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第十三讲 行门中一特别捷径

[日期:2012-11-15] 来源: 作者:吴聪敏居士演述 点击数:

第十三讲  行门中一特别捷径

五乘佛法,上面介绍,只限大纲;若细分目,则包无量;经曰:对治八万四千烦恼,而有八万四千法门。盖眾生根性不齐,致施度法门有差;要之,一一法门,总為解脱生死大事,而其中或有偏、圆、顿、渐之异,拙、巧、难、易之别而已。今由一切行门中,择一特别捷径之法,以為修行根据。

言特别者,谓至顿至圆,不同於一切通途教门;言捷径者,乃最巧最易,既能速成且功效又大。斯法门者何?即净土念佛是也。

甲、学者感想

夫观察古来学者,对於修学佛法中通途法门,所得感想,不外有二:一是欣羡其理论,二是畏视其实行。

其所以欣羡理论者,盖三藏经典中,对人生宇宙真相探讨,不但解说周详,而且方法精细。例如以体、相、用、因、缘、果、事、理诸端,说明各种物理心理现象,可谓里外始终,罄无不尽;而天臺五玄,贤首十悬,乃至唯识因明等,其中演绎归纳辩正,又远非世间学术所能及。以故,人人多趋「佛学」,将之作為一般学理之研究。

其所以畏视实行者,盖八万四千法门,若要成就,皆须断惑,而断惑则甚难;涅槃经云:须陀洹断见惑,如截四十里流。夫断见惑之难,尚且如此,何况更断思惑、尘沙、无明?又,修行证果,亦非三年五载,短时可成;古人云:数十年才治得一瞋字。约小乘果位,只断见思,而证四果,利者亦得三生,钝者必须六十劫;即由初果,至证四果罗汉,尚须人间天上,七番生死。若是圆满大乘佛果,则须经歷三大阿僧衹劫之长时(一阿僧衹,等於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即1047;劫是长时单位,分大、中、小,以小劫说,一小劫,凡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其中,小乘又迷隔阴,菩萨犹昏出胎,不免又要进退蹉跎。以故,人人尝疏「学佛」,概多怕作实际修行之功夫。

然而,学佛原则,却须解行并进;若是单解不行,等於说食数宝,亦同纸上谈兵;纵使熟诵三藏十二部,讲完千七百则公案,将来还是生死,依旧轮回,寧不哀哉?

是故,释尊悯念末代,遂於一切通途教门之餘,特开净土方便;既可免断惑之困,又不必费多劫长修,但办肯心,当生成就;此乃人人可修,箇箇能成之大道。所以华严起信,诸大经论,末后一致指归西方;智者永明,歷代祖师,自行化他同趋净土。

乙、门餘大道

然而,净土法门所以特别捷径,而称门餘大道者,其故何哉?良以其他法门,唯依自力,而净土兼仗佛力。依自力固难,仗佛力故易,譬如渡水,行藉船力,须臾即至千里,是以十住毗婆沙论名念佛為易行道。

谓佛力者,专指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其力云何?一曰示现佛国:即阿弥陀佛,昔歷大僧衹劫,行菩萨行,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庄严建立西方极乐净土。其土殊胜,最為第一,举要言之:(一)地纯七宝,清净庄严;(二)八德水池,长养诸根;(三)莲华托生,无诸苦恼;(四)无三恶道,人无坠堕;(五)五尘说法,增道损生;(六)上善聚会,良友补仁;(七)横超三界,得不退转;(八)横超四土,一生补处。是故,得往生者,处胜境中,自然永超生死,速圆菩提。二曰宏愿接引:即阿弥陀佛,因中发四十八愿,接引十方念佛眾生,往生彼国。如第十九愿云:设我得佛,十方眾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眾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须知:十方诸佛,虽亦各有净土,却无有来接引者;以故,释迦弥勒净土,虽近在娑婆之内,若未断惑,仍復天地悬隔;惟极乐净土,阿弥接引,虽未断惑,亦能往生,此佛之助力也。

谓自力者,即指眾生自己修行之力。其力云何?即不断惑,却须伏惑。伏者譬如以石压草,断者必须连根拔除。须知:眾生起惑造业,而随业受报;若是通途法门,三界见思二惑,断而未尽,虽只留一品,依旧轮回;而净土法门,即使一品,亦不曾断,但能伏令不起,临命终时,自然与佛感应,而生极乐;是则名為带业往生。那先经云:如持百枚大石置於船上,藉船力故,石不没水,若无其船,小石亦没。是故,具惑业者,亦得生同居净也。

虽然,一生同居,即已跳出六道轮回,了脱分段生死,此已横超三界;而往者又皆得三不退转,一生必补佛处,此復横超四土。嗟乎!以一法而具二横超,以凡夫而例登补处佛,洵千古奇倡极谈;十方佛土,固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故古德云:此為教网所不能收,剎网所不能例。然则,其所以称难信之法。寧非在此?

