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图书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文章标题

作者

关於「在家人」

[日期:2012-11-15] 来源: 作者:妙泽居士著 点击数:

关於「在家人」

世俗生活中,有些在家人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这本是好事,但也有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有些人费了很大力气来做功课,攒功德,其著眼点始终放在人天福报上,这真是太可惜了。要不就是修行稍有长进和效验就很自以為是,甚至把出家人也不放在眼里。这些都是不如法的表现。

我们常讲,出家在家仅在於心的无住,心有染著,在家出家都修不出名堂来。所以我们执著於这些身份或现象上的分别并没有意义,一个真正的如法者是不会这样思考和判断问题的。我们修行是為了智慧解脱,传法渡人也是為了使他人智慧解脱,不是為了争高下和论是非长短。事情非常简单,我执心是修行的大忌,无论怎样,各人因果各人了,我们不用為此喋喋不休地徒造口业。事实上从事专业修行的出家人要比在家人不容易得多。再说,诸行无常,予法不说断灭相,如法与不如法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如法才是最為重要的。

在我所认识的一些在家人当中,有的还一直有著这种苦恼,似乎自己刚入佛修行时效验颇强,相反坚持做了一段时间的功课后并无太明显的进步,心中烦恼依旧很重,慢慢也就起了退心。这说穿了还是不如法修行所造成的违缘。所谓修行,我们关键要明白一点,我们做功课是為了平心摄念,加固自己的福慧。日常中的点点滴滴才是修行的著手处,处处「观心」者才是真修行。我们的心一会儿执著於这个,一会儿染著產那个,起心动念全住於五光十色,沉迷於吃喝玩乐,要不就不断患得患失於世俗之回报,处处都不能放下自我,我们当然就难有进步了。而且佛门常说,不失初心,成佛有餘。我们的失败就在於总是虎头蛇尾,不能持之以恆。

说白了,修行就是这麼一回实实在在的事,身体的一切神异功夫、人天福报等最终都靠不住,全是梦幻泡影。只有当我们有心求取智慧解脱时,至力於转心行时,我们的一切才会根本地得到改观。因此,我们进步与否,我们实在不用怨天尤人,只管捫心自问:我為何要学佛?為长寿?无病无灾?发财?出神异功夫?还是别的?各位,只有当我们生出了出离心,真心实意地想脱离六道轮迴,想求取智慧解脱,我们一切的折腾才会化為进步与成功的「正因」。我这不是在断然否定人天福报和世俗生活,我是希望我们的「心」别住在上面,其实我们只要如法,一切自然都会得到好转,我们一定要分清主次。

还有,我们凡事都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就想吃个大胖子。如矫枉过正了同样也是不如法的,而且有时还会更加不利於我们修行。佛门从来都不主张执著於苦行,因此我们修行首先也要懂得如何修身养生(但又不是贪著色法),因為身心不健康时,我们必意志涣散、心烦意乱,怎麼可能修心入静?切莫执著於不吃药不打针,有病治病,随缘就份,千万不要让家人担忧我们。除非我们已非常善於入静养心,懂得自我调理,身心的一切境况才会自然到位。否则的话还是儘量不要违背常情為好。

另外,我们在家人开初也不必硬要执著於吃长素(量力而行,依条件而定),虽然刻意坚持素食绝非坏事,但我们又不能因我们的不妥贴,导致家人及熟人朋友们因我们信仰佛法而疏离我们和佛学本身。比如某些人处处执著於不沾腥荤,连锅碗瓢盆也硬要同家人相隔离,成天弄得很「另类」和神经质,导致大家都反感,这就非常的不妥当了。

佛门提倡素食,一是為了慈悲和利於修行,二是实践证明素食更利於身心的双重健康,三是吃素者才能真正地戒杀业,所以吃素是有功德的。我们虽然可以像出家人一样严格要求自己,但我们也可以循序渐进。说白了,吃素真不应是一件徒增烦恼的举动,当一个人的身心已真实而具体地厌离了腥荤的话,那还是不断培植善心和攒积定慧功夫后的一种水到渠成的状态。我确实认识那种坚持修行,培植一定的菩提心后,突然一吃肉就呕吐腹泻,从此素食、身心却非常健康的在家人。并非是常人理解的那种非得刻意地执著於不吃肉、不沾腥荤才对。

初入门的在家居士是可以吃「三净肉」的(关於此概念可翻阅相关书籍),尤其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不应该刻意违背常情,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因為每一种修行的层次与境界各自不同,都会有与之对应的规则和属性。就像对於男女,出家人专业修行则要断欲,而在家人则是提倡节欲,但绝不是完全禁欲。饮食与男女是我们的两大习性,所以很容易就成為了我们修行的下手处,讲白了,超越这两个薄弱环节我们便能脱离六道轮迴。但反过来看我们又不能执著於事相,修行的臺阶是一步一步地到位的,太执著了恰是大烦恼。修行的根本功夫是「心无所住」。我们「心」完全住於男女和饮食不对,完全住於断欲和吃素也不对。这是个矛盾的统一,我们应予好生把握。

