,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我们在生活当中要学习的。说供养,一切都是供养。六度万行、普贤愿行,行行都是供养。六度、十度,每一度都是供养。说持戒,一切都是持戒。记住这个原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句全部都包括了。

「承事」就是奉侍,现在人叫伺候,在身边照顾。他的起居、饮食、工作和待人接物,就如同一个侍者在旁边,时时刻刻听命,為他服务,这叫承事。供养承事,所有一切法门都包括尽了。「一切诸佛」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他心目当中一切都是诸佛,无有一物不是佛,他见的是真性。一切有情眾生,有佛性;无情眾生,植物、矿物、自然现象,有法性,佛性与法性是一个性。什麼是佛?法性是佛。所以哪一样不是佛?《无量寿经》中告诉我们,「一切皆成佛」,《华严经》中也说:「一切眾生本来成佛」。

身眾神就介绍到此地。请看第三段,「足行神」:

上一页:足行神      下一页: 金刚神眾返回作者目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