丙、方法略举

至於要充自力,而感佛力,俾得生净土,其修行纲宗,则不外「信愿行」三条要素。非信不足以啟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行则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譬如登高行远,固须具备各种资量,始能期达目的;而净土法门,即以信愿行為往生之三资粮。

(一)信

信是深信不疑。略而言之,即对净土诸经论,所说极乐阿弥胜事,信其既為金口亲宣,是圣言量,真实不虚,更无疑惑。详而明之,尚须分别自、他、因、果、事、理诸端来说:

信自者,谓深信吾人本有心性,清净广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终日随缘,终日不变,无量虚空微尘世界,皆吾心性所现之物,但以无量劫来,迷惑颠倒,遂致枉受轮回诸苦,今苟能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信他者,深信释迦如来必定不说誑语,弥陀世尊必定不发虚愿,十方诸佛之广长舌必定不至二言;是故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信因者,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其散乱称名,犹為成佛种子,何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已生净土之清净海眾,皆从念佛三昧得生;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是故,吾人念佛,决定功不唐捐,是名信果。信事者,即深信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实实在在有极乐世界,最极清净庄严;实实在在有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决定不是寓言权说,是名信事。信理者,即深信十万亿佛土,并不在吾人心外,以心无外故;又深信心作心是,西方一切依正主伴,皆吾心之所现;如是我心遍,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亦遍,重重交摄,圆融无碍,是名信理。

(二)愿

愿是发愿往生。略而言之,即将平生所修功德,专求回向往生西方,不作他用;且发大菩提心,乘愿再来,广度一切眾生。详而明之,须具欣、厌二门:

厌是厌离娑婆。以深知娑婆五浊,眾恶充满,生死海深,三途劫长;五欲六尘,皆為造业之钓饵;三苦八难,无非亲遭之现报;是故知苦断集,誓度眾生,誓断烦恼;乃於娑婆,深生厌离,更无贪恋;所谓但求一日之速脱,不欲须臾之暂留,是名厌门。

欣则欣求极乐。由深信极乐清净,诸善聚会,长生不死,受诸快乐;鸟鸣树声,皆是阿弥化身说法;不退补处,多有胜进功果;是故慕灭修道,誓学法门,誓成佛道;遂以极乐,切愿欣求,更无二志;所谓求生之心已定,虽万牛而莫挽,是名欣门。

须知,厌即捨於秽土,欣则取於净土;此欣厌取捨之方,為十方三世诸佛转凡成圣之通则。盖若不厌捨,云何转凡;若非欣取,何以成圣?故自凡夫乃至等觉,无不欣厌;至於成佛,方无取捨。是以,蕅益祖师云:厌秽须捨至究竟,方无可捨;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而四明尊者亦云:取捨若极,与不取捨,无有异辙。若是凡夫初学,就要高谈不取不捨,即是执理废事,不免堕空落誚也。

(三)行

行是实行念佛。本来净土修行,不只念佛,或修礼拜、或修供养、或修五悔、或六念等,无量眾行,回向发愿,皆成净土;而净土正行,要以念佛為首,故古德判為径中之径。

又,念佛一行,亦分多种,大略归纳為四:一者持名,即称念弥陀圣号,此為小本专重,而大本观经亦说之。二者观像,指观念佛之化身形像,此见於大宝积经。三者观想,指观念佛之真身相好,此十六观经专倡之。四者实相,指直念本具真如理性,见於大集经。而四种念佛中,尤以持名下手最易,虽似曲為中下,仍亦最顿最圆,故得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是故古德又判為径中径又径。今且专约持名念佛言之。

其修行之法,有正功有助功;譬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言正功者,即单持一句万德洪名,或大声念,或小声念、或金刚持、或心默转,总要心里想得清楚,口里念得清楚,耳里听得清楚,如是相续不断,求得一心不乱,而证念佛三昧。

持名可分事持理持两种:若深信西方有阿弥陀佛為我所念,我為能念,以未能了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佛不二之理;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是為事持。若能了达心佛不二之理,深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故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繫心之境,今不暂忘,是為理持。而一心不乱亦分两种:不论事持理持,若能持至伏住烦恼,乃至断除见思二惑,皆為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若能持至断除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二品,皆称理一心。

言助功者,不外止恶修善;亦即谨遵五戒十善等,多起好心,多说好话,多做好事。须知实行助功,无非為辅助正功得一心而已;以一般人难能做到二六时中,一句佛号,相续不断,故须助功,补其不足。且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今持佛名,即多善根;改恶修善,即多福德;是故正助双修,因缘具足,得生极乐。

如上信愿行三,称净土三资粮者,古德判信愿為慧行,持名為行行;慧行如目,行行如足,目足并运,乃抵目的。蕅益祖师要解云:「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苟能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散乱渐少者,即是下品中生;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便不散乱者,即是下品上生;念到事一心不乱,不起贪瞋痴者,即是中三品生;念到理一心不乱,任运先断见思、尘沙,亦能伏断无明者,即上品生(四土各分九品,此专约同居九品,上三土例推)。又、信愿持名,消伏业障,带惑往生者,即是凡圣同居土;信愿持名,见思断尽而往生者,即是方便有餘净土;信愿持名,豁破一分无明而往生者,即是实报庄严净土;信愿持名,持到究竟之处,无明断尽而往生者,即是常寂光净土。是知,吾人将来前程如何?只须自己检察,不必旁问他人也。

丁、事有特别

关於净土方便,只要信愿持名,临终自然蒙佛接引,带业横超;而不必如他宗,须依教道次第断证,竖出三界,其事特别,兹设喻明之。

三界凡夫,思脱轮回;譬如竹中有虫,求出限囿。若修他宗,则须自下而上,节节咬破,然后穿出,故费时而难行。若修净宗,但须从旁破出,故省时而易為。盖他宗须先解而后修,净土则先修随分解;一者专仗自力,有如徒步;一者兼仗佛力,譬如乘车:是故,其难易快慢,大不相同也。

其实,总摄一切佛教行门,不出禪、净、密、律、教五大宗;而密、律、教,又可摄之於禪,以同属专仗自力,见性成佛故;然则,一切佛法修持之要,不外禪净二门。若比较言之,有宋永明寿禪师四料简云:「有禪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禪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真為生死者,於此不可不加著眼!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