万法圆融,一切事与理本依一定的因缘、因果而存在,凡事要从「因」上著手改善,不必强行「倒果為因」,那不合符修行的本来。断了那样的「因」,自然不会有那样的「果」 。修行人千切不能既不从自己的「心行」下功夫,又在世俗生活中一味地生拉活扯,完全误读了佛法的义理。其实我们只要努力地如法修行,在生活中多培养善根福德,我们各方面的情形肯定会越来越好,凡事都有因必有果。况且,吃苦是了苦,了一分少一分,也不用太在意,过於计较个人的一切,比如生怕自己修不成,老是担心自己没有功德等都是不如法的,这些本身就悖於菩提心。

修行是件非常朴素无华的事,我们须从心地基础上刺刀见红,须在实际的应境对人时大浪淘沙、千锤百炼。否则我们满脑子佛理,满口佛语都不会有什麼实际意义,不好好修行,我们不过只是一个「佛油子」在耍贫嘴而已。

见地是理,行愿同修证是事(即事相),我们修道没有进步没有证果,说穿了就是心理行為自己转不了。所以以行愿来讲,「行」才是真见地,行不到,见地没有用。所以才要讲行愿、行门之重要。所以我们应随时检点自己、随时检查自己的心理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心理行為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我们不要以為有个方法,有个气功,什麼素食、感应,什麼通气脉百病不生、什麼境界,什麼师傅等等,那都是不相干的。内因不在,外缘俱全也是百搭。一好俱好,一处到位,处处到位,修行者一定要学会在改观「因」 上做功夫。这个最大的「因」是内因,是我们自身的心行状态。

心理和行為如果转变不了,光靠吃素、打坐,要想开慧,或根本地转变气脉,那都是不可能的。行愿不到,修证功夫也不会到。心理和行為的改变,比什麼单纯地打坐、吃素、比修证到所谓的什麼境界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而且,只要我们心理和行為纠正一天,我们的定力、打坐就随之进步一天,什麼无贪、无欲、素食、通气脉、无病灭灾等等就是自然发生的事了。修行的关键是,我们必须在心理与行為上去追求进步,不要在功夫上去追求,否则那肯定是要重覆走弯路的。我们求功夫、转色身十年、八年,在各方面也不会有什麼突破性进步,那还不如我们心理和行為转换半年来得殊胜,功到自然成。那时,我们的慈悲和智慧会自然升起,一切皆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请注意,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还有,修行既是要讲行愿,那我们在家修行者同样是需要发下大愿的,这同世俗中人们為了实现某一目标,达到某种目的而痛下决心、赌咒发誓是同样的道理。发了大愿后我们的信心会更加坚固,将利於我们坚持不懈地如法修行。佛门常说,正念一起,震动十方世界。一个有了求大智慧、大觉悟之心的人,有了修行证道的心愿和誓言,自然与「实相」达成了一种对应,当真是感天动地,那种浩然正气,仿佛就像一种资讯波、能量场的共振,一切诸佛菩萨,一切空间都会受到震动。

发了愿必有行动。因為有行无愿行亦空,有愿无行是空愿。行动就是如法修行,就是歷事练心和坚持做功课。当然,从相对层面上讲,见地、行愿与修证又是三位一体的。一个人就算没开悟见道,如对佛理理解较為正确(慧根较好者),他自然信仰真切,道心坚固,在行愿与修证方面的进步自然也会很快。相反,如果一个人学法久了仍无进步,怨天尤人,不善自我反省和总结,或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急功近利的心很重,总恨不得明天就成佛,眼高手低,不能持之以恆,就会老是重覆走弯路,弄来弄去又从终点回到起点,久了自己也没了信心。如此等等,都应从行愿上好好反省自己。

正因為开悟见道、成就法身是第一步,佛法就不会来不来让我们成就什麼色身(那是绝不可能先发生的事)。因此,佛法几乎不提倡和强调练气功,也没有一个法门让人贪著色法,或只追求转化色身。如一个人不肯从心行上下功夫,整日对这个虚幻的假和肉身瞎折腾,贪著於打坐入静换得的一点清明、灵虚的舒适劲儿(往往好景不长,日子久了生理欲望会更加炽盛,能超越出来的人微乎其微),那肯定是外道习气太重的原故。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掉「觉受与身见」后,我们的修行才会生起真正的效验。真正如法者,自然会调身和平衡身心,业障下去了,身心自然会越来越健康无碍。

佛门从来就强调处处在在、万事万物都是行门,是身体、心灵、精神与思想的试金石。这些心理和行為的功夫到了,只有先成為开悟见道者,成就法身之后,转色身才会成功。千切不可本末倒置!从不打坐做功夫的六祖慧能,凭什麼一样明心见性、开悟见道?凭的就是行愿与心行。為什麼许多高僧大德开悟见道后,还要去「安心」。安什麼样的心?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修证佛法的人好好推究的地方。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